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早产率及高危因素对围产结局的影响范文

早产率及高危因素对围产结局的影响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早产率及高危因素对围产结局的影响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早产率及高危因素对围产结局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该地早产儿的发生率,分析早产的高危因素,并总结早产对母婴围产结局影响,为早产病因研究以及预防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回顾分析某医院围产门诊2018年1月至12月检查的符合纳入标准的140例早产产妇(早产组)以及1634例正常分娩产妇(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观察早产产妇与正常产妇的围产结局,采用单因素分析以及多因素logistics逐步回归分析早产的高危因素。结果早产发生率为7.89%(140/1774),早产产妇与正常产妇的分娩方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组早产儿的出生缺陷、围产儿死亡以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单因素χ2检验分析得出,有人工流产史、妊娠期高血压、体力劳动者、前置胎盘、胎膜早破、臀位是早产发生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多因素logistics逐步回归分析得出,妊娠高血压(OR=29.702,P<0.05)、体力劳动者(OR=2.582,P<0.05)、前置胎盘(OR=42.229,P<0.05)、臀位(OR=5.448,P<0.05)、胎膜早破(OR=5.783,P<0.05)是早产发生的高危因素。结论早产的高危因素较为复杂,早产会对母婴围产结局产生的一定的影响,临床应采取积极的综合防治措施以减少早产发生。

【关键词】早产;高危因素;围产结局;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预防措施

早产具体指妊娠期在28周~37周间分娩[1]。目前仍旧是世界医学研究的主要问题,相关文献报道早产发生率近年有升高趋势,这与人们生活习惯、环境变化等有关,报道显示超过75%的新生儿死亡与早产有直接关系,早产儿在临床具有高死亡率、较多后遗症等特点[2]。在我国,早产发生率在分娩总数中占5%以上,早产给产妇、家庭、社会均带来一定的负担,严重影响人们生活[3-4]。近年国内外对于早产的危险因素有不同程度的分析与研究,但主要将重点放在社会经济、临床特征等方面,且结论不一[5-6]。为此本次探讨,专门针对于某医院妇产门诊检查的产妇进行分析,总结早产发生高危因素,比较围产结局情况,为临床制定预防策略等提供参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某医院围产门诊2018年1月至12月检查的符合纳入标准的产妇为观察对象,其中140例早产(早产组),1634例正常分娩(对照组)。纳入标准:(1)临床资料完整;(2)入组前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1)严重精神病;(2)认知障碍;(3)心、肝、肾重要脏器疾病。正常分娩产妇即对照组,年龄25~37岁,平均(31.27±1.91)岁,孕周37~42周,平均(38.21±1.84)周;早产产妇即早产组,年龄24~37岁,平均(31.54±1.82)岁,孕周28~37周,平均(30.55±1.52)周。本研究通过院伦理学委员会审批并通过执行,两组年龄、孕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有可比性。

1.2方法

采用该医院自拟调查表收集入组产妇以及新生儿的基本情况,均随访跟踪至产妇产后42d,主要内容包括:新生儿窒息情况、新生儿死亡情况、新生儿出生缺陷、产妇的职业、孕期感冒情况、孕期有无阴道流血、妊娠合并症、流产史、是否胎盘前置、是否发生胎膜早破、臀位情况、有无从事体力劳动等。

1.4统计学分析

收集该次研究资料,包括定性、定量资料均录入EpiData3.1中建立数据库,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资料进行单因素以及多因素logistics逐步回归分析,单因素分析予以χ2检验,将单因素分析具有差异性的相关因素纳入至多因素分析中,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早产产妇与正常分娩产妇的分娩方式结局比较

早产组产妇的顺产率、助产率、剖宫产率以及产后出血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早产儿与正常足月儿围产结局情况比较

早产组早产儿的出生缺陷、围产儿死亡以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早产发生率及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早产发生率为7.89%(140/1774),通过单因素χ2检验分析得出,有人工流产史、妊娠期高血压、体力劳动者、前置胎盘、胎膜早破、臀位是早产发生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早产发生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通过多因素logistics逐步回归分析得出,妊娠高血压(OR=29.702,P<0.05)、体力劳动者(OR=2.582,P<0.05)、前置胎盘(OR=42.229,P<0.05)、臀位(OR=5.448,P<0.05)、胎膜早破(OR=5.783,P<0.05)是早产发生的高危因素,见表4。

3讨论

3.1早产发生率情况

研究发现早产以及相关并发症是造成新生儿死亡的首位因素[7-8],据有关报道提示早产在分娩总数中最高占15%[9],同时约有15%以上的早产儿在新生儿阶段死亡[10],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显示,目前约有超过1300万早产儿,其发生率达9.6%以上,中等发达地区为8.0%以上,而发达地区为7.2%,相关欠发达地区的早产发生率为12.0%以上,而亚洲地区的早产发生率约9.0%以上[11-12]。在该次研究中,早产发生率为7.89%,略低于亚洲地区的早产发生率,这可能与本次研究样本量较小等原因有关。

3.2早产的危害性

通过该次分析,结果显示早产产妇的分娩结局与正常产妇无显著差异性,但早产儿的围产结局较差,其中新生儿窒息率、围产儿死亡率以及出生缺陷率均要高于正常的足月儿,此外有研究发现,早产儿极易出现低体质量儿(体质量<2000g),多数早产儿生长发育成熟度较正常足月儿差,容易出现合并症,这也是围产结局较差的原因[13-14]。因此要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减少早产发生,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

