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预防医学课程教学改革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资料收集与统计学处理
调查问卷经审核无误后,建立问卷数据库,录入计算机,计量资料经正态性检验后,用(x±s)的形式描述,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之间是否有统计学差异;计数资料用率或者构成比的形式描述,采用χ2检验比较两组之间是否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般情况调查结果:实验班与对照班专业构成、性别构成、高中文理科组成及入校成绩等各方面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具有较好的均衡性,可比性强。见表1和表2。预防相关知识技能掌握情况调查结果:研究对象公共卫生卫生服务能力技能掌握情况,见表3。学习兴趣及满意度调查结果:研究对象对课程学习兴趣及满意度调查结果,见表4。
三、讨论
通过对对照班预防医学学习现状调查分析得知,学生在经过预防医学课程系统学习后,学生具备的公共卫生服务技能还比较薄弱(表3),尤其是社区居民健康建档、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及重度精神病管理的相关能力技能,完全不能胜任上述公卫卫生服务项目的分别占65.05%、44.66%、40.78%、51.46%,学生不具备相应技能与不能准确掌握相应技能理论知识点有一定关系。同时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效果满意度不理想,对课程及以后工作的认知定位也不准确(表4)。总之,我校专科临床及护理专业学生对预防医学课程学习兴趣、学习满意度不理想,课程在社区医疗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定位也不明确。
通过对实验班预防医学课程学习效果调查得知,在保证与对照班具有可比性的前提下,实验班经课程调整修改新方案教学后,总体而言实验班的公共卫生预防技能掌握情况有所提高,表现在除了社区健康建档及重度精神病管理两项技能外,对其他技能而言,实验班掌握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班,两者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表3);针对各项技能,实验班完全不能胜任者所占比例均低于对照班,但同时也看到,实验班很能(或者能)胜任各项技能任务者所占比例并没有大幅度提高,说明实验班技能掌握情况提高的质量有限;实验班对课程学习效果及满意度也增强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表4)。总之,通过课程新教学方案实施后,学生掌握的公共卫生技能增强了,掌握的基本技能知识点也有明显好转,其学习效果满意度自然增强,新教学方案达到了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本次教学改革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①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进行了审核调整,教学内容新增了居民健康建档、健康教育促进、社区重点人群保健、重度精神病防治等知识,以保证与基层医务人员应具备的公共卫生服务技能一致,保证学生所学与基层工作所需对口。②对新的教学内容各知识体系教学学时进行了重新调整,将学生不感兴趣、学习难度较大,并且对以后基层公共卫生工作没有特别大帮助的卫生统计学和流行病学大幅度减少了学时数,同时还适当减少了食品与营养卫生学的学时数,而慢病管理、传染病防治、健康建档、健康教育促进、社区重点人群保健、重度精神病防治等知识则适当增加了学时数,以保证公共卫生各项技能知识点的教学都落到实处,而不是一笔带过。③改变了之前单一的传统理论教学方法,丰富了教学形式,一方面增加了学生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见习的时间,让学生明白基层医务人员的工作内容,使之从实际工作过程中来理解体会理论技能知识点,另外一方面采取开放式教学,鼓励学生课堂上多互动,让学生意识到交流沟通的重要性。
对此,为更好地培养能胜任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的专科医学生,笔者认为一方面应重新调整专科《预防医学》教科书知识体系,编写与工作岗位所需更加对口的教材,应以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技能为导向,重组专科层次《预防医学》课程知识体系,应增加或者补充慢性病管理、重点人群保健、健康建档及健康教育、神经病管理防治等知识内容。另一方面,应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加强预防医学实习基地建设,共育专科医学人才,充分利用卫生行业与社区资源,聘请社区基层医疗工作人员为兼职教师与专任教师组成团队,共同研究、开发与承担专业课程教学,课程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以社区健康为目的的学习,组织学生多到基层社区医疗机构见习实习,建立“在校教育、在职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一体化的校内外社区实训基地,在农村卫生需求的基础上,开展服务学习,使其了解基层医疗人员的工作性质与工作内容,明白基层医疗人员应具有的公共卫生技能,使教学过程与实际工作过程相符合,增加其学习的目的性。
作者:邓宇 何坪 刘峰 单位: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