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乡村医疗卫生情况及策略范文

乡村医疗卫生情况及策略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乡村医疗卫生情况及策略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乡村医疗卫生情况及策略

农村医疗卫生工作是我国卫生工作的重点,关系到广大农民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关系到发展农村生产力,振兴农村经济和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大局。当前,解决三农问题已成为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农村医疗卫生状况的改善和提高又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方面。

一、调查方法和对象

本次调查资料来源于《阜阳市统计年鉴2009》和阜阳市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调查方法,采取随机抽样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发放问卷1800份,回收问卷1637份,其中有效问卷1560份,有效率为75.6%。调查对象农村医疗机构及其医护人员、为15周岁以上的农村居民,本次调查的1560名农村居民中,其中男性925人,占59.3%,女性635人,占40.7%。

二、阜阳市医疗资源基本情况

阜阳市地处安徽省西北部,面积9775平方公里,辖颍州、颍东、颍泉三区,太和、临泉、阜南、颍上四县以及界首市和省级阜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包括157个乡镇,1775个行政村,总人口950万人,是安徽省人口最多的城市,其中,农业人口826万人,占总人口的88%,是个以农业人口为主的大市。2008年阜阳市农民人均纯收入3187元,总体上已告别贫困,进入初步小康水平[1]。目前阜阳市共有卫生医疗机构395个,村卫生室总数1720个,乡村医护人员6146,其中包括乡村医生6308人、卫生员338人,床位数12188张。各级医疗机构比较健全,基本上能满足居民医疗需求[2]。

三、调查内容与结果分析

(一)农村基本卫生医疗状况

1、农村卫生环境

农村整体卫生环境比较差,环卫设施简陋。调查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农村家庭都使用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的手压井水,厕所大都是“茅坑式”的旱厕,而且房屋布局不合理,厕所和厨房及居室之间离的很近,存在着严重的安全卫生隐患,容易造成疾病传播。村民卫生环保意识淡薄,生活垃圾、农业垃圾随处堆放,村里没有固定的垃圾箱,没有垃圾填埋处理场,家禽大都采取放养形式饲养。

2、农民健康保障意识

近些年,随着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是健康防疫意识仍然单薄。在调查结果显示,75.9%的人在没有重病的情况下从来不去医院进行检查,仅有11%的人每年进行一次身体检查。对疾病的治疗态度上,农村原来那种“有病不看,小病拖大,大病等死”的状况得到改观,65.9%的人生了病会立即去看医生,34.1%则表示大病看,小病就一直拖着。在采访中了解到不去看病的人群一方面是自认为自己身体状况比较好,小病自己吃点药,拖一拖抗一抗就会过去;另一方面是担心医药费花费过高,给家庭带来不必要的经济负担,结果有时候病情会越拖越重,反而给家庭带去更重的负担。

3、农民就医习惯及对农村医疗条件的满意度

农村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是“以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主体、村卫生室为基础”的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在对医疗机构选择方面,49.7%的人去村卫生室,18.1%的人选择去私人诊所看病,24.6%的人去乡镇卫生院,7.6%的人选择县级以上医院。村卫生室成为村民就医看病的首选,村民只有在生大病时才会考虑去乡镇卫生院或县级以上的医院。调研中了解,农村医疗卫生技术和设备简陋,医护人员素质不高,主要集中在中专和大专层次,极少有从医者具有本科学历。尽管农民选择就医的地点大多选择在乡镇一级的医疗机构,但同时又表示出对村卫生室和乡镇卫生院医疗技术水平和医疗设备条件的担忧和不信任。有些村民基于对定点医疗机构花费比较高的考虑以及对其医疗水平的怀疑,而选择到那些治疗效果比较好、价格相对便宜、服务态度好的的私人诊所去医治。乡镇医院由于价格、服务态度、方便性都不及村卫生室和私人诊所,质量方面与县级以上医院,有很大差距,而处于“小病不去看,大病看不了”的尴尬位置。

4、农民对村卫生室药品的满足度村卫生做为农村医疗三级服务网络的基础,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提供的药品的质量和价格直接影响到农民的身体健康。在调研中了解到,村卫生室供应的药品大都是治疗感冒

发烧类的常规性药品,而对一些有着特殊用途的药品如保健品、慢性病治疗药品等的供应较少。只有27.6%的人认为村卫生室提供的药品能满足自己的需求,60.3%的村民的药品需求得到了部分满足,12.1%的村民表示不清楚,因为缺少必要的卫生医疗知识,大多数村民在看病时都是被动的服从医生,一般情况下是医生开什么药就吃什么药,无所谓满足与否。

