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策略范文

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策略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策略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策略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众多医疗卫生机构正努力搭建信息平台,整合基础网络平台和各医疗业务系统,提高自己的医疗服务水平和信息科技形象。目前医学信息采集、电子病历管理、远程医疗、影像传输等数字医疗技术在医院广泛应用,使广大医务工作者的职业技能受到挑战,对以培养医学信息专业人才为目标的医学信息学专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医学信息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

医学信息学是一门以医院领域信息为研究对象、以医药学信息的运动规律及应用方法为主要研究内容、以现代计算机和信息技术为主要工具、以解决医药工作人员在处理医学信息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为主要研究目标的一门新兴学科,是一门介于医学与信息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医学信息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医药学和生物学基础知识、信息管理知识、医学信息处理与医疗决策支持系统设计思想和方法,具有团队协作能力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2医学信息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我国医学信息学比国外医学信息教育起步晚,但发展迅速,已培养了许多能适应计算机和网络化办公环境的医学信息学毕业生,输送到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医务科、信息科(病案科)等岗位。但医学信息人才储备严重不足,在医院信息领域工作,既熟悉医院管理、医疗需要,又熟悉IT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很少[1]。制约我国医学信息学人才培养的因素如下。

2.1入学生源有限医学信息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医学院校尚属年轻专业,高校对外宣传较少,很多家长、学生在进入医学院校之前对此专业了解甚少,无从选择。就读本专业的学生很多是被调剂到医学信息专业,影响了本专业入学生源。

2.2培养目标不清晰、授课方向不明确很多人对医学信息学专业的认识存在偏差,甚至有些医务工作者也认为它像计算机专业一样仅仅是一种工具或技术。因同时涉及医学、信息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方向学科,各高校的医学信息学专业普遍存在培养目标和方案不够清晰、课程设置不够合理的问题。本学科的专家、教师在不断探索,试图改变开设课程多、授课方向杂乱的现状。当前的医学信息学专业教育以培养专科生、本科生为主体,培养模式单一,大量的医务工作者也应该是纳入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群体。

2.3师资力量有限(1)教师的学历较低、知识结构单一。各医学信息类专业的教师大多由以前的数学、计算机、医学等专业教师转型而来,部分任课教师是从图书馆图书情报学专业、经济管理类等专业外调使用[2],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本专业多学科的交叉融合。虽然任课教师完成了本专业所分配的课程教学任务,但其对于该专业的整体把握性和发展性均不能做到统筹兼顾,不能对本专业学生的未来发展、学习重点和工作向导给出明确、合理的建设性意见与建议[3]。(2)教师的实践技能差。医学信息学专业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基础理论加上教学实践才能相得益彰。医学院校从事医学信息学专业的教师缺乏医院信息系统的运作、链接等实践能力,对医学卫生信息系统的实际运作情况把握也不太准确。

3培养策略

3.1加强对外宣传,吸引优秀毕业生进入医学信息学专业,从源头上控制学生质量。在信息时代,医学信息学这门新兴的学科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医院管理水平及降低就医成本等方面的应用潜能已经被开发和应用。作为医学院校的朝阳专业,应加大对外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并认可此专业,提高本专业的社会认知度。

3.2重新定位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努力培养高层次的人才。(1)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方案:医学信息学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学科,要求学生具备较为完整的医学专业知识、信息科学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与其他自然科学知识,较坚实的医学和计算机理论,较强的信息系统开发、应用和管理的能力[1],以适应医疗卫生信息化时代的要求。在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上,要做到理论与应用相结合,信息技术、管理学理论与医疗实践相结合,二者不可偏废,否则无从适应社会的实际需求。医学信息学专业的综合性使其存在课程门数多、课时少、课程重复交叉、实践薄弱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我校实行每4年调整1次教学方案,增设和更改课程和相应课时,以适应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实际需求;注重医学、管理学、信息技术各方向课程配置比例和交叉融合。(2)人才培养层次:以专科生、本科生等在校学生为主,包括本专业的学生和医学生。前者是主要目标群体;后者作为医学院校的医学生也应借助医学信息学的力量,培养自身的信息学素养,了解现代医学的发展动向,熟悉现代诊疗设备和信息化手段,也应开设医学信息学课程,而不再局限于文献检索课。医院的医务人员也应该掌握医学信息学的知识和技能,包括电子病历、影像系统、远程医疗等,成为医学信息学教育的群体之一。随着医院信息化的稳步推进,医生及其他医务人员对信息系统的使用率明显提高,但多停留在收费和管理上,没有实现信息化系统的潜在利益。要从根本上提高医院医疗服务水平,医务人员应定期接受医学信息学专业教育和培训。另外许多国家也在探索面向病人与公众的健康医学教育[4],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医学信息学教育针对医学信息学专业的学生、医务工作者、医院行政管理人员等,根据其对医学信息学知识的不同需求,开展短期培训、证书培训和远程培训等多种教学模式,进行分层次、分专业的教学探索。

3.3提高教师理论和实践能力、素养,提供多样化教学手段。加强医学信息学师资队伍的继续教育,鼓励教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储备高学历的师资力量。参加国际医学信息学交流,开展医学信息学重点课题研究。充分认识到医学信息学专业的实践性,教师要经常带领学生到信息化水平较高的三甲医院和医疗卫生信息中心进行实习,注重自身实践能力的提高和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医疗信息化建设是各医疗机构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系统工程,涉及因素多、专业性强,对专业人才要求尤为突出。多元复合型医学信息人才的培养是当务之急,应引起充分的重视。

参考文献

[1]马金凤,赵强,董瑞国.医院信息人才现状与培养策略研究[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3,(12):646-648.

[2]白家铭.医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师师资探究[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0,31(5):87-89.

[3]王元强,郝尚富,张晓.医学信息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14,30(1):103-107.

[4]顾俊.医学信息学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医学情报工作,2006,(1):1-5.

作者:陶丽霞 单位:长治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