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药剂学教学的体会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结合专业特点,优化教学内容
首先,在普通剂型的讲授过程中,将典型的固体制剂、液体制剂、灭菌与无菌制剂作为重点。在讲授过程中结合该剂型的特点,引入相关理论,在相关理论明确后再讲授相应的制剂技术,对典型的案例进行分析,形成一条由实践-理论-实践的教学思维模式。对于软膏剂、栓剂等半固体制剂侧重于基质的选择以及制备工艺,气雾剂、粉雾剂等气体分散剂型则以其吸收特点和处方组成为重点。其次,在药物制剂新技术和新剂型的教授过程中,结合药物剂型的发展,引入缓控迟释制剂的特点和设计原则,并结合相关制剂技术及理论进行典型制剂的设计、分析。药剂学前沿性知识的研究是建立药剂学教学新体系的基础,由于当今药物制剂的技术发展非常迅速,将学科发展的前沿以及科研内容有机融合到教学过程中,能较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掌握新知识的能力。
另外,及时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通过对比、归纳的方法,利用表格、图形将重要知识要点整理、归类,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然后通过大作业的方式,分析具体的药物制剂,从药物性质、剂型理论、剂型设计、辅料优选以及制备工艺设计,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起到融会贯通的作用,同时也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将药剂学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制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紧密结合。专业实验的设置既包括验证性实验(溶液剂、软膏剂的配制),又有设计性(茶碱缓释片的设计)和综合性实验(阿司匹林的制备、制片及纯度分析),同时包含药厂车间的生产实践,使学生经历完整的制药过程与产品链,促进学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的灵活应用。
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药剂学课程知识点较多,内容分散,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做到主次分明,抓住重点和难点。代表性的剂型及相关理论,要详细讲解,并放慢语速,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对不具代表性的剂型,则简单介绍或让学生自学,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除此之外,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还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进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注重教与学的交流教与学两者是对立统一体,其主要矛盾体现在教师的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学习目标不一致,教师的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学习方法不一致[9]。在之前授课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很认真地准备一节课,把每个概念、知识点都讲得准确、条理,仍会有一部分同学不认真听课。后来通过跟老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中,发现在之前的教学中只考虑了“应该”让学生掌握什么,而较少考虑学生的学习目标以及学习方法。因此,教学的过程中要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在保证理论体系完整地情况下,基于学生对学习、就业、深造等的需求,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得到他们感兴趣的知识和指导。我们的做法是:在讲授新的剂型之前先由同学提出一些他们感兴趣的相关问题,接着教师讲授基本的理论知识,然后再由同学们根据所学理论知识和查阅相关资料回答之前提出的问题,最后由教师进行适当的点评。通过这样的学习方法,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自我学习的能力,同时课堂气氛也较活跃。
2、科学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药剂学课堂教学的重点是基本概念、定义、剂型的设计原理等知识。对学生而言,各类剂型单靠文字描述较枯燥且无法留下深刻印象。因此,在课堂上应辅以剂型实物、模型、幻灯片展示很有必要。如讲片剂时,准备一些形状、颜色各异的药片:普通片、异型片、包衣片、中药片、泡腾片、缓释片等,首先使学生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再结合幻灯片讲解相关理论知识,最后采用动画或教学短片的形式展示药物制剂的工艺流程及相关设备构造。这样,不仅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理论的理解,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生产实践的认识能力,为后面的认知实习、生产实习以及工作打下较好的基础,大大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3、以科研促教学,积极参加创新实践活动对于本科生而言,课堂教学的绝大部分知识都是基础性的,较少接触学科较为前沿的知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不利的。将科研工作的新进展、科研思想和创新思维融入课堂教学中,不仅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和生动,也使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了解学科前沿,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以专业实验、生产实践、各类科研课题的项目为载体,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以典型药品或制药过程技术的问题为教学项目,要求学生以创新的思维理念,团队合作的方式,开展产品链或生产技术的构思与设计,展示与答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社会责任意识,培养综合能力与素质。
三、结束语
制药工程专业是以培养从事药品制造的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与传统的药学有密切联系,又有着本质的区别。对于药剂学课程的教学要求也不尽相同,几年来对药剂学课程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取得了一定的经验,根据制药工程专业的特点,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教学大纲,优化了教学内容,改进了教学方法,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基本实现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的转变,教学效果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作者:赵林秀 门吉英 王蕊欣 王立敏 崔建兰 单位:中北大学 化学工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