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药理学中启发式教学法探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
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启发式教学法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实施效果及存在的问题。这种教学方法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掌握药理学的学习方法,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大有裨益。
关键词:
笔者时常在药理学考试前看到学生发表“考前拜佛,保佑药理”的俏皮言论,可见药理学学习对医学生而言有不小难度。药理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一门桥梁学科。学生需在掌握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等基础医学知识的基础上,理解药物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合理应用药物治疗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临床疾病。药理学与基础医学及临床医学知识关系密切,而药理学各章之间逻辑关系并不紧密。在目前“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对一年前所学习的各器官系统的解剖学、生理学知识有所遗忘,对后续的临床医学知识全无了解,在这种情况下学习药理学,可以说是“桥墩”不牢,难以架“桥”,有什么好的方法能帮助学生提高药理学学习效果吗?教育的目的并不是教会学生多少知识,而是使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掌握学习的方法。因此,医学教育应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教育家孔子曾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是启发式教学法的应用雏形。现今启发式教学法已广泛应用于各科知识的教学,这种教学方法能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发现,无论在复习巩固,还是在内容讲解,亦或是病例讨论中灵活应用启发式教学法都能带来很好的教学效果,以下笔者就启发式教学法在药理学课堂中的应用谈几点体会。
1温故启发,激发学习兴趣
孔子云:“温故而知新”,通过温故,使知识层层推进,由彼及此,由已知到未知,变陌生为熟悉,由已学知识逐渐引向新知识,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从而把现有的疑惑与原有的知识联系起来,使问题迎刃而解。药理学内容很多都与解剖学、生理学知识紧密相关,如果把药理学知识单独提出来讲解,学生学起来不知前因后果,必然感觉枯燥乏味。而如果教师带领学生先复习相关解剖学、生理学知识,根据已有知识,提出新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则教学效果会更好。如在学习传出神经系统药物概述这一节时,通过复习传出神经的解剖学和生理学知识,引出传出神经系统主要的神经递质和受体;结合生理学中传出神经系统受体的分类、分型、分布及激动以后的效应,药理学总论中药物的受体作用机制,请学生思考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可能的分类及作用方式。学生在教师的一步步启发下,层层推进,理清思路,对这章内容可以大概掌握,再通过对教材的详细阅读,学生即可完全理解教学内容。这种先启发后思考再结合教材学习的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后续章节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2设疑启发,培养学习能力
古语说:“学启于思,思源于疑”,设疑启发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办法,有的提问能“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提问能“一语惊醒梦中人”。在讲解药物的作用机制时常可灵活应用设疑启发,如在讲解有机磷酸酯中毒的解救这一节时,教师创设情境:患者服用大量有机磷农药,有机磷酸酯进入机体,与胆碱酯酶结合,抑制了胆碱酯酶的活性,乙酰胆碱不能水解,蓄积过多,患者出现大汗淋漓,瞳孔缩小,大小便失禁等M样症状、骨骼肌震颤等N样症状、谵妄等中枢症状。然后教师提问:“同学们,出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全班学生陷入沉思,随即有人小声议论:“把有机磷农药赶出体外,不让它为非作歹”,“这样还不行,应该还要组织敢死队,把胆碱酯酶救出来”,“还有,占据胆碱受体,不让过多的乙酰胆碱激动受体”。全班学生达成共识后,以兴奋和期待的眼神望着教师,见时机成熟,教师用红笔在有机磷酸酯中毒机制图上标出了解磷定(胆碱酯酶复活药)和阿托品(M受体阻断药)的解救靶点,两种药物的解救机制完全符合学生想出来的解决方法。在教师的设疑启发法中,学生通过积极思考,找到了药物的作用靶点,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感受到了胜利的喜悦,顺理成章地记住了两种药物的解救特点和用药原则。
3推理启发,掌握学习方法
药物的作用是药理学的重点内容,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禁忌证等都与药物作用有着内在的联系。如果采用“满堂灌”的方式讲授,学生会感觉枯燥乏味,所以可先详细讲解药物的作用,再请学生推理药物的用途可能与其哪个作用有关,通过对药物作用两重性的理解,请学生推理可能给患者带来哪些不良反应。尽量将作用多讲,用途少讲,不良反应让学生讲,给学生留出思考的余地,让学生学会应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识记重点药物的作用。如在讲授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时,糖皮质激素药物的作用是纲,用途、不良反应、禁忌证是目,将纲讲细,讲透,同时可让学生推理,它的药理作用有什么临床用途,可能会产生哪些不良反应,能与不能用于哪些患者等。这样,学生在学习临床用途和不良反应时则简单易懂多了。在讲到其禁忌证时,一改教师讲,学生听的局面,而是请学生来解释该禁忌证的原因,这时,课堂气氛活跃,有的学生听得仔细,主动将此禁忌证归因于其某项药理作用上,有的学生听得糊涂,没有把“作用—用途—不良反应—禁忌证”的逻辑结构建立起来,则正好可以复习一下此药物的药理作用,把知识构架建立起来。这样教师即可启发学生通过逻辑推理的方法掌握重点药物的相关内容。对于专科层次的学生来说,学制短,学习任务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药理学学习产生了畏难情绪,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较低,学习难度大。合理应用启发式教学法能使教学过程生动有趣,所教内容易于理解,便于记忆,使学生充分领悟到医学知识的奇妙,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同时还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但是在应用过程中还需注意,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医学知识和较高的人文素养,对教材内容非常熟悉,能抓住授课内容的关键点,有针对性地、精心地设计问题,既不呆板平淡,又不过难或过易,才能达到教学目的;教师还需掌握学生的认知水平,寻找符合其学习规律的启发方式,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教师有高度的责任感,对医学教育工作充满热情,具有工匠精神,熟悉教材、教学内容,对学生贴心关怀,就能灵活应用启发式教学法。
作者:肖凌 李新才 单位: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