5、农民看病难的原因分析

虽然近些年,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是“看病难、看病贵”仍是困扰农民的一大心病,在对影响农民“看病难”的主要因素调研中显示,诊疗费高、候诊时间长、路途遥远不方便、医护人员态度差等成为主要影响因素。有些医院不仅服务态度差,还存在乱收费现象。同时,农村医院数量少,医护人员有限,有些住在偏远地区村民看病极不方便。尤其是在突发病和流行病期间,候诊时间比较长,住院床位比较紧张,有时候会延误最佳就诊时期,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二)农民对新型农村医疗合作制度的认知满意度

2003年安徽省阜阳市正式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并取得了很大的发展。2008年阜阳市8个县市区全面启动新农合制度,参合人口695.3万人,平均参合率为84.4%[3]。

1、新农合的参与状况

新型农村医疗合作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自愿,参与意愿表现了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信任度和信心度,在我们调查的1560名村民中,92.9%村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医疗卫生合作制度,其中98.4%的村民是自愿参加。高度的参与意愿是对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本身支持倾向的直接反映。

2、新农合的报销制度认知

调查结果显示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参与率”高而“参与度”低,很多农民只是被动的接受政府制定的政策,维权意识淡薄。大部分村民虽然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但是很多人在生病的时候也不知道如何去利用。仅有3.2%的人表示很清楚新农村合作医疗报销制度,大多数村民表示不是很了解。农民对封顶线、起付线、补偿比例等一些基本政策有所了解,但是对报销政策和原则、报销范围、慢性病报销等政策认识比较模糊。对报销政策不了解,直接导致农民对报销程序的认知度也比较低。农民当初参合时认为新农合是对农民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事,对参保合同书也没有认真的阅读,对具体的报销事宜也产生诸多的误解,认为大病、小病都可以去报销,但实际操作下来,却发现并非如此,产生了诸多抱怨,对当地有关部门产生质疑,认为他们没有认真的贯彻执行国家政策。

3、对新农合住院报销的满意度

新农合是保大病或保住院为重点的医疗保障,在对新农合住院报销情况满意程度的调查结果显示,15.1%的人表示满意,66.5%人态度为一般,18.4%表示不满意。村民普遍反映住院报销的门槛太高,封顶线低。由于新农合只保大病,不保小病的实施原则,使绝大多数农民在交付参保费用后,生了小病在门诊看病的费用不能报销。同时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基金筹资总数低,为免出险,起付线高和结报比例低,使得农民生了大病后,得到的补偿低而无法真正解决农民因病返贫致贫的问题。新农合报销方式是农民先全额付费,然后再根据比例报销的原则,但现实中有些医院规定必须先交纳门槛费才能住院医治,一些慢性病人隔三五天就要重新入院医治的,必须重新交纳门槛费,如此折腾下来,住院报销受益并不是很明显。在调查结果中显示,51.9%的村民认为参合后门诊和住院花费要比以前高,只有9.2%的人感觉经济负担明显减轻,41.6%的人觉得效果不明显。根据村民的反应,有些定点医院,对于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擅自执行2套不同的医疗诊治价格来牟取私利,套取新农合报销资金。由于新农合坚持的是大病统筹的原则,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除了那些生了大病的农民确实享受到减免政策,减轻经济负担外,生一般性的小病的农民在看门诊和买药时,由于医生的区别对待,导致在看门诊买药时比未参加新农合时要贵,不仅没有从新农合中受益,反而使新农合变成农民眼中的“鸡肋”。

4、关于外出务工人员就医报销问题

新农村医疗合作制度设计之初就没有充分考虑到农民工流动就医问题,尤其是全国性跨地区就医报销问题。许多外地就医无法取得当地新农合中心的认可;许多小病报销成本远远超过返乡报销费用;报销时效规定过于苛刻,基本上无法实现异地报销。事实上许多外出务工人员参与了新农村合作医疗,但独自承受异地就医费用,包括农民群众、医疗机构人员、政府机构人员在内的调查对象一致认为是这完全是制度设计的缺陷。

四、对进一步完善农村卫生医疗状况的建议

针对调研过程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差,农民健康意识淡薄,对新农合认知度、参与度低,根据新农合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提出以下改进措施,希望能推动新农合进一步的发展,惠及更多的农民,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发展。

