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中药灌肠辅治疗慢性盆腔炎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灌肠辅以常规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慢性盆腔炎患者126例,采用中药灌肠辅以常规抗生素治疗。结论中药灌肠辅以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好,方法简便,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中药灌肠慢性盆腔炎
慢性盆腔炎患者主要表现下腹部坠痛,腰、骶部胀痛,性交痛或痛经,常在经前或劳动后加重,白带增多,月经不调,极少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妇科检查:子宫后屈,活动差甚至完全固定,可扪及增粗的输卵管或输卵管与卵巢形成的包块,有压痛,如合并盆腔结缔组织炎,则宫骶韧带增厚,触痛明显。对慢性盆腔炎患者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中药治疗及物理治疗法,但单一的治疗方法,疗效均不太理想。2001.02~2005.02,我院门诊采用中药灌肠辅助常规抗生素治疗126例慢性盆腔炎,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院门诊病例,年龄19~50岁;已婚或未婚,有性生活史;其中有急性盆腔炎病史者97例,无急性盆腔炎史或病史不清者29例;病程2~120个月。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腹坠胀,伴腰骶部酸胀痛,7例性交痛,阴道脓性分泌物11例,伴低热,体温37.1℃~37.2℃。妇科检查:阴道分泌物呈黄色脓性或白色,量多,宫颈有举痛,子宫压痛,一例或两侧附件有不同程度增厚,伴压痛。其中25例在附件区扪及包块,压痛明显,活动度差,最大约鸡蛋大,最小约鸽蛋,B超检查:包块无明显边界,回声不均匀,形态不规则。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基本正常,其中9例尿常规有少量红细胞和少量白细胞。
1.2方法
1.2.1中药灌肠药方鸭跖草、蒲公英、鱼腥草、紫花地丁草、菟丝子等各50g。放入容器内加水过药面5~10cm,浸泡1-2小时,置于中火煎煮。头煎20~30分钟,二煎约20分钟,然后将两次药汁一起浓煎至100~150ml,冷却至37℃左右待用。
用法:每晚睡前一次。身体持左侧位,灌肠器插入肛门内10~20cm,药汁顺其缓缓输入,输毕后将灌肠器从肛门缓缓退出。以药汁滞留时间长为佳。十次为一疗程。
注意事项:经期停用
1.2.2常规治疗药物有先锋霉素Ⅵ等静脉滴注,止痛化症胶囊等药物口服。
2结果
2.1疗效标准
2.1.1痊愈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白带正常;B超检查示正常盆腔。
2.1.2显效症状消失,体征明显好转,白带正常;B超示附件增粗程度明显减轻或盆腔包块明显缩小,盆腔积液消失。
2.1.3好转症状好转,体征有所改善,白带接近正常;B超示,附件增粗程度有所减轻或盆腔包块有所缩小,盆腔积液消失。
2.1.4无效症状及体征均无改善;B超无变化。
2.2疗效分析
结果经治疗1~2个疗程,94例者痊愈占74.6%,25例患者显效占19.8%,7例患者好转占5.5%。
3讨论
3.1大多数盆腔急性炎症,用抗生素治疗有效,一旦迁延成慢性盆腔炎症,则单用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慢性盆腔炎常见症状为反复下腹胀痛及腰骶部疼痛,白带异常。妇检可触及盆腔炎性病灶。因为妇女内生殖器位于腹腔最低处,炎症吸收慢,用清热解毒,活血理气祛瘀的中药保留灌肠辅以抗生素,方便无痛苦,治愈率达73%,好转率为20%,中药保留灌肠的优越性较大,可使药液直达病处所在,不需经肝脏分解,并能减少对胃部的刺激。因盆腔炎的发病部位与直肠毗邻,直肠粘膜血运丰富,紧邻内生殖器,更利于药物吸收后直接作用于病变局部,增加了药物的吸收中药可通过直肠黏膜静脉丛的吸收,使盆腔血液循环得到改善,促使增生粘连的结缔组织软化,清除局部充血水肿,促进组织的修复与再生,达到消除炎症的作用。达到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3.2本组所用中药蒲公英具有清热解清,软坚散结,消除包块的作用,其具有广谱抗菌作用,抑制细菌的代谢环节,阻碍其繁殖,增强白细胞的吞噬功能,兴奋网状内皮系统,调节非特异性免疫系统的作用。菟丝子补肾益精、扶正祛邪,补肾可加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自身抗病能力,促进瘀血吸收。
3.3从表1、2看,病程短、疗程长则治愈率高。故慢性盆腔炎患者及早坚持治疗,可尽快痊愈。
3.4从表3可以看出,症状消失比体征快,体征中包块,粘连消失比较缓慢。
参考文献
[1]黄中武,乔传卓.生药学.上海:上海医药大学出版社,1989:178.
[2]乐杰.妇产科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256-263.
[3]王道瑞,申好贞.简明实用中医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7,132-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