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现状与培养策略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作为医疗事业的源头,医学教育承担着培养医疗人才的重任。它不仅要教会学生医学知识、医疗技术,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一名具有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的优秀医疗人才,其中医疗人才的医患沟通能力便是一项重要内容。故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高度出发,探讨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现状、影响因素,把握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认知状况和培养机制,对提升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等都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医学生;医患沟通;培养策略
医学具有双重属性,包括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两个方面。也就是说,对于从事医疗实践活动的人员,既要求其具有解决自然科学问题的能力,又要求其具有较强的人文精神。但是近年来,我们却遗憾地发现,在医疗技术和诊治水平日趋成熟和发达的同时,医学人文精神却逐渐遗失。特别需要提出的是我国,因为医疗实践与人文精神不协调所导致的不和谐现象日渐突出。根据卫生部统计的数据,自2009年至2015年,伤医事件呈上升趋势。作为医疗事业的源头,医学教育承担着培养医疗人才的重任。它不仅要教会学生医学知识、医疗技术,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一名具有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的优秀医疗人才,其中医疗人才的医患沟通能力便是一项重要内容。故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高度出发,探讨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现状、影响因素,把握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认知状况和培养机制,对提升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等都具有指导意义。
一、医患沟通中医学生应具有的能力和素质
近年来,医患关系一直是一个社会热点问题,医疗纠纷的发生率逐年上升,形成了很严重的社会问题和行业负担。调查显示,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是医患沟通不足。医务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关系,一定程度上,能够影响患者就医和康复的全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医患沟通发挥着重要作用,医务人员的医患沟通能力强弱则是医患沟通效果的直接决定因素。医学生作为未来的医务人员,应把握好公平互重、真诚理解、遵法守德、理性克制等沟通原则。因此,要成为一名合格医师,提高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和素质势在必行。
1.树立良好的形象。良好的形象会给病人带来愉悦的心情,在这种前提下,进行医患沟通的话,一般效果会比较好。因此,作为未来的医师,医学生应学会保持良好的外在形象和内涵修养,比如,着装应得体,言谈应文明,举止应高雅,知识应扎实,技能应精湛,由此才能在病人面前建立良好的形象。
2.具有较好的角色适应能力。每个人在不同的场景,面对不同的沟通对象,都会承担不同的角色,因此医学生要学会迅速转换角色,选择与角色相适应的行为和语言,以便于从容应对变换的医治场景和对象。沟通中,应注意密切观察病人及其家属的状态,保持平和的心态,努力保护病人的身份,维护病人的权利,尊重病人的意愿,促进病人尽早康复。
3.掌握人际交往技巧。人际交往中的一个细节就是人际距离,主要包括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医患沟通是人际交往的一个方面,因此,在医患沟通中,医患双方也要保持妥当的人际距离。通常情况下,在诊疗过程中,医方作为具有优越感的一方发挥着主导作用,而病人因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且正是需要医方提供帮助之时,因此表现为弱势群体。此时,病人更愿意拉近人际距离,以便于得到医方更悉心的照顾。因此,医务人员应理解病人及家属的心理需求,主动缩短人际距离,从细节中让病人真切感受到医方的真诚、热情、亲切和关心。
4.具备理解信任他人的素质。良好的医患沟通需要彼此之间的理解和信任,医务人员要充分理解病人和家属对自己的期许、对疾病带来影响的担忧以及因为疾病而带来不良的心理反应,这要求医务人员必须有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和过硬的医学专业技能,好让病人和家属放心。另外,医务人员也要努力取得病人和家属的理解和信任,因此要在掌握较强专业能力的基础上,努力拓宽知识面,广泛涉猎社会、生活、文化等知识,能与各类人员交流愉悦,不断提高个人魅力,在医患间建立友好融洽关系。随之而来的不仅仅是良好的关系,更能让病人的心理得到安慰,战胜病魔的信心得到增强,配合治疗的欲望就会增加,治疗效果无疑就会改善。
二、我国医学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状况及其分析
课题组在立项以来,对近十年关于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文献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并对陕西、山东等省份的近十所医学院校的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状况开展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000份,收回957份,有效问卷924份。
1.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目标不明确。从本次调研情况来看,大部分医学院校基本上能够按照教育标准完成教育教学计划,却极少有学校根据学生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制定适合本校学生医患沟通能力提高的目标、规划、计划,仅仅局限于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教育过程中,缺少顶层设计、科学规划和应有的氛围营造,更有甚者,该项能力的培养是缺项。[1]
2.医患沟通能力培养制度不健全。调研发现,大多数医学院校在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方面没有制定相关制度,致使学生能力培养无章可循、无据可依,或者工作中针对性不强。因为缺乏制度约束和理论依据,可能会致使培养工作懈怠甚至流于形式,培养效果欠佳,育人功能削弱,最终影响医学生将来的执业能力。
3.医患沟通能力培养措施不到位。调研数据表明,大多数医学院校在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工作中缺乏有力举措,主要表现在:培养规划缺失、培养活动偏少、培养活动效果不佳、培养工作缺少评价机制,等等。从而致使原本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普遍欠佳的情况下,沟通能力更加不理想,将来走向临床工作后,在与病人的实际交流沟通中处于被动位置,甚至因为沟通出现问题而引发医疗纠纷或医患冲突。
