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骨伤科医院感染监测探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内容提要:目的:利用医院感染实时监测系统(build6.0.8.28)分析骨伤科医院感染情况,明确感染部位、危险因素、病原菌,为临床医院感染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6年12月骨科院感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对感染特点及危险因素进行统计描述,利用单因素分析研究院感的相关因素。结果:骨科2016年住院患者7363例,院感205例,感染率为2.78%,感染部位前3位依次为浅表切口(22.92%)、泌尿系统(20.49%)、下呼吸道(15.12%),病原体前3位依次为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分别占32.81%、28.13%和15.6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尿道置管、入住ICU、使用呼吸机、贫血是骨科发生院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医院应加强对临床医生院感防控的培训、加强手卫生和无菌操作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骨伤科;医院感染;监测分析
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骨科患者筋骨受损,感染是常见并发症,轻则影响伤口愈合,重则甚至危及患者生命[1]。为做好骨科院感防控工作,制定科学措施减少院感发生,本研究对某医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骨科的住院患者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出骨科院感特点,以指导临床,降低院感发生率,现对研究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监测对象
选择2016年1月~2016年12月某医院骨科4个病区(手外组、创伤组、关节组、脊柱组)的7363例住院患者。
1.2方法
1.2.1系统简介。使用医院感染监测系统(build6.0.8.28)采集中联医院信息系统(HIS)、WEB信息管理系统(LIS)和电子病历管理系统(MandalaTDoqLei2009)等相关数据,实现动态观察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全程监测;通过设置体温、感染、病原体等作为预警信息,实现对疑似感染病例的智能识别和提取,进行个案预警,由专职人员通过发送干预和推送,与临床人员共同判断是否属于院内感染,实施全院住院患者的综合性监测和目标性监测。
1.2.2纳入排除标准。纳入标准:2016年1月~2016年12月骨伤科4个病区住院时间超过48h的患者。排除标准:资料不全的患者。
1.2.3资料收集。根据系统预先设定的预警值,系统自动筛选病例发出预警,专职人员同临床医师一道共同确认是否为院内感染,并由临床医师在系统上报,由院感专职人员根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审核确诊保存入系统数据库,最终所有数据分类导出,生成Excel表跟进行分析。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软件对可能造成院感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医院感染率
2016年住院患者共7363例,院感205例,感染率为2.78%,创伤组感染率最高3.98%、关节组最低为1.51%。
2.2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入住ICU、泌尿道置管、贫血和使用呼吸机是骨伤科院感的危险因素(P<0.05)。
2.3感染部位分布
发生医院感染的部位前3位依次为浅表切口(22.92%)、泌尿系统(20.49%)、下呼吸道(15.12%)。
2.4多重耐药菌分布
共检出多重耐药菌64例,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71.88%。前3位分别是: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
3.讨论
骨伤科2016年全年感染率为2.78%,创伤组最高(3.98%)、关节组最低(1.51%),跟赵进良等[2]研究结果一致,手术、入住ICU、泌尿道置管、贫血和使用呼吸机是骨科院感的危险因素。插管等侵入性操作,容易导致置管部位的感染。手术和贫血导致患者的抵抗力下降,患者排痰不畅更易导致呼吸道感染[3]。浅表切口、泌尿系统、下呼吸道是发生院感最多的部位。检出多重耐药菌64例,数量少,说明送检率低,加强培训是减少院感的根本方法。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71.88%,同毛唯等[4]结果一致。医院环境中长期定植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等病原菌[4],无菌操作是避免院感的直接途径。曾庆强等[5]研究发现患者在围手术期服用中药,如当归补血汤能有效防治贫血状态。运用中医药有助于提升患者免疫力。骨科的患者因为疼痛、创伤等因素致活动减少,抵抗力下降,通过中医辨证论治可以有效提升患者正气,增强患者抵抗力,减少院感发生。
作者:党生文1;金宗英1;喻娇1;周梅2 单位:1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2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骨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