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窗造影下胃解剖轮廓范文

窗造影下胃解剖轮廓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窗造影下胃解剖轮廓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窗造影下胃解剖轮廓

口服胃窗造影在国内开展广泛,在对胃肠道疾病的诊断方面已有许多报道[1~3],本研究在该方法的基础上联合静脉超声造影(超声双重造影)对正常胃壁进行检查,以探讨正常胃壁超声双重造影的成像特点。

1材料和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14位经胃镜证实无胃部疾患及经腹部B超检查无腹部脏器病灶的健康志愿者。其中男9例,女5例,年龄26~50岁,平均42.5岁。

1.2药品与仪器选用心璋牌胃窗超声造影剂(杭州胡庆馀堂生产,1包(48g)/人),按说明书调制成600ml均匀悬浊溶液。静脉造影剂采用意大利Bracco公司生产的声诺维(SonoVue),造影微泡为磷脂微囊的六氟化硫(SF6),微泡直径平均2.5μm,pH:4.5~7.5。使用前注入注射用生理盐水5ml,震荡混匀后抽出2.4ml(浓度45μg/ml)经肘部浅静脉团注。超声仪采用AcusonSequoia512,配备CPS造影成像技术,选择4V1探头,频率:2.0~5.0MHz。螺旋CT检查采用PhilipsBrilliance16层螺旋CT机。

1.3检查方法受检者禁食6h以上,先用常规二维超声了解空腹胃、肝、胆、脾、胰、盆腔及腹腔淋巴结情况,再予口服胃窗造影液,边喝边实时动态观察造影剂经过食管下段、贲门的情况。喝完后嘱受检者取不同体位,依次观察胃底、贲门、胃体、胃角、胃窦、幽门及十二指肠球部。胃腔充盈后,调节二维图像,清晰显示胃壁并局部放大,进入Cadence造影模式,调节图像至CA状态,探头输出功率为-15~-21dB,MI为0.18~0.35,按图像自动优化键,嘱受检者平静呼吸,选用19G注射针于上臂肘静脉内快速注入已配置、振摇后的造影剂2.4ml,随即注入10ml生理盐水使造影剂充分进入血液循环,开始同步记时和图像动态存储备在机分析。必要时再次注射声诺维。造影结束后回放,观察造影增强的时相和造影剂填充的特征。螺旋CT检查在超声双重造影检查后一周内进行,受试者禁食8h,于扫描前1h内分次口服2%泛影葡胺1000ml,取仰卧位。CT平扫准直3×8mm,层厚7.5mm,螺距0.9,扫描参数为120kVp,250mAs。增强扫描运用欧乃派克(Omnipaque300mgIU/ml),注射速率2.5~3.0ml/s,用量按1.5~2ml/kg体重计算,总量约80~100ml。肘静脉注射开始后分别于28s(动脉期)、65~70s(实质期或称门静脉期)、120~150s(平衡期)进行三期扫描。

2结果

2.1胃窗造影结果胃窗造影下胃解剖轮廓显示完整,正常胃壁层次结构清晰,呈五层结构。第一、三、五层为强回声,第二、四层为低回声。从胃内侧面开始,第一层强回声为胃黏膜与腔内液体界面产生,包括黏膜浅层;第二层低回声为黏膜深层;第三层强回声为黏膜下层;第四层低回声为固有肌层;最外层强回声为浆膜及浆膜下组织。

2.2超声双重造影结果超声双重造影下正常胃壁显像呈动态的过程,根据其特点可分为三期。动脉期:静脉团注声诺维后5~30s;门脉期:静脉团注声诺维后31~60s;实质期:静脉团注声诺维后61~180s。其中动脉期胃壁快速增强、实质期快速减退,胃壁呈三层结构,内层轻度增强,中间层低增强,外层明显增强(;门脉期呈等增强,胃壁呈单层结构。

2.3正常胃壁增强CT表现动脉期和实质期的三层结构内层明显强化;中间层低增强呈相对低密度;外层轻度增强呈中等密度。门脉期呈单层结构。

3讨论

胃是含有一定空气和胃液的空腔器官,能蠕动且随呼吸而运动,这为超声检查造成了困难。口服胃窗造影剂后能排出胃内气体,形成均匀分布的良好声传导界面,减少了超声伪像,可以很好地显示正常胃壁结构。正常胃壁在组织学上分为四层结构[4,5],即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浆膜层。

本研究显示胃窗造影下正常胃壁呈五层结构,从胃内侧面开始,第一层等回声为胃黏膜与腔内液体界面产生,包括黏膜浅层;第二层低回声为黏膜深层;第三层强回声为黏膜下层,主要是黏膜肌和胃固有肌层较浅表处和黏膜下形成的回声界面;第四层低回声为固有肌层;最外层强回声为浆膜下、浆膜层与其周围的界面回声,这与国内外多数学者研究结果一致[1,6,7]。超声双重造影下正常胃壁均表现为动脉期和实质期的三层结构和门脉期的单层结构,而增强CT下正常胃壁的表现与超声双重造影的一致,并且国内外多数学者已对增强CT的三层结构的解剖层次进行了定位,即:内层高密度相应于黏膜层;中层相对低密度相应于黏膜下层;外层中等密度相应于肌肉-浆膜层[4,8,9]。因此,超声双重造影表现的三层结构的相应解剖层次也应与CT的一致。这为双重超声造影下判断胃癌的浸润深度(T分期)提供了解剖基础。

同时双重超声造影下三层结构的增强模式也反映了正常胃壁血管分布特点:黏膜层、肌肉-浆膜层血管丰富,黏膜下层较少。但在超声双重造影门脉期呈单层结构,这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随着造影剂的快速积累中间层亦被增强而不能区分。②胃壁中间层太薄,其低密度影被内外层掩盖。③可能与声诺维剂量、注射方式、探头频率、体位、切面等有关。

总之,在超声双重造影下正常胃壁显像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能清晰显示胃壁的各个层次和微循环灌注等情况,具有无放射、实时、可重复检查等优点,可为将来的胃癌术前提供解剖基础和肿瘤微循环灌注及生物学行为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