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观察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
目的:观察真武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两组均予心力衰竭西医常规化治疗,治疗组加用真武汤治疗,两组均治疗6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末端B型脑钠肽(NT-proBNP)浓度、炎性因子CRP以及超声心动图各指标[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及舒张晚期流速峰值比值(E/A)]。结果: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NT-proBNP值、CRP值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治疗组降低更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LVEDD、LVESD明显降低,LVEF、E/A明显升高(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LVEF升高明显(P<0.05)。结论:真武汤联合西药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心功能改善明显。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真武汤;N-末端B型脑钠肽;C-反应蛋白;超声心动图
慢性心力衰竭是多种病因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种临床综合征,症状复杂,多为疾病的中晚期,易反复发作,恶化迅速,预后差,为心血管系统的常见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因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趋严重,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然成为当今医学界热点研究问题。临床上单纯应用西药治疗心衰,常常收效不佳,心肾阳虚水泛者尤甚,发作期起效慢,缓解期易复发,维持时间短。临床工作中发现,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衰,临床疗效得以显著提高,大大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我们采用真武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挑选我院慢病一科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治疗组:男24例,女15例;年龄38~74岁,平均58.64岁;平均病程11.59年;其中冠心病12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0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9例,风湿性心脏病2例,甲亢性心脏病2例,肺心病4例;心功能分级:Ⅱ级24例,Ⅲ级9例,Ⅳ级6例。对照组:男23例,女16例;年龄34~75岁,平均60.90岁;平均病程11.64年;其中冠心病13例,高血压性心脏病9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9例,风湿性心脏病2例,甲亢性心脏病3例,肺心病3例;心功能分级:Ⅱ级23例,Ⅲ级10例,Ⅳ级6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1.2.1西医诊断标准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参考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定的《中国2007年慢性心衰诊断和治疗指南》[1]。心功能分级:参考《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2]。Ⅰ级为日常活动无心衰症状,Ⅱ级为日常活动出现心衰症状(乏力、呼吸困难),Ⅲ级为低于日常活动出现心衰症状,Ⅳ级为在休息时出现心衰症状。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
1.3排除标准①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0%。②急性心肌梗死。③血压控制不平稳。④存在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衰竭。⑤感染。⑥恶性肿瘤。
2方法
2.1治疗方法两组均采用抗慢性心力衰竭的西医常规治疗[4],包括ACEI或ARB、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以及利尿剂和必要时使用地高辛等强心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真武汤,方药:制附子(先煎)10g,芍药10g,白术10g,茯苓10g,生姜10g等。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煎制,日1剂,分3次服。疗程两组均为2周。
2.2评价标准和观察指标
2.2.1中医证候评价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中医新药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制定。症状分级量化表计算:主要症状包括胸闷(痛)、心悸、气短、乏力、面部水肿,按照无、轻、中、重分别计0、1、2、3分,;次要症状包括自汗、小便短少、喘促、咳嗽、咳痰,按照无、轻、中、重分别计0、1、2、3分。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与体征变化,治疗前后各统计1次。
2.2.2N-末端B型脑钠肽(NT-proBNP)浓度测定由我院心内科实验室来检测,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各检测1次。
2.2.3CRP浓度测定CRP浓度测定由我院生化检验室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来检测,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各检测1次。
2.2.4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由我院超声科同一名医师固定检查,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治疗前后各检测1次。采用经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测量收缩末期左室内径(LVESD)、舒张末期左室内径(LVEDD)、计算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及舒张晚期流速峰值比值(E/A)。