3.3早产发生的危险因素

通过该次分析,结果得出无论是单因素或者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产妇的职业均与早产密切相关,研究结果提示从事体力劳动的产妇发生早产的几率较高,这也与相关文献符合[15-16]。分析原因可能与该类群体劳动强度过大,而自身对于保健与营养意识较差,因此需要在该群体中加强健康宣教力度,提高该群体产妇的健康意识,从而降低早产的发生率。此外,有研究报道提示有人工流产史的产妇容易发生早产,这是因为流产手术对产妇子宫内膜造成一定的损伤,这种损害会对产妇造成不良影响,提高了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增加了早产的发生,但目前关于人工流产与早产的关联性尚存一定争议[17-18],在此次研究,单因素结果提示人工流产史是产妇发生早产的高危因素,但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无统计学意义,因此还需进一步研究,同时人工流产史属于产妇隐私,在今后的调研中还要尽量降低信息的偏倚性。再者,也有研究提示,产妇的孕早中期阶段,发生阴道流血会增加早产的发生率,阴道流血容易引发子宫感染,相关研究得出阴道流血产妇发生早产的风险性是正常产妇的1.6倍[19],在本次分析得出,产妇在孕早中期阶段阴道流血可能与早产有一定关系,但多因素无统计学意义。在本次结果中发现,妊娠合并症是早产的高危因素,其中妊娠高血压、胎盘前置、胎膜早破以及臀位是临床广泛认可的早产高危因素,本调查结果显示,妊娠高血压、胎盘前置、胎膜早破以及臀位是早产的高危因素,且与有关文献相一致[20]。

3.4早产发生的预防措施

针对不同的危险因素,给出以下预防建议:(1)做好各项孕前的相关检查工作,尤其是患急慢性阴道炎的产妇要做好预防治疗;做好泌尿系统感染的预防;在口腔医生干预下积极治疗牙周病变;医生建议下补充叶酸;提高自身营养意识,饮食多元化,积极补充微量元素;(2)对产妇及家属进行早产预防的知识宣教,提高产妇与家属对早产危害、预防等知识的了解,培养产妇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做好孕检,戒烟戒酒,了解吸烟与饮酒对妊娠的危害性等;(3)保持良好的心态,产妇良好的心态有助于孕期健康状况,减少早产发生,尤其是单亲产妇,大多数要承担社会等多方压力,容易出现精神紧张、焦虑等情绪,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促使炎性因子反应机理的兴奋,提高了早产发生率;(4)积极预防妊娠合并症,严格预防妊娠高血压的发生,预防肺栓塞,对于存在早产风险的孕妇,要指导其适当休息,在没有相关指征下,不需要严格的卧床休息,同时要积极治疗相关妊娠合并症等。早产严重威胁新生儿的围产结局,不利于优生优育,临床要给予高度重视,本次研究从早产危险因素、早产对母婴结局的影响以及早产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但该次研究产妇样本量小,纳入因素不足,缺乏深入的探讨,未来研究需要深入进行分析。

参考文献

[1]张晓慧,刘运祥,初清,等.烟台地区不同医院早产儿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8):1253-1254.

[2]张梅,匡晓妮,钱红艳,等.早产高危因素及早产儿并发症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5,23(11):1181-1184.

[5]陈海华.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营养支持对生长代谢及并发症的影响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4,21(13):40-41.

[6]李秋芳,王华,刘丹,等.早期持续微量配方奶喂养方案在极低体重早产儿肠道营养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10):1163-1166.

[7]夏敏,杨平,崔伟,等.双胎妊娠早产的临床特点及早产儿结局分析[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6,12(5):590-596.

[8]黄蓓,雷马香.广州市某社区2003—2014年高危妊娠变化趋势分析[J].中国妇幼卫生杂志,2015,6(2):42-45.

[9]黄玲,陈燕娥.紧急宫颈环扎治疗晚期流产及早产的妊娠结局和新生儿随访[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25):4411-4412.

[10]齐华雪,陈平洋,袁绍丽.早产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其转归的流行病学调查[J].临床儿科杂志,2016,30(6):565-567.

[11]黄大雁,郝加虎,陈红波,等.300例早产临床分析[J].医学临床研究2015,27(9):1722-1724.

[12]蒋秀,催世红.198例早产资料的回顾性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4):546-548.

[13]付晶,苟文丽.早产相关因素研究进展[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5,7(4):10-19.

[14]公明花,金贞爱,赵一坤,等.193例未愈出院新生儿回顾性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1):74-76.

[15]王红宇,候莹,刁敬军.晚期早产儿中小于胎龄儿的临床回顾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4,22(1):86-88.

[16]林国敬,黄水清,林俊平.408例晚期早产儿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13):2033-2036.

[17]王希,康楚云,高燕秋,等.中国3省市21家医院早产发生的相关因素及结局研究[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14,25(1):1-5.

[18]刘后,付磊,李娜,等.早产的社会、生活环境危险因素的分析[J].江苏预防医学,2015,26(1):101-102.

[19]党群,胡盈.109例孕妇早产的影响因素调查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16,45(8):1098-1099.

[20]姚天一,张志坤.早产的原因及高危因素[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6,19(2):66-67.

作者:洪秀 盛晓园 单位:杭州市下城区中医院围产保健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