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质量控制临床医学检验论文探讨范文

质量控制临床医学检验论文探讨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质量控制临床医学检验论文探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质量控制临床医学检验论文探讨

【摘要】目的讨论影响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因素,提出应对整改措施。方法将2018年3—9月我院收治118例被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为分两组,每组各59例。比较对照组(施以常规检验方式)、研究组(加强风险防控)干预结果。结果118例患者,共计检验150次,检验失误率20.00%;送检准备失误率23.33%;标本采集失误率20.00%;标本送检失误率36.67%;检验设备方法不当,失误率20.00%。结论规避检验实验室管理不到位,与被检验者自身条件变化等,主要影响临床医学检验质量的因素,对提高检验结果准确度,有着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医学检验;质量控制;影响因素;标本采集;整改措施;检验结果

临床医学检验结果是临床疾病诊断以及疗效判定的主要依据,检验质量控制成效,将直接影响疾病临床诊疗进展与结果;对此,加强质控干扰因素分析,寻求最佳方式,主动规避影响因素意义重大。但检验质控实践复杂且繁琐,涉及到检验前准备工作,标本采集、处理与设备应用等各方面;对此,完善各项制度的同时,还需设立标准化、规范性的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系统,优化临床医学检验标准,加强对检验人员的专业而培训,提高检验人员的主观认识与责任意识,就显得尤为必要,以确保患者诊疗方案科学且准确,从而为医疗服务质量持续改进助力,促进医疗工作现代化发展。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8年3—9月我院收治118例被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检验项目包括血液分析、尿沉渣检查、粪便分析与生化检查等。将全部随机为分两组,每组各59例。对照组中,男性31例、女性28例,平均年龄为(39.5±4.7)岁。研究组中,男性33例、女性26例,平均年龄为(39.7±3.5)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展开常规检验方式,包括样本采集、送检与检验报告出具等。研究组在其基础上,加强风险防控,方法如下。

1.2.1设立检验质控体系加强检验人员培训,提高其专业水平与职业素养,严格围绕相关标准,展开标本采集、送检与检验等工作。定期清洁检验仪器,并加强检验记录与留样保存。规范样本检验流程,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度[1]。

1.2.2规范采集样本涉及以下几方面:(1)检验前做好受检人员叮嘱工作,要求其控制饮食,戒烟戒酒,尤其是抽取血液样本前6h,不能剧烈运动,且保持空腹状态。(2)采集的脑脊液样本,应当在1h内立即送检。痰液标本采集,可在生理盐水漱口后,再指导咳痰。(3)采集尿液标本前,需保持外阴清洁,避免经血、精液等杂质混入。选择脓性、外观异常的粪便标本,且在采集标本前3d,严格控制饮食,尤其是含铁元素、动物蛋白等食物。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18例患者,共计检验150次,检验失误30次(20.00%),见表1所示。

3讨论

3.1影响因素分析

3.1.1患者自身因素患者自身饮食、药物、生理等因素,都会影响检验结果精确度。在临床检验中,应当对患者各病症、年龄与性别等,正常值进行对比[3]。基于饮食因素角度分析,标本采集前未按照医务人员叮嘱控制饮食,会致使尿液标本中的糖分升高,血液标本中的乳酸含量增加,检验质量与结果直接受到干扰。基于患者心理因素角度分析,情绪波动较大,血压会出现不同程度变化;对此,在采集标本前控制情绪与运动量尤为关键。尤其是在药物影响因素方面,严重干扰检验结果,如检验前服用左旋多巴时肌酐,检验出的AST将升高,尿液标本中的葡萄糖测定结果偏低。药物进入机体后,将直接出现生物学、理化等方面的效应,直接干扰检验结果精确度[4]。

3.1.2标本采集标本采集过程中,存在采集部位与时机不当、留取器皿不合格、患者情绪不佳等失误因素,其中采集部位与时机不当失误因素占据较大比重,甚至出现了标本混乱等现象。临床医学检验流程与模式相对固定,但细节问题较为普遍,包括药品试剂检查不到位,以及试管与注射器清洁度、采血针密封性、血液标本溶血或污染、记录准确完整性、标本采集操作规范性等问题,都是医务人员应当加强注意的[5]。

