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语文教学提升卫生中职生审美能力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在中职学校,语文是一门容易被忽视的学科,因为中职学生更侧重于专业学习。为此,以卫生类中职学生为研究对象,结合其学习与就业特点,以语文的审美功能这一角度为切入点,阐述中职学生通过学习语文来提高审美能力的必要性,并且从审美的直觉性、情感性和愉悦性3个方面,讲述如何把语文教学与卫生类中职学生的审美观结合在一起,这对于学生的学习与就业具有切实可行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卫生类中职学生;语文教学;审美能力
何为审美?审美是人类理解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指人与世界(社会和自然)形成一种无功利的、形象的和情感的关系状态。美是能够使人感到愉悦的一切事物,包括客观存在和主观存在。人之所以需要审美,是因为世界上存在许多东西,需要我们取舍,找到适合我们需要的那部分,即美的事物。人之所以审美,除了愉悦自己之外,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为完善自己。反观语文教学,该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它承担着指引学生审美的使命。中职学生普遍学习基础薄弱,文化水平不高,思考能力不足,看待身边事物的眼光狭隘。因此,如果要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会存在一定困难。然而,对于卫生类中职学生,社会与学校对他们的审美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这与其将要从事的岗位工作特点有关系。作为医护工作者,救死扶伤是使命,工作压力大,既考验他们的工作能力,更考验他们的心态。而较高的审美能力能培养他们良好的心态,使其积极投入医护工作。语文对于卫生类中职学生来说,是一门不容忽视的学科,相对于其他专业学科,其特有的文学美感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提升审美境界。语文教师该如何将语文与审美有效结合起来,让卫生类中职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体会到审美的乐趣,并学会用审美的眼光看待世界,用审美的心态从事充满挑战的医药类岗位工作呢?笔者认为可以从审美的3个特性入手。
1直觉性
所谓审美直觉就是对美的形态的直接感知,是对审美对象的整体把握。其含义是指审美感受的直接性、直观性,即整个审美过程自始至终都是形象的具体的,在直接的感知中进行。语文教学中的语言美侧重于外在形式,便是形象具体的,能让学生直接感知得到,最符合审美中的直觉性。如何让学生直接感受到语言之美?可以从文学体裁入手,诗歌散文的语言尤其优美。诗歌有押韵之美,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每一行的最后一个字都押韵,朗朗上口,如歌曲般流畅,其韵律之美,容易被读者吟诵并且深深记住。诗歌有韵律之美,一来诗句对仗,二来使用叠音词,例如杜甫的《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上下句对仗显工整,“萧萧、滚滚”叠音充满节奏感,诗句连起来读,如在吟唱一首旋律优美的歌曲。诗歌有简洁之美,用最简练的语言表达极其丰富的内涵,古诗尤其突出,像“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等,仅仅一个字,就给读者呈现了丰富多彩的画面,给予读者无限想象的空间,言简意赅。散文的语言也很美,突出表现在作者善用修辞,给文章增色不少。如经典散文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让读者通过“亭亭的舞女的裙”这一喻体,想象出水很高的叶子是怎样一番景象,亭亭玉立,婀娜多姿。“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此处运用了通感,扑面而来的清香是怎样的,作者并没有直接说明,而是用另外一种角度———听觉,来婉转道出嗅觉。作者恰如其分的修辞充分展示了语言的婉转之美,使读者心领神会。散文作者在遣词造句方面也特别用心,多用美好的字眼,对一个简单事物也常常不厌其烦地渲染,达到极致。例如《我的空中楼阁》一文中写道: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十分清新,十分自然,我的小屋玲珑地立于山脊一个柔和的角度上。世界上有很多已经很美的东西,还需要一些点缀,山也是。小屋的出现,点破了山的寂寞,增加了风景的内容。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平凡的山和小屋,经过作者精心描画,变得高雅精致,非同一般,给读者留下美到极致的感受。如何指导卫生类中职学生把优美的语言运用到岗位工作中去?语文教师应在教学中给学生讲授优美语言对于工作的实用之处。例如:药剂专业学生销售药品时需要进行宣传,宣传语借用古诗的押韵、对仗等表达方式,更容易吸引消费者,提高销售量。护士(尤其是儿科护士)面对的病人是小孩时,适当讲一些叠音词,更有利于与小孩沟通。再有,无论从事哪个医药类岗位工作,长篇大论没有重点是大忌,这样不利于让服务对象有效接收信息,因此,语文教师在讲解诗歌(尤其古诗)时,让学生品味炼字之美妙,同时也教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组织语言,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主要意思,以达到有效沟通,提高工作效率。此外,中职生普遍存在一个弊端就是说话直接,不够文雅,甚至个别人有说脏话的习惯,这样很不利于人际沟通。语文教师应让学生多读散文诗歌,引领学生感受文学的语言魅力,例如其婉转之美、高雅之美,在直观形象的语言形式美的影响之下,让学生先模仿,然后形成自己的风格,久而久之,当说文雅的话语成为习惯,相信他们在工作岗位上会有更加出色的表现。
