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中医师承教育与和谐医患关系范文

中医师承教育与和谐医患关系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中医师承教育与和谐医患关系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中医师承教育与和谐医患关系

【摘要】

近年来,我国的医患关系遭遇了空前的考验,这不仅影响了医护人员的身心安全和工作态度,也极大地影响着患者健康利益的实现,甚至影响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我们通过调研发现,教育方面存在问题是其中的原因之一,在现实实践经验基础上和结合对我国中医教育传统思想的梳理,探求出以“师承教育”为代表的中医传统教育在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发展中的“优质性”表现,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供更多帮助。

【关键词】

中医;师承教育;医患关系

1国内医患关系现状

近年来我国医患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暴力伤医”恶性事件频发,“暴力伤医”是医患关系恶化的极端表现,它是指医护人员在其工作场所受到辱骂、威胁或袭击,从而造成对其安全、幸福和健康造成伤害。2013年8月15日,中国医院协会和中国医院协会医疗法制专业委员会共同的《医院场所暴力伤医情况调研报告》显示:目前中国每所医院平均每年发生的暴力伤医事件高达27次,1年发生100次以上的医院比例5年间翻了近一番,达到12.5%,医务人员遭到谩骂、威胁较为普遍[1]。医患关系遭遇了空前的考验,这不仅影响了医护人员的身心安全和工作态度,也极大地影响着患者健康利益的实现,甚至影响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1.1医患关系及其矛盾产生的原因分析

1.1.1医患关系的实质。医患关系一般是指医护人员与患者在疾病的诊疗过程中基于患者健康利益考量而形成的一种“特殊”关系。医患关系的实质可以理解为“伦理共同体”,即医生和患者在医疗实践过程中围绕“去除疾患,恢复健康”唯一目的而不掺杂其他诉求所结成的统一体。而这目的的实现既要靠医生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还要靠患者具有战胜疾病的信心和积极配合。

1.1.2医患关系矛盾产生的原因分析。目前医患关系矛盾重重,甚至暴力伤医类似频发现象的主要因素有:法制不健全、体制不完备、诉求机制不畅通、德育不给力。从医务工作者角度分析,医患关系矛盾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现实的德育教育不力,在医学实践领域就是医德教育问题没有做到位,更缺乏人文素质教育的评价方法,医护人员在医学实践中缺少必要的处理医患关系的技巧、能力素养,不能真正去关怀患者和做好沟通工作,这一点在现代医学教育中尤其突出。

1.2医学院校缺乏相关教育理念当前部分医学院校教育存在“标准化”问题。培养医学人才力求快速但不全面,表现在只重视医学专业知识培养,而缺少人文素养教育方面的“灵魂”内容,误以为医疗水平高、治病好,就能规避全部医疗风险,医患关系就能和谐,这种认识是非常错误的。医疗安全不仅仅是专业水平高就能预防的,必须重视医患关系中人与人的交流,首先要把患者当作一个包含心理、精神等多因素的人来看待,治疗一个这样患病的人,而不是单纯治疗某个疾病。这样才能对患者进行有益的、多方面的帮助,否则,只看病就会距离患者的需求很远,容易产生医患关系矛盾。回溯我国传统医学教育,中医教育传统诸多关于促进和谐医患关系的“优质因子”,它们其实可以成为现代医学院校教育所汲取的“养料”。

2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药学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认识生命、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思想和方法体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曾在2009年下发的《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中指出,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大家普遍认为,主要体现为以人为本、医乃仁术、天人合一、调和致中、大医精诚等理念,可以用“仁、和、精、诚”四个字来概括。“仁”,体现了中医仁者爱人、生命至上的伦理思想,以救死扶伤、济世活人为宗旨,表现为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爱护生命;“和”,体现了中医崇尚和谐的价值取向,表现为天人合一的整体观,阴阳平和的健康观,调和致中的治疗观,以及医患信和、同道谦和的道德观;“精”,体现了中医的医道精微,要求精勤治学,精研医道,追求精湛的医术;“诚”,体现了中医人格修养的最高境界,要求心怀至诚于内,言行诚谨,表现在为人处事、治学诊疗、著述科研等方面贵诚笃端方,戒诳语妄言、弄虚作假。