2.3疗效判定标准
2.3.1心功能判定标准显效:心功能提高2级以上或病情基本控制。有效:心功能提高1级,但不及2级。无效:心功能提高不足1级。恶化:心功能恶化1级或1级以上。
2.3.2中医证候判定标准显效:治疗后症状、体征明显减轻,证候积分减少>70%;有效:治疗后症状、体征减轻,证候积分减少30%~70%;无效:治疗后症状、体征无减轻,证候积分减少<30%;加重:治疗后症状、体征加重,证候积分大于治疗前。
2.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NT-proBNP浓度、CRP值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组间比较用t检验,组内比较用配对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中医证候疗效比较表1示,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3.2血清NT-proBNP浓度比较表2示,治疗后两组NT-proBNP浓度均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3血清CRP比较表3示,两组治疗前后比较CR均P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4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各指标比较表4示,本组治疗前后比较,治疗后两组LVEDD、LVESD均明显降低,LVEF、E/A明显升高(P<0.01);治疗后两组比较,治疗组LVEF升高更为明显(P<0.05),其余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4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组临床综合征,症状复杂,预后不良。从中医辨证角度来看,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应归属于中医的“水肿”“喘证”“心悸”“痰饮”等病证范畴[5-7]。现代中医学者命名其为“心衰病”,认为病因多为先天禀赋不足或久病体弱,宗气衰微,不能贯心脉,心阳虚而无力推动气血运行,或气虚日久,伤及心阳,心阳衰微,鼓动无力,不能下达温煦肾阳,致肾阳虚,气化固纳无力,津液不能气化,内停于体内化为痰饮瘀血。寒水上凌心肺,则见喘促、心悸;泛滥肌肤,则见水肿等之证;甚者心阳欲脱而见暴喘。肾主纳气,主一身之阳气,为气之根,《医贯》曰:“真元耗损喘出于肾”。故临床治疗心衰病时,使用“补肾纳气固本”之法常会起到意料之外的效果。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元气之根,各脏腑病久必伤及于肾,故中医理论有“久病必及肾”之说。故治疗心衰病时,若标证不得缓解的情况下,应考虑从肾论治。故治应以温补肾阳利水,方用茯苓芍药生姜各三两,白术二两,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方中附子为君药,大辛大热之附子能温补肾阳、化气行水,水为阴邪,“阴得阳助则化”,此即“壮元阳以消阴翳”之说;肾能主水,脾可制水,白术性温味甘苦,能燥湿健脾,茯苓甘淡渗利,可暖脾渗湿,则扶土以制水;生姜味辛性温,既可助附子温阳化气,又可助白术茯苓温中健脾行水;白芍苦酸微寒,敛阴利水,还能缓和附子之辛燥,使邪去而真阴不伤。诸药合用功能温阳化气行水。现代药理研究中发现[8],真武汤有强心利水、扩血管和改善血液循环、降肌酐、尿素氮等作用。可减轻心脏负荷,明显提高心脏舒缩功能[9]。贺青军等[10]研究发现真武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可改善心功能,降低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麦丽莎等[11]认为运用益气温阳利水之法配合西医常规用药能明显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
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表明,真武汤联合西药规范化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能有效改善心衰患者心脏的舒张功能,逆转左心室的重塑,提高中医证候疗效,改善病患生活质量,延缓病情进展,也更能激励中医人扩大对经方的研究与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2,30(1):1071-1094.
[2]DouglasPZ,PeterL,RobertOB,etal.Braunwald心脏病学[M].2版.陈灏珠,主译.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70-71.
[3]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79-81,81-84.
[4]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治疗建议[J].中华心血管杂志,2002,30(1):7-23.
[5]薛一涛,焦华琛,林鑫,等.复心汤对心衰大鼠心肌细胞凋亡信号转导分子Bcl-2表达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3,31(12):2717.
[6]李宏升,张艳,王晓凤,等.参草通脉颗粒治疗慢性心衰临床观察[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3,31(6):1268.
[7]喻正科,朱筱婧,陈志红,等.参竹心康汤对慢性心衰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3,31(4):1019.
[8]邓文龙.中医方剂的药理与应用[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711.
[9]刘俊保.真武汤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30例[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4(12):1794-1795.
[10]贺青军,罗子幸,余秀兰,等.真武汤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NT-proBNP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2(1):19-20.
[11]麦丽莎,雷贻录.益气温阳利水法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N末端前体脑钠肽的影响[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5(7):215-217.
作者:邹燕 李文杰 单位:辽宁中医药大学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