(一)加大农村公共卫生资源投资力度,努力提高农民的卫生意识目前,我国政府对农村卫生事业的投入严重不足。200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明确指出:从2003年起到2010年,中央及各省、市(地)、县级人民政府每年增加的卫生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发展农村卫生事业。这一指导思想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贯彻,但还远远不够。政府部门应增加对农村公共卫生体系的投入,在农村建立排污系统和垃圾综合回收站,推进农村改水改厕工程和粪便无害化处理,为农民提供环境整洁,饮水卫生、厕所无害、生态优良的生活环境。加强健康知识普及教育,制定卫生规范条例,努力提高农民的卫生和环保意识,帮助其建立良好的卫生习惯,同时增加对农村锻炼器材的投入,提高农民抵御疾病的能力。完善农村医疗服务体系,加大对农村的卫生基础设施如基本的诊疗设备、消毒设备、必要的运输工具等,努力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二)注重新农合的宣传工作,提高农民对新农合的认知度充分利用宣传工具(如电视、广播、黑板报、宣传手册等工具)宣传新农合的意义和管理方法,组织村干部、乡村医护人员上门宣传讲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参加办法、参加人的权利与义务以及报销和管理办法等,及时准确地向村民传播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关信息,把提高村民的权利意识,明白自己是合作医疗的直接受益者,每年定期给参合村民进行体检,充分调动村民参合的积极性。各级政府应该协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的,通过农民身边典型事例进行宣传。公开各定点医疗机构报销名目细单,药品进行明码标价,接受群众监督,让新农合制度深入人心,不断为农民群众所认同和接受,让部分持观望怀疑态度的村民也能了解和信任新农合并参与其中,从而保证合作医疗工作的顺利实施。

(三)努力提高农村医护人员素质,完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要加强农村卫生队伍建设,改善乡村基层医疗环境,提高乡村医疗的可能性与可及性。村卫生室和乡镇卫生院是农民就医的主要去处,其医护人员素质不高是导致农村医疗服务水平低的重要原因。提高农村医护人员素质,是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水平的关键。一方面应建立健全农村卫生技术人员在岗培训制度,加强农村卫生技术人员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积极鼓励村医去医学院接受培训和再教育。另一方面政府可结合农村卫生实际情况,在高等医学院校的培养方案中,调整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增加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内容,为农村医疗培养定向人才,同时加强高等医学院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制定一些激励措施,鼓励毕业生到农村去,充实农村基层医疗卫生岗位,提高整个农村医护人员的素质。加大乡镇医院的基础医疗设备和人才资源的投入,提高其服务水平和质量,摆脱“小病看不了,大病不去看”的尴尬处境,真正成为新农合医疗制度的重要支点。

(四)扩大新农合的补偿范围、提高新农合的受益面由于新农合基本目标定位从“保大病”,但是重大疾病和住院医疗服务发生的概率较小,在农村的现实生活中,真正影响农村居民整体健康水平的是常见病和多发病,农民不到万不得已时是不会住院治疗的。但是按目前的新农合的规定,花不起住院费、无钱继续看病的人又不能享受到报销补偿政策,所以这部分人很难从新型合作医疗中得到实惠,最终导致新型合作医疗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因缺钱造成的看病难问题。同时,以“保大病”为基本目标定位的新型合作医疗实际上放弃了对大多数人基本医疗需求的保障,也导致了“小病大医”的道德风险,所以,应该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基本目标定位为以保障农民基本医疗需求为主,扩大新农合的补偿范围,降低补偿门槛,让更多的农民享受到新农合带来的利益。

(五)加强对新农村基金的监管力度首先,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特别要尽快完全落实三级公示制度,让农村合作医疗政策执行完全接受农民群众的监督。其次,加强对合作医疗专项统筹资金的跟踪检查和监督,保证专款专用,防止节余过多,切实做到还利于民。最后,卫生、物价、药品监督、监察等部门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执行政策标准的监督检查,核准药品的价格、医院的医疗服务项目的收费标准,尽可能的降低药品价格及服务收费标准。同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高公民道德水平。一方面加强参合者的道德教育,防止出现“小病大治”,过度消费医疗资金现象的发生。杜绝部分不良村民以假发票抵账骗取住院补偿基金的现象。另一方面要加强医生职业道德教育,新农合定点医院应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病人为中心,为农民提供了优质、高效、安全、便捷和经济的医疗服务,杜绝医生开高价处方、开高价药、过度治疗等不良行为,降低医药品和医疗服务的价格,降低农民就医成本,为农民就医提供宽松的环境。

(六)积极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参加新农合,做好参合农民工的就医补偿工作积极引导外出务工农民参加新农合制度。外出务工农民的个人参合费用收缴时间可根据实际情况延长至春节前后。要做好外出务工参合农民的就医补偿工作,探索方便外出务工农民就医,简化审核报销程序的有效方式,探索在农民工务工城市确定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在制订和调整统筹补偿方案时,要认真分析外出务工农民返乡就医对新农合运行的影响,并提出相应对策。要充分考虑流动人口的实际情况,做好新农合与相关制度的衔接。实行新型农村医疗合作制度是新时期党和政府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举措,凸显党和政府对“三农”问题的高度关注。新农合自实施以来,在帮助农民抵御重大疾病风险、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的问题上起了很大作用,但农村卫生医疗工作任重而道远,各级政府应不断扩大覆盖人群和受益面,努力推进新农合制度建设,加强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指导,加大工作力度,巩固成果、完善制度,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以确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平稳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