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糖尿病肾病治疗探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并发症,是导致终末期肾脏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孙岚云教授通过20余年的临床实践提出糖尿病肾病Ⅲ期的基本病机为肾虚血瘀、痰浊阻络,并提出补肾活血、涤痰降浊的基本治法,临床效果显著。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Ⅲ期;中医药疗法;名医经验;孙岚云
古代医书并无“糖尿病肾病”病名的记载,但根据其不同时期的临床表现可归属于中医学“尿浊”“水肿”“肾劳”等范畴,可称之为“消渴病肾病”。有研究显示,发达国家的糖尿病肾病在终末期肾脏病中所占比例为50%,是终末期肾脏病的首要病因。但在我国糖尿病肾病仅占终末期肾脏病的16.3%。随着糖尿病发病的全球化、人们寿命的延长,糖尿病肾病导致患终末期肾病的比例会大大增加。糖尿病肾病Ⅲ期又称糖尿病肾病早期,以持续性微量白蛋白尿为标志,患者休息时晨尿或随机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为2.5~30mg/mmoL(男),3.5~30mg/mmoL(女),病理检查GBM增厚及系膜基质增宽明显,小动脉壁出现玻璃样变。有效的治疗可以逆转尿蛋白和减少终末期肾病的发生,否则继续发展将进入临床蛋白尿期,造成难以逆转的肾脏损害。孙岚云教授从事中医肾病治疗二十余载,临床经验非常丰富。他在临床实践中根据“方从法出,法随证立”的指导思想,总结了自己的治疗方法,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笔者(第一作者)有幸跟师学习,受益颇多。现将孙教授治疗糖尿病肾病Ⅲ期的经验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1病因病机
1.1肾虚为主
历代医家多认为消渴病与脾肾相关。孙教授通过临床实践提出,虽然脾虚是消渴病的一大病因,但更为主要的因素是肾虚。清代喻嘉言在《医门法律•消渴门》中云:“消渴之患,常始于微而成于著,始于胃而极于肺肾。”“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开,则水无输泄而为肿满;关门不闭,则水无底止而为消渴。”可见糖尿病的发病与肾有密切关系,而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与其有共同之处。李中梓在《医宗必读•医论图说》中云:“婴儿初生,先两肾。未有此身,先有两肾,故肾为脏腑之本,十二脉之根,呼吸之本,三焦之源,而人资之以为始者也。故曰先天之本在肾。”肾为先天之本,脏腑的正常生理功能皆有赖于肾阳的温煦和肾阴的滋化。
1.2瘀血阻络
叶天士指出“百日久恙,血络必伤”,糖尿病病程日久,耗伤气阴,气血运行不畅,瘀滞而形成瘀血。《血证论》载:“瘀血在里则口渴。所以然者,血与气本不离,内有瘀血,故气不得通,不能载水津上升,是以为渴,名曰血渴,瘀去则不渴矣。”“瘀血发渴者,以津液之生,其根出于肾水……有瘀血,则气为血阻,不得上升,水津因不能随气上布,是以发渴。”通过临床观察发现,糖尿病肾病患者大多伴有舌质暗红或有瘀点、瘀斑,舌下络脉迂曲等瘀血阻络征象。
1.3痰浊内停
在某些病理因素的作用下,人体水液代谢失衡,停留积聚于体内而生成痰饮。《景岳全书•杂证谟•痰饮》载:“五脏之病,虽俱能生痰,然无不由乎脾肾。盖脾主湿,湿动则生痰,肾主水,水泛亦为痰,故痰之化无不在脾,而痰之本无不在肾。”《医贯•痰论》载:“痰之本水也,源于肾”,“肾虚不能制水,则水不归源。水逆行,洪水泛滥而为痰。”痰饮阻于肺,影响肺的宣发肃降,津液不能上承于口,引起口干口渴。痰浊阻滞于中焦,郁久化热,故消谷善饥。
2遣方用药
孙教授根据糖尿病肾病Ⅲ期的病因病机,分析其主次不同,确立了补肾活血、涤痰降浊的基本治法,治疗中根据轻重缓急,辨证施治。
2.1补肾为主
《医贯•消渴论》载:“故治消之法,无分上中下,先治肾为急。”蛋白是人体的精微物质,正常情况下能充养脏腑,化气、化血、化神,在人体功能受损的情况下则可随尿液排出。肾为先天之本,推动着脏腑之气的升降出入,调控着脏腑形体官窍的生理功能。肾脏亏损,肾气不能固摄,人体之精漏出体外,即可见蛋白尿。肾阳失于温煦,肾气不能蒸化,可见水肿、尿频等症状。孙教授治疗糖尿病肾病时,喜用酒女贞子、墨旱莲补肾。《本草经疏》载:“女贞子,气味俱阴,正入肾除热补精之要品,肾得补,则五脏自安,精神自足,百病去而身肥健矣。”《本草正》载:“养阴气,平阴火,解烦热骨蒸,止虚汗,消渴,及淋浊,崩漏,便血,尿血。”关于墨旱莲的功效,《分类草药性》载:“止血,补肾,退火,消肿。治淋、崩。”《玉楸药解》言补骨脂“温暖水土,消化饮食,升达脾胃,收敛滑泄、遗精、带下、溺多、便滑诸证。”《品汇精要》认为其可“固精气”。因此常用于补肾固肾。五味子味酸,入肺、肾经,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本草通玄》载:“固精,敛汗。”有研究证明,五味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肝功能,降低碱性磷酸酶、丙氨酸转移酶、天冬氨酸转移酶。孙教授临床常用五味子,取其固涩、保肝的功效。