4.医患沟通能力参差不齐。调研结果显示,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总体上较好,超过70%的受访学生认为医患沟通能力很有必要提高,学校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来培养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学生与他人的基本沟通尚好,基本能够应对病人及其家属。但我们也能清楚地看到,学生中也存在一些不太理想的问题:一是部分学生对医患沟通能力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主动提高医患沟通能力的自觉性;二是部分学生由于先天因素或后期环境和教育等原因,沟通能力亟待加强;三是部分学生虽有欲望提高医患沟通能力,而且也已经积极参加了学校开展的相关活动,去用心培养这方面的能力,但效果不佳。影响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老师们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很少关注学生的沟通能力等人文素质。其次,高校网络信息技术迅速在校园内普及,信息化基本已经触及到校园的各个角落、各个层面。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用口头语言交流的次数在急剧下降,因此,通过这种方式培养沟通能力的机会也在减少。再次,从医人员关注更多的是医学科学技术和知识,所以在医学院校,关于沟通类的课程少、活动少,措施不够有力,效果也不理想。
三、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模式的基本构想
课题组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初步构建了一套较为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模式,该模式引入了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和方法,其主要思路如下。
1.入学后进行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评估。第一,评估学生个人沟通能力基本状态。医学新生入学后,相关的管理人员应组织一部分人员,对所管辖学生沟通能力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估。此时评估就是要解决“我是谁”的问题,评估内容包括: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人际沟通愿望、人际交往能力、人际关系状况、专业培养目标、学生家庭状况、学生性格特点、学生能力特长、学生的职业期待、用人单位人才需求标准、职业发展需求等。通过评估过程,弄清楚每名学生在入学初是什么样的状态,具备什么样的优势和劣势,这样,管理人员和学生本人都会对该生有个清醒的认识。第二,评估学生个人发展倾向。评估学生个人发展倾向就是要解决“我想干什么”的问题。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同样,人和人的思想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人的素质能力和发展目标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环境的改变、时代的发展等而不断发展和调整。对于医学生而言,就是要根据当前和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形势、大众百姓的健康需求、用人单位的招聘条件、师长的教育引导等,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如职业理想是什么、个人期待形象是什么、个人发展目标是什么等。第三,评估学生个人实力和潜力。评估学生个人的实力和潜力其实就是要解决“我能干什么”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管理人员和学生个人应对学生的沟通能力和潜力进行全面总结。人的发展定位归根结底还是在于本人的实力,人的发展空间则要取决于本人的发展潜力。对于一个学生来说,评估其个人实力和发展潜力,应该从其沟通协调能力、做事的韧力、临事的应急能力以及学生个人知识结构是否全面等着手。第四,评估学生支持系统。对学生周围支持系统进行评估就是要解决“周围环境允许我干什么”的问题。这里所谓的周围环境包括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其中,主观方面包括师长态度、师长支持能力、师生关系及家庭关系和谐与否等等;客观方面包括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人才需求条件、政府政策支持或倾斜情况、专业发展前景等等,评估时,应综合主、客观两方面的因素来看。
2.设立学生沟通能力培养目标。通过评估,清楚了学生的特点和基本情况、学生能够做什么,接下来要解决的学生沟通能力培养目标这个问题也就有了清楚明了的框架。对于每个学生来讲,可参考评估结果、各医学专业培养目标中的人文目标,设立学生沟通能力培养总体目标,然后再将总体目标分解成项目目标和阶段目标。项目目标包括沟通意识目标、表达能力培养目标、医学专业问题沟通能力培养目标、应急能力培养目标等。阶段目标主要从各年级、各学期的课程要求和培养方案等方面进行制订,即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的目标。
3.制订并落实培养计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实现沟通能力培养目标,必须制订完整的培养计划,再按照计划,不折不扣地去落实每个环节的培养任务。根据设立的学生沟通能力培养目标,从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各个方面和各个阶段制订详细的实施计划。一年级培养计划——帮助新生树立正确的沟通观念。新生入学后,学校应根据前期所做的评估结果,通过开展问卷调查、相关知识竞赛,举办专题报告会、辩论会等等,有针对性地教育引导每位医学生树立正确的沟通观念,并尝试从提高初步的书面表达能力开始,逐步引领学生积极地、自觉地努力提高沟通能力。二年级培养计划——开展素质拓展活动。经过一年多的系统性学习,学生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以专业性的思维和角度开展研究活动成为可能。二年级的学生能力培养,需要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需求出发,陆续开展志愿服务、社会实践、主题教育等活动。活动中注重科学设计沟通能力锻炼环节,从而使学生在活动中得以成长,使他们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在活动中得以提升。三年级培养计划——开设医患沟通课程。大学三年级的医学生已经基本熟悉所学专业、培养方案以及校园生活,而且通过前两年学习专业基础课,已经对医学专业的从业要求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此时应适时开设医患沟通课程,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沟通的基本原理,医患沟通的理论基础,医患沟通的原则、技巧和方法,着力培养学生医学专业问题沟通能力。四年级、五年级培养计划——实习见习中提升沟通能力。医学生在大四、大五阶段就已经开始学习专业临床课程,并逐步在临床实践中深入锻炼专业技能、巩固专业知识。在这个阶段,要引导学生注重在临床实践中加强医患沟通能力的实践,将前三年在校园中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沟通方法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以此检验医患沟通能力培养效果,并进一步提升沟通能力,同时能够充分认识到医患沟通对于医学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4.沟通能力培养阶段性评估与回馈。影响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因素有很多,有的变化因素是可以预测的,而有的变化因素则难以预测。在此状态下,要使培养规划行之有效,就必须不断地对培养规划执行情况进行评估。首先,要对学年目标的执行情况进行总结,确定哪些目标已按计划完成,哪些目标未完成。其次,对未完成的目标进行分析,找出未完成原因及发展障碍,制订相应解决障碍的对策及方法。最后,依据评估结果对下一学年的计划进行修订与完善。[2]如果有必要,也可考虑对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目标和计划进行修正。
参考文献:
[1]高峻岭.职业生涯自我规划五步法[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2,(9).
[2]刘英华.就业力视角下的大学生涯规划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1.
作者:王爱英 夏吉凯 单位:滨州医学院口腔医学院党总支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