3.1.3标本存储检验样本存放时间越长,检验结果精确度,以及检验价值越低,尤其是超过2h,且不能及时送检的检验样本,对防腐操作与冷藏条件有着严格要求。且各样本的存储方式不同,存储时间长短要求不同,还需加强此方面的关注,确保操作控制到位。

3.1.4样本送检细胞在存储过程中,样本运送与处理时间过长,将会出现蒸发、代谢、温度与化学等变化,直接影响样本质量。在样本送检过程中,出现标本混乱、丢失与污染等情况,样本整体的稳定性、安全性直接降低。

3.1.5实验室影响样本分析工作复杂且繁琐,涉及样本处理检验等环节,对检验人员的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是在样本处理检验阶段,易存在样本变质或污染、样本丢失、样本混淆等失误因素,其中样本混淆失误占据较大比重。在检验方式方面,易存在数据处理不当、检验设备故障、标记失误等失误因素,其中标记失误现象相对普遍[6]。尤其是阳性检验结果,应采用传统手工复核方式,发现其中的药物等干扰因素。

3.2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提升对策

3.2.1加强实验前的基本信息管控医学检验前,做好受检人员信息资料收集、整理工作,确保检验内容需求、资料整理方式,以及采集流程、抗凝剂应用符合标准。在受检人员等待检验,以及样本收集的过程中,要求附带医疗嘱托,与收件人员相关信息,在其基础上展开信息核心,确保检验流程的严谨性、精确性。发现患者信息有误的区域,及时更改并记录在单子档案[7]。在整理受检人员信息资料时,要求严控操作规范、规程,减少信息失真的人为因素影响。空腹采血项目,严格要求其饮食习惯,尤其是影响血糖血脂的食物,应当严格杜绝。运动后采集的标本,检验结果会出现不同程度偏差;对此,严格要求受检人员处于静止状态[8]。采样结束后,第一时间送检,控制样本送检的时间与质量,避免样本变质,影响检验结果。

3.2.2加强实验室管理针对于检测试剂的质控,需围绕仪器使用特征,选用相匹配的试剂展开检测。尤其是进口仪器,尽可能的选用进口试剂,以满足检验要求。规范展开复溶调配工作,避免长时间放置出现变质情况,确保检验结果。检测中心的试剂种类多样,可借助计算机技术,提高试剂管理水平,确保试剂处于最佳应用状态,以提高工作效率。利用计算机系统加强管理,为检测人员掌握试剂动态提供依据,以减少人为因素影响,确保临床医学检验成果。针对于实验设备的质控,尤其是检验中心的精密仪器设备,可借助计算机技术,展开设备管理工作,全方位检测医学设备,确保设备处于最佳工作状态。尤其是日常设备检验与控制期间,应当做好设备维护、检测工作,及时掌握设备工作状态,严格记录检验结果等信息,为医学检验提供价值参照。检验前不仅要检查设备性能,更要关注药品试剂保质期,尤其是一次性医疗器材,应当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消毒与清理,防止样本失活或混淆。

3.2.3加强制度管理根据质量检验过程,严格加强质量管控,切实发挥制度管理价值[9]。进一步完善管理体系,优化监测科工作体系,要求每个工作人员都明确工作责任,以及检测标准,确保医学检测正常展开。作为管理人员,应当根据检测要求加强监管,处理存在与潜在的医学问题。完善奖惩机制,提高其责任意识,确保医学检测高效性、准确性[10]。加强对检测人员实践的全面监管,确保各操作步骤符合要求,确保医学检测的规范性。完善检验质控体系,转变相关人员职责理念,纠正敷衍了事的工作态度。优化质控管理流程,做到工作有据可依。加强各部门职责明确,实现各部门相互协调合作,通过上行下效方式,确保信息无障碍沟通。为了提高患者就医体验,积极听取意见,完善服务方式与技能水平,进一步提高医学诊断管控成效。

