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卫生机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就诊现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慢性心力衰竭因其高发病、治疗困难、医疗资源消耗巨大、预后差成为21世纪医学难题,目前尚无特效药物,研究显示院外规范化治疗和管理可明显改善症状、提高生存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具有连续性、协调性、综合性、可及性特点,是管理的最佳场所,但实际工作中,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很少发现以慢性心力衰竭就诊的患者,本文通过对“社区团队模式在社区慢性心力衰竭管理中的应用和效果评价”课题中收集患者经验,分析原因、制定对策,旨在及早发现患者并进行管理。
慢性心力衰竭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最终归宿,一旦出现症状,则呈慢性、自发进展,很难根治,其5年生存率与恶性肿瘤、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相似。但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慢性心力衰竭治疗已发生重大改变,院外规范服药、定期随访、积极控制诱因、危险因素等,明显延缓慢性心力衰竭病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及早识别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不仅可以对患者积极管理以降低住院率、死亡率,还可以避免一些治疗错误。
1.1治疗不恰当或错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3合并高血压史,1/3合并糖尿病史,钙离子拮抗剂对中国人尤其是老年人降压效果好、价格便宜,是临床常用降压药物,但慢性心力衰竭治疗已从强心、利尿、扩血管药物转为神经内分泌抑制剂治疗以改善心室重构,即降压药物首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制(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和β受体阻滞剂,如血压仍高,加用噻嗪类利尿剂;如仍控制不佳,再加用钙离子拮抗剂,且应选用氨氯地平或非洛地平类药物,避免使用具有心脏抑制作用的硝苯地平、非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同样,糖尿病治疗中避免使用噻唑烷二酮类降糖药物。因此,若未考虑慢性心力衰竭,仅按高血压、糖尿病处理,有时会出现治疗不恰当或错误。
1.2危险因素控制血压、血糖、抑郁、焦虑、孤独等在慢性心力衰竭恶化中发挥重要作用,是引发死亡的重要因素,因此,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更加积极控制血压、血糖,必要时进行心理疏导,同时研究证实临床稳定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心脏康复治疗是有益的,应建议、指导其规律进行有氧运动,以改善心功能和症状。
1.3祛除诱因慢性心力衰竭常因各种原因诱发病情加重、急性发作,如上呼吸道感染、心率过快、输液速度过快、入量明显大于出量、过度劳累及精神紧张、摄盐过多、电解质紊乱等。及早识别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加强诱因监测,及时祛除诱因,以防止病情进展、恶化。
2003年中国心力衰竭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35~74岁慢性心力衰竭患病率为0.9%,67~74岁高达1.3%,对于管辖14万人的本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至少有1400名心力衰竭患者,但本课题收集患者过程中,鲜有主动因慢性心力衰竭就诊患者,分析原因如下:
2.1未主动询问、提供病史目前慢性心力衰竭无特效药物,常用药物与其它合并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一致,对于症状较轻或不明显患者,常不主动提供病史,医生也很少主动询问病史,治疗中仅考虑合并疾病,很少涉及心功能问题,常造成管理和治疗缺陷。
2.2认知度不高越来越多研究显示慢性心力衰竭常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相伴随,两者症状、体征相似,而目前针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健康教育较少,患者普遍对自身疾病认识不足,加之全科医生慢性心力衰竭知识掌握程度不高,因此患者出现喘憋等症状时常考虑为肺部疾病而忽略心功能问题。
2.3无法就诊由于患者年龄偏大、病情较重等原因造成行动困难无法就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家属代取药,家属基本不会主动陈述病史。
2.4就诊上级医院有一部分患者由于各种原因仅选择上级医院就诊,虽然心内科医生具备丰富的心力衰竭管理经验,但常会对其合并的糖尿病、肾脏病等束手无策,而多重学科分割式管理常会造成管理漏洞导致效果欠佳。
3基层卫生机构寻找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途径
本课题实施过程中,发现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制定相应对策,最终完成病例的收集,具体途径包括:
3.1加强全科医生培训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二五”规划中将慢性疾病防控定位为“以社区为基础的慢性疾病防控”,因而,慢性心力衰竭防控重心也将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科医生将是主力军。应加强全科医生对慢性心力衰竭相关知识培训,认识慢性心力衰竭危害、规范管理重要性等,使其意识到日常工作中识别、管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必要性。
3.2对于高危患者主动询问病史目前慢性心力衰竭病因以冠心病居首,其次为高血压,随着波立维等药物进入基本用药目录,越来越多冠心病患者就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于高危患者如前壁心肌梗死、曾发生高血压危象、高血压多器官损害者应主动询问心功能情况;对于查体中听到二尖瓣听诊区、主动脉瓣听诊区病理性杂音者应主动询问心功能情况;对于用药中包含呋噻米、双氢克脲噻、螺内酯、地高辛者应主动询问用药原因、心功能情况;对于腿肿、喘憋者要考虑有无心功能不全。
3.3其他日常服务中发现患者除基本医疗外,基层卫生机构还承担出诊、健康档案建立、家庭医生服务等工作,通过这些日常服务仍可以发现一些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尤其对孤寡、行动不便、病情较重者非常有益,这些患者平素疏于就诊、规范管理,常因病情加重而反复住院,是疾病管理“盲区”,基层卫生机构服务性质、特点决定是管理这类患者的最佳场所。
3.4畅通的双向转诊慢性心力衰竭是反复发作疾病,最佳管理模式是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与上级医院建立联网体系,平稳期在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管理,急性期转诊至上级医院,治疗平稳后再转回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即畅通的双向转诊模式。随着国家推行的家庭医生服务深入,越来越多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将纳入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在众多患者中识别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是必然趋势也是必须的。
作者:肖涛 尹朝霞 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