2情感性
所谓审美情感是指人对客观存在的美的体验和态度,包括人的生理、理性因素与人类发展所积淀的普遍因素。比如欣赏盲人阿炳的《二泉映月》,二胡一奏出那缓慢、低沉而悠扬的旋律,我们就立刻被激发出一种凄婉哀怨的情绪,仿佛一人孤身坐于月冷泉清之地,回首往事,苦痛不堪。再比如当听到贝多芬的《欢乐颂》时,能感受到贝多芬对人性自由的极力推崇,内心对自由的美好向往之情油然而生。可见,好的作品往往能够唤起人内心真挚的情感,使人的精神达到超脱世俗的美好境界。这对于卫生类中职学生来说,有着很好的指导意义,有助于帮助他们调整心态,解决在今后工作岗位上遇到的难题。例如医院里经常出现的医患关系紧张问题,究其原因,与双方的情绪不稳定、无法进行良性沟通有很大关系。身为护士,如果此时冷静下来,静心思考,把内心美好的情感积极调动起来,爱身边的一切,以美好的眼光重新审视身边发生的不愉快事件,爱护患者,理解患者,与患者好好沟通,紧张的医患关系就能得到有效缓解。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通过优秀的文学作品,来充分调动卫生类中职学生内心最真挚最美好的感情,以爱拥抱世界。
2.1唤起爱工作之情
著名爱国诗人艾青在《我爱这土地》中,借助一只鸟对土地至死不渝的感情,向祖国捧出了一颗赤子之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我们是否也可以怀着一颗赤子之心热爱本职工作呢?当你觉得工作很辛苦,快要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是否可以将诗中的最后两句改为“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工作爱得深沉”,以此来鼓励自己前行。
2.2唤起爱身边人之情
著名散文作家老舍在《我的母亲》中深情回忆母亲,母亲坚忍、善良、宽容、勤俭和好客的品性令人敬佩,对作者影响深远,作者“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痛悔之情令人动容。唐宋八大家之一韩愈在《师说》中深刻阐述了“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主张尊师重教,古人的“尊师重教”之道至今仍有值得借鉴之处。语文教材中充满爱意敬意的文章数不胜数,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教育卫生类中职学生好好爱身边人,学会尊重长辈,尊重服务对象。
2.3唤起爱自己之情
中职生由于学习基础差,容易产生自卑心理,李白《将进酒》里的那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能提升学生信心,使其重新认识自我、肯定自我,相信凭着自身特长,必定能在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可见,语文教学可以唤起卫生类中职学生内心真挚的感情,使其爱工作、爱别人、爱自己等,这些美好的感情是审美的第二种形态。
3愉悦性
审美愉悦来源于对人的本质力量的肯定。正如柔韧的小草、清丽的鸟鸣给人的愉悦虽无什么重大的社会意义,却有益于人的身心发展,陶冶人的情操,这无形中给予人积极向上的力量。上文提到,审美是一种美好的感情,因此,无论什么样的审美对象,它总是给人们带来审美的愉悦,带来精神上的享受。语文教材里各种类型的文章,只要教师引导得当,都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愉悦,提高其审美能力。例如散文《故都的秋》,北平秋色悲凉,但它“来得清,来得静”的特点,深深吸引着读者,让读者感受到平静、清幽、充满鸟语花香的美好生活气息。现代诗《再别康桥》,作者徐志摩离开了康桥,也离开了恋人,心中难免依依不舍,读者在诗句描绘的诗情画意之中,读出了唯美的眷恋之意,感受到康桥是徐志摩足以依靠的“精神故乡”,若人在失意时,像作者一样找到属于自己的“精神故乡”,这是何等愉悦!反观卫生类中职学生,在实习岗位或工作岗位上难免会遇到一些不愉快的经历,一味抱怨反而会加深与服务对象的矛盾,此时,倒不如以愉悦的心情勇敢面对问题,迎接挑战。愉悦性是审美的第三种形态。
4结语
总之,阅读文学作品,能够有效体现审美的3个特点:直观性、情感性和愉悦性。语文教师可以选取教材中典型的作品,选取合适的审美角度,结合卫生类中职学生特点,适当点拨,指导他们把文学审美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审美兴趣,提高其审美能力,使其站在更高的境界迎接医药类岗位工作的种种挑战和机遇。
作者:陈庆佳 单位:江门中医药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