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阶段性导师制在医学教学中优势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导师制教学管理模式起源于14世纪的英国牛津大学。之后,哈佛大学、麦吉尔大学、东京大学等纷纷仿效,并都以高质量的教学闻名于全世界。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过程中,为保证我国本科教育的教学质量,非常有必要在借鉴牛津大学导师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本科教育的特点,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本科教育导师制。在本科生中实行导师制,是近年来高等学校本科生教育中正在探索实践的一项制度创新。
我国自1999年以来的高校扩招标志着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向高教大众化,但由于医学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医学专业的严肃性、医学教育的系统性和医学学习的艰苦性,使医学的教育教学仍需以精英教育的方式为主,导师制就十分适合医学教育的需求。同时,医学是一门系统性、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在进入医学实习阶段之前学生必须经过较长时间的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只有当学生通过对专业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具备了相应的专业认识和专业思想后,才可能与导师就专业问题进行探讨,接受指导。而且具备导师资格的教授、副教授及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讲师往往在附属医院均肩负着繁重的临床工作,他们不是专职教师,除了承担教学工作外还要应付繁忙的医疗工作。所以我们认为学生一入学即制定导师的模式不适合在医学高等院校实施。
我们选择将本科生导师制实行在学生进入医学实习阶段,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有利于学生专业知识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变。
学生在进入医学实习阶段已经历了较长时间医学基础知识学习,具备了一定专业修养,对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也有了一定的思考,这时迫切需要老师在专业上给予指导,此时引入“导师制”实现了从“教学”到“导学”的突破,之前生硬、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在导师的引导下勃发生机,理论学习中的一个个难点、疑点逐渐清晰,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及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质量。
2.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
导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无疑有巨大的影响,尤其是较有名气的导师,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和了解,对形成良好的专业意识也大有裨益。
3.有利于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实行导师制,让学生参加到教师的科研活动中,在教学中增加科研的成分和实践环节,有利于消除科研与本科生培养相分离的现象,强化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科研是医疗与教学的先导,是医疗新技术持续不断产生的摇篮,也是临床医学发展进步的源泉与动力,创新思维的科研攻关能力和娴熟精湛的医疗技术两者缺一不可,我们把“指导学生专业学习、为学生尽早接触科研创造条件”作为导师的基本职责,导师除了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外还必须具备较强的科研攻关能力,学生可以根据导师的研究方向或自己感兴趣的医学课题向导师请教、探讨,导师根据所指导的学生特点,因人而异地制定指导计划;安排好学生的科研活动,做到明确要求、悉心指导、定期检查;指导的学生围绕一个专题阅读一定量的参考书、专业杂志、报纸,训练其掌握基本的专业检索、查阅方法;定期上交读书笔记、论文或综述,为今后的科研工作打下基础。
4.有效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导师在从事教学科研以外,要把对学生进行思想、学习、心理等方面的教育和指导作为其工作的另一部分。学生进入医学实习阶段,从学校步入医院,也相当于从学校进入了社会,学生离开学校原有的环境,开始承担一个社会人的责任,工作及待人处事方面需要学习的地方很多;此外,爱情、毕业分配等问题也是这一阶段面临最多的事情。由于离开校园,以往熟悉的老师、班主任均不在身边,因此在这一阶段学生的思想压力是最大的,也最容易诱发心理问题,此时实行导师制进行有效衔接,学生就可以与导师充分接触,导师除了在专业上还可以在思想上、生活上给予有效的全方位引导。新晨
5.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和学生个性发展。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本科生的教育往往受制于过分呆板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单一性的培养模式造成“千人一面”的现象,使高校人才培养失去了个性特色。导师制师生关系的确定依“双向选择”原则,当师生关系确定以后,如何开展活动要靠双方共同努力和配合。导师一般在专业上都学有所长,同时所指导的学生数较少,因此,能够全面而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志趣和特长,因材施教。同时学生以个人志趣、能力水平等选择适合自己的导师,能较早地参与到导师的科研活动中去,便于提高大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科研创新的能力,有利于实现素质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6.有利于密切师生关系、增进师生友谊。
当前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学生数量日益增多,教师承担的教学任务也相应增加。教师常常在百人以上的课堂上课,不可能认识每一个学生。实施医学实习阶段导师制是课堂理论教学的延伸与补充。实施导师制可以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情感上有所依托,在师生的共同活动沟通交流中,导师严谨的治学作风、求实的科研精神及个人魅力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导师制要求导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认真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发现他们的长处,充分发挥期待和赏识的积极作用,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增进了师生友谊。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这样学生才会“亲其师而信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