3.2.4加强检验报告管理医学检测报告种类多,各项目检测时间不同,需展开针对性的管理,以推动诊疗进程。在医学检测期间,要求检测中心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做好电子备份工作,确保医院信息网络共享。作为主治医生,应当加强信息反馈,掌握病人基本情况,放置报告检测失真与丢失等情况出现。计算机系统的利用,能比对各种检测资料,为医生信息掌握参照,以有效分析病情,确定诊疗方案。国内医学技术迅猛发展,推动了检测方式革新步伐,检测数据查看途径更加便利,更利于病情确诊[11]。除此之外,患者能够通过登录医院网站,了解自身检测资料,确保了医疗服务质量。

3.2.5加强人员培训检验工作相关的医护人员,其业务水平,直接关乎检验工作质量,为提高其专业水平、职业素养,确保临床诊断精确度,需根据工作个体差异,展开有效的培训,对系统检验方式,实施查缺补漏。加强医护人员的交流、学习与经验分享,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医院定期展开培训考核,以提高医护人员专业知识、技能与综合素养,保证临床医学检验质量。医护人员应当灵活应用工作领域内的现代科技与信息技术,规范展开技术操作的同时,为医学检验信息化管理助力。

3.3检验质控注意事项

医院检验科应当明确掌握影响检验质量的因素,并采取合理措施规避,同时在实践中,应当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做好检验前准备工作,规避药物、患者行为等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作为医护人员,应当详细告知检验注意要求,讲解原因与重要性,减少受检人员抗拒、反感心理。二是采集标本时,要求受检人员情绪稳定,尤其是儿童,在采集标本前,加强心理建设,防止因多动或害怕心理影响血液采集质量。同时患者疾病、年龄不同,还需根据受检人员实际情况,合理展开样本采集计划。三是样本处理检验期间,应当尽可能的规避人为因素影响,减少样本丢失等错误出现。四是在检验过程中,应尽可能的规避主观问题,如检验设备方式不当失误因素,定期加强医疗设备检查,及时更换存在问题的医疗设备,并引进先进的检验设备,进一步保证检验质量与成效。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送检样品质量,与标本采集、存储、送检、实验室检验是主要影响检验质量因素,同时失误原因较多,包括患者行为不当、药物影响、留取器皿不合格、样本混淆、数据处理不当等,其中检验准备失误占据较大比重,其次是样本采集失误。对此,落实加强对受检人员医学常识宣教、组织医护人员展开检验知识技能相关培训、定期进行业务考核等针对性应对措施意义重大[12]。风险管控措施的实施,完善了检验质控体系,实验了检验工作有据可依,同时转变了医护人员职责理念,使其本着为患者服务的原则,主动规避实验室管理、受试者自身因素,对临床医学质量控制的影响,深入推进了医疗改革。综上所述,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主要受实验室管理因素,与受试者自身因素影响;对此,设立标准化、规范性的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系统,优化临床医学检验标准,加强对检验人员的专业而培训,就显得尤为必要,以确保患者诊疗方案科学且准确,促进医疗工作现代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秀萍.加强临床医学检验重要环节质量控制的管理措施与成效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27):59-60.

[2]王晶莹.临床医学生化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J].名医,2018(8):107.

[3]王桂荣.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分析[J].智慧健康,2018,4(23):9-10.

[4]张争鸣,杜晓娟.临床医学检验中影响血液细胞检测质量的有关因素及其控制方法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19):76-77.

[5]王建红,王莉莉.质量控制方法对临床医学检验中血液细胞检验的影响[J].医疗装备,2018,31(11):34-35.

[6]陈晓莉,王德才.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分析[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8,7(2):313-314.

[7]徐芳.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研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1(17):227-228.

[8]孙薇.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探讨及应对措施分析[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7,1(8):50.

[9]罗彩燕.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探讨及应对措施[J].当代医学,2016,22(30):94.

[10]袁祯泷.对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应对措施探究[J].科技风,2016,(18):65.

[11]陈林.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分析及解决措施的探讨[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10(2):58.

[12]朱镜飞.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探讨及应对措施[J].当代医学,2015,21(19):78-79.

作者:李俊 单位:菏泽市牡丹人民医院检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