3中医教育对促进和谐医患关系的作用

中医实践活动表现为多个方面,如中医教育实践、中医诊疗行为、中医康复、护理实践、中医院文化建设、中医科普等等,但它们凝练为一个显著特征:中医实践处处凸显“人文关怀”的特性,在越来越被“技术理性”冲击的现代医疗实践中,中医实践时刻蕴含着“温情医学”而展现在患者面前,这对和谐医患关系的形成至关重要[2-3]。中医教育实践是整个中医实践的“桥头堡”,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传统,中医教育尤其是中医教育的传统理念、形式和实践品性中,有着诸多关注医患关系和谐教育的优质“因子”,可以说其中的很多优质“因子”都是现代医学教育所缺失的,发掘出它们并结合现代境遇进行转化,探求适合现代的中医教育实践模式,对促进医患关系的健康有序发展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3.1中医师承教育与促进和谐医患关系在中医教育发展史上,世家传承、师承教育、学堂教育、讲学论辩、自学成才以及现代的院校教育是中医教育的主要形式,“德艺双馨”是中医教育的目标。中医师承教育的培养属于精英培养,其实和西方医疗培养理念相似,少而精,能够传递人文关怀[4]。中医传统教育模式最主要的“师承教育”,这种模式有众多的特征如:重经典、重临证、重口传身授、重体悟等等,对传统中医学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5]。在师承教育众多特征中,师承教育模式凸显为明显的“个性化”品性。师承教育可以真正做到以生为本、因材施教,符合现代教育理念。同时,师承教育在具体推行时可以说是“师带徒”、“一对一”的教育模式,对医学人才培养至关重要,尤其是在德育等人文素养的培育过程中,师承教育模式积极作用很多。主要表现在医学生的人文素质越好,工作时的人文关怀也会越多,出现恶性事件的机会就会越少。因此,以师承教育为代表性的中医教育对促进当前社会医患关系和谐具有明显的优势和作用。

3.2中医师承教育在临床教学医院的发展至关重要临床教学医院是院校教育和师承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基地。教学医院在承担中医师承教育过程中,既有利于培养高校学子和临床骨干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又有利于提高医院的服务水平;既有利于青年医师迅速走上一条成才之路,又有利于培养传承导师优秀品质、德才兼备的中医人才。从某种意义上说,临床教学医院承担的中医师承教育的质量决定着中医院校学生、中医青年医师临床业务能力和医学道德水平,甚至中医院的未来人才储备。师承教育质量取决于教学医院的管理,关键的是抓好学习进度的管理和严格做好阶段考核的前提下,重视道德素质培养和“德艺双馨”的最终培养目标。因此,在筛选师承教育入选人才时必须兼顾学员道德修养和业务能力潜质,二者缺一不可。对于那些行业内部、单位同事或患者集体口碑评价较差的学员予以坚决剔除。必须在保证出勤律的情况下,由学员的导师严格把关,将跟师笔记,临床病例诊疗、处方用药的合理性和处理医患关系的能力作为考核标准,进一步加大对教育教学质量的控制,培养全方位能力的师承教育学员。在跟师学习的过程中,学员们要了解导师的学习经验和学术专长,甚至包括导师的中医成才经历,从深层次理解导师的学术思想及优秀道德品质的思想根源;必须投入精力学习导师面对各种医疗隐患、各种可能存在医患关系紧张局面的应对策略和具体方法,在跟进导师的临床诊疗思路同时,学习导师对待患者热心温情的优秀品质,学习导师缜密的处理医患关系的思维能力,掌握中医文化的和谐因子,应对当前社会中临床医院存在的各种纷繁复杂的诊疗情况。中医学是一门实践医学,它来源于临床,中医教育实际上是适应患者需求的职业性教育。在加强临床基本功训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不断在临床实践中培养学生“大医精诚”、“以人为本”的职业精神,在跟师学习中跟随导致不断增长实践知识能力和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为今后的独立临床工作增强信心和能力,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服务,促进和谐的医患关系发展,杜绝医疗隐患和医疗纠纷。

综上所述,我们通过调研活动对现实社会医患关系及其产生的矛盾进行“现象”和“本质”进行分析,探寻出医患关系不和谐的原因,得出教育方面存在问题是其中的原因之一;在现实实践经验基础上和结合对我国中医教育传统思想的梳理,从学理和实践层面探求出以“师承教育”为代表的中医传统教育在促进医患关系和谐上的“优质性”表现,笔者希望发挥中医师承教育特色在构建当前社会和谐医患关系中扮演重要角色,让中医教育、临床工作者共同努力,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供更多帮助。

参考文献

[1]徐晓兵.解决医闹和暴力伤医要标本兼治[EB/OL].(2014-03-11)[2014-03-11].

[2]崔为.中医师承教育面面观[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9,17(9):794-797.

[3]崔芳.中医师承:如何把“魂”传下去[EB/OL].(2013-06-14)[2013-07-18].

[4]王全林.国外四种研究生培养模式之比较及其启示[J].大学教育科学,2005(1):82-85.

[5]黄素英,方松春,毕丽娟,等.中医师承型博士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1,19(10):935-937.

作者:刘赓 郭玉红 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脾胃病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医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