2.2健脾益气
中医学认为,脾主统血,是指脾气能够统摄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而不溢出脉外,这实际上是气的固摄作用的体现。脾气亏虚,不能固摄血液,则可能见便血、尿血、崩漏等症。《古今医案按•卷六•便浊》载:“即日久而元气下陷,有用补中益气汤者。亦以元气得补,才能升举其精,不使渗漏耳。”中气下陷,失于固摄见血尿、蛋白尿,用补中益气之黄芪,补气之余能够升提,配伍茯苓、白术等增强脾的统摄功能,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
2.3祛瘀涤痰
病久容易耗气伤阴,以致化生瘀血、痰浊。痰瘀互结阻于肾络,气血运行不畅,肾司开阖功能失常,人体之精漏出体外,出现蛋白尿。唐容川指出:“既已成瘀,不论初起、已久,总宜散血。”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卷四•积聚》云:“阴邪聚络,大旨以辛温入血络治之。”孙教授常用丹参、川芎等活血祛瘀;白芥子、地龙等涤痰通络;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加入枳壳行气活血。脾主运化水湿,脾气健运,津液得布,痰饮自消,因此黄芪、茯苓、白术等健脾益气药除能加强脾气的固摄作用外,还能助脾运化水湿,消散痰浊。《本经》认为石韦“主劳热邪气,五癃闭不通,利小便水道”。补肾固涩的同时配伍石韦通利水道,使痰湿之邪随小便而去,通补兼施,效果显著。
3典型病案
雷某,女,63岁,2014年11月27日初诊。主诉:时有乏力2年。患者乏力2年,未予系统诊治,为求系统治疗特来刘教授门诊。现症:乏力,时头晕,口干、口渴,纳可,寐安,无胸闷憋气,无尿频、尿急、尿痛,尿中未见明显泡沫,大便可,舌暗红,苔白腻,脉沉细,BP140/100mmHg。既往史:糖尿病病史13年,高血压病史1年,过敏史(-)。辅助检查:尿常规(-),尿微量白蛋白定量483mg,肝肾功能、血常规、肝胆胰脾肾脏彩超未见异常。中医诊断:虚劳,肾虚血瘀证;西医诊断:糖尿病肾病、高血压病。处方:生黄芪40g,石韦20g,酒女贞子10g,生白术15g,麸炒枳壳20g,丹参10g,川芎15g,地龙10g,蝉蜕10g,盐补骨脂20g,炒芡实10g,天花粉10g,当归10g。7剂。嘱患者规律饮食,忌食辛辣刺激,流水冲洗外阴,复查尿常规。12月4日二诊:患者乏力较前缓解,纳可,寐安,大便可,舌暗红,苔白腻,脉沉细。尿常规:(-),尿微量白蛋白定量152mg。继服原方,14剂。12月18日三诊:患者仍有轻微乏力,纳可,寐安,大便可,舌暗红,苔白腻,脉沉细。尿常规(-),尿微量白蛋白定量28mg。上方黄芪调至30g,余不变。14剂。其后诸症好转,乏力缓解,纳可,寐安。后根据症状略为加减,连服1年,复查尿常规(-),尿微量白蛋白定量23mg。
按:肾为先天之本,肾精供养着人体全身脏器。脾为后天之本,水谷精微经脾的运化输布全身,脾肾亏虚,正常的生理功能受到影响,人体得不到充足的精微物质滋养,故乏力。方中生黄芪、白术、盐补骨脂、炒芡实健脾固肾,升提脾气,助脾化湿;石韦通利小便,予痰湿以出路;酒女贞子滋补肾精;枳壳、当归、丹参、川芎、地龙、蝉蜕等行气活血祛瘀;天花粉生津止渴,缓解口干、口渴症状。全方共奏健脾固肾、活血化瘀、涤痰降浊之效。其后随症加减治疗1年余,患者临床症状均有好转。
参考文献
[1]杨雪军,张瑾,黄晓瑾,等.辨证与辨病治疗糖尿病肾病体会[J].中医杂志,2013,54(13):1152-1153.
[2]张雨薇,童南伟.《中国成人糖尿病肾病临床诊断的专家共识》解读[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5,35(2):139-142.
[4]胡仁明.糖尿病肾病的诊断和防治———中国糖尿病肾病诊断和治疗的专家共识解读[J].糖尿病天地:临床,2015,9(9):447-453.
[5]刘俊伏,赵勇军,李军伟,等.早期糖尿病肾病预防及治疗研究进展[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0,27(2):83-85.
[6]冷玉杰.中药五味子煎剂与药物性肝损伤治疗的相关性研究[J].中医药信息,2015(6):53-55.
作者:范红霞1;孙岚云2 单位:1.天津中医药大学,2.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