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理问题分析范文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理问题分析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理问题分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理问题分析

随着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有明显的增加,由于患者病情重、迁延不愈、反复发作,给患者身心都带来极大的痛苦,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极易使患者产生焦虑、抑郁、悲观等情绪。不利于疾病的恢复。针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出现的心理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使患者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现汇报如下。

1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到我科诊治的46例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年龄36~80岁,男29例,女17例,原发病有冠心病26例,高血压11例,心肌病6例,风心病3例。方法:对本组患者表现出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通过有效护理,所有患者心理状态均有所改善。其中,显效30例,有效16例,无效为零。护理有效率为100%。

2存在的心理问题

2.1焦虑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由于病程长,病情反复发作且有进行性加重趋势,预后差,患者极易产生焦虑情绪。既往大量研究发现,老年心衰患者中伴发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的比率较高,约占24%~42%。

2.2自我形象紊乱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作期由于左心衰竭引起患者经常胸闷、气短咳嗽、咳痰,右心衰竭引起患者双下肢甚至颜面水肿、腹水,患者对自我形象改变难以接受,甚至厌倦。心力衰竭病程的漫长和症状的反复发作引发患者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状况,导致患者不能树立良好的自我概念,缺乏学习自我照顾的动力和兴趣。

2.3孤独患者长期患病,沉重的经济、生活压力,使部分家属不堪重负,家属易出现倦怠情绪,对其疏于照顾。加之患者久病缺乏正常人际交往,与社会脱节,患者常常感到孤独。

2.4悲观心力衰竭是很多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是引起心血管疾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很对患者害怕死亡,悲观失望不能面对现实,甚至有自杀倾向。

2.5依赖性强由于疾病原因患者的生理功能逐渐下降,患者的体力逐渐减弱,需要他人照顾,久而久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产生很强依赖性。

3护理对策

3.1情感支持护理人员的言行举止对患者有着重要作用。因此,护士要以尊重和关心的态度与患者多交谈,鼓励患者以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心理感受,在情绪低落时给予耐心劝导和鼓励,避免患者激动,使患者在表达感受的同时获得情感上的支持。

3.2社会支持系统家人是患者最重要的社会支持系统,护士要掌握患者主要家庭成员的关系及家庭经济情况,有针对性的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要求家属给予耐心陪伴和做好患者的生活护理,让患者感受到来自亲人的关怀和支持。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长期治疗过程中,家庭支持系统对控制患者病情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一个必要条件。

3.3提高患者适应能力责任护士要做好病房环境及医院相关制度、疾病相关知识健康宣教,让患者很快适应医院环境,帮助患者及家属对疾病有正确的认知,提高对病情变化的认识和适应能力。当疾病发展,患者及家属对病情变化都有心理预期,避免产生强烈的情绪波动。

3.4保护病人的隐私和自尊医士护士在执行各项诊疗操作时要注意遮挡,保护病人隐私,交流中给予患者足够的尊重和重视。体现其人格的独立性。

3.5鼓励患者适当参加社交活动患者病情好转鼓励患者适当与护士、同病室患者及其他人员交流,开拓患者视野,增长见闻,分散注意力,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

3.6提高病人的自护能力督促和鼓励患者遵守正确的健康行为,按医嘱要求进食和活动,鼓励患者自己动手力所能及的做好部分自身护理,减少依赖性。

4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患者由于长期疾病的折磨,身心极度痛苦,易产生焦虑、孤独、悲观等心理问题,笔者通过长期的护理工作体会:采取给予患者情感支持,帮助患者提高适应能力,保护患者的隐私和自尊,鼓励患者多参加社会活动等护理对策,促使65%的患者心理状态明显好转,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35%的患者情绪稳定,取得了明显的护理效果,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贺凤玲 单位:北京市昌平区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