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科研能力培养促进医学院校学风建设范文

科研能力培养促进医学院校学风建设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科研能力培养促进医学院校学风建设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科研能力培养促进医学院校学风建设

摘要:科研能力是本科医学高校学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医学生通过科研能力训练可以增强问题意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医学院校形成个性鲜明的校园学风。在论证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与学风建设内涵关系基础上,从科研“三全”育人培养模式、学风建设激励制度和学生科研能力实践运用等角度,探讨地方医学院校医学本科生科研能力整体培养促进学风建设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医学本科;地方院校;科研能力;学风建设

教育部《本科医学教育标准》明确要求,医学院校必须将科学研究活动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积极采取措施为学生创造参与科学研究的机会与条件。学风彰显着高校的办学品格、人才培养目标与办学质量,学风建设是高校发展的中心环节。以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为导向促进学风建设,是医学院校建设个性鲜明校园学风的重要途径。

一、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与学风建设的关系

大学本科生教育以专业学习为主,实践能力锻炼和综合素养拓展为辅,不断增强学生在专业方面的学习兴趣、学习自主性和学习持久性,是高校学风建设的核心内容。一般而言,正确树立专业学习目标是大学生专业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的来源,学生对专业学习的认可度是学习热情和学习自主性的重要基础,学生在专业领域学习的成就感是学生产生学习激情和学习持续性的保障。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区别于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培养制度与培养模式建设,搭建学生参与科研选题、立项、实验、论文写作等环节的学习平台,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学生通过科研训练可以强化问题意识,激发对专业学习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主性;大学生在科研训练过程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增强对专业学习的成就感,从而提升大学生对专业学习的认可度和学习持续性。

二、地方医学院校学风建设与学生科研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1.学生对专业学习的认识普遍不到位。地方本科医学院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两方面突出问题:一方面,大部分学生在专业学习上的自主性与自我约束力较差,缺乏求知欲,克服和战胜学业困难和障碍的意志品质明显不足;另一方面,少部分学生在专业学习上积极主动性较强,但普遍存在以考试过关为目的的记忆式学习,对专业领域的探索和思考严重不足。

2.学生科研能力培养条件存在诸多限制。首先,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地方医学院校学生在科学研究、专业学习方法、个人专业领域职业规划、学业激励与辅导等方面缺乏个体化指导,导致学生学业问题很难得到精准化纠正;其次,地方医学院校教师的科研课题数量、科研经费、科研实验条件有限,在校研究生数量偏少、质量不高,只能满足少量医学本科学生的科研实验能力训练需求。

3.学生科研能力培养范畴狭窄。首先,地方医学院校在学生科研能力培养过程中,以传统科研实验教学训练为主,以多种形式灵活培养大学生科研能力还未受到普遍重视;其次,地方医学院校教师招募学生进行科研实验的教育目标定位存在偏差,学生参与科研实验以实验操作动手能力训练为主,大学生在科研实验过程中的科研思维训练还亟待加强。

三、以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促进地方医学院校学风建设的举措

以学生科研基础能力培养促进学风建设,必须在大学生专业学习和校园文化活动中充分发挥科研能力培养的导向作用,将科研能力培养渗透到医学生在校学习的各个领域,以此克服地方医学高校在以科研实验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传统模式中存在的诸多条件限制,从而增强学生整体的研究型学习氛围,促进地方医学高校形成个性鲜明的校园学风。

1.建立分层分类分阶段的科研“三全”育人培养模式。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模式有利于高校教育资源的整合和再分配,能够快速有效地弥补常规或传统教育模式中存在的不足,建立分层分类分阶段的科研三全育人培养模式,有利于提升地方医学院校科研育人在学风建设过程中的导向作用。(1)学生分阶段培养,即大学一年级学生以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培养为主,通过开设新生晚自习,充分发挥辅导员、班导生及班主任的协同育人功能,帮助全体大学新生掌握扎实的科研基础理论和创新创业方法;大学二年级学生以实践探索和兴趣拓展培养为主,通过组建科学实验兴趣小组、创新创业兴趣小组、活动创新兴趣小组等形式,搭建学生广泛性参与的科研能力训练平台,确保科研能力训练渗透到大学生在校学习的各个领域;大学三年级以上学生以个性化培养为主,通过制度引导促使学生在创新创业、科研实验、社会实践等方面选择重点突破方向,通过政策强化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提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研能力。(2)学生分类培养,要求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情况,创建形式多样且具备科研育人条件的学习和实践平台,实现科研育人覆盖到全体学生。学生科研能力培养是一个广义的概念,通过将科研意识和基础科研能力训练植入大学生日常课业学习和校园文化活动等领域,才能激发大学生主动接受科研能力训练,并在实践中不断增强自己的科研能力,从而实现科研能力培养在全体学生校园学习和生活中发挥导向性作用。(3)学生分层培养,则是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按层次制定不同的培养目标和管理办法,促进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培养和提高,从而实现精准的人才培养过程化管理。大学生在参与科研实验、创新创业、学生管理、活动组织等过程中,同一项目中因每个学生的基础能力不同,按照学生实际工作能力设置不同层次任务要求,因材施教并配套相应的管理办法,从而实现大学生在各领域活动中基础科研能力的精准化培养,落实科研能力培养在不同能力层次学生中的导向作用。

2.配套精细化的学风建设激励制度。学风建设激励制度是落实学生培养成效的重要保障。分层分类分阶段科研“三全”育人学生培养模式,要求配套制定具有阶段导向性、目标选择多样性和量化考核指标的精细化学风建设激励制度。阶段导向方面,根据各年级大学生阶段学习任务的不同配套制定相应激励制度,如大一学生以鼓励参与活动为主,大二学生以兴趣爱好重点突破鼓励为主,大三以上学生以学习与实践成果鼓励为主;目标选择多样方面,要求激励制度内容从学业成绩、综合素质和热点导向三个维度,以固定基础项目和自由选择项目相结合的方式,扩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范围;量化考核指标方面,要求将学生参与的各项学习和实践活动以分数等形式进行量化,以实现学生学习与实践成绩考核的标准化。

3.强化学生将科研能力进行多领域的实践运用。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促进学风建设,关键在于帮助学生在多领域运用和实践科研理论与方法。首先,通过搭建校内活动、校企联合、校政联合以及社会合作等平台,拓展学生专业技术、科研理论与方法的实践机会,促进学生在专业技能实践过程中不断增强问题意识和分析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专业学习自主性;其次,严格把关学生参与各项学习和实践活动的策划指导和成果验收,通过将科研精神、科研思维和科研能力渗透到大学生各个实践领域来丰富学生科研能力培养途径,从而实现学生科研能力训练的整体多维度培养。

参考文献:

[1]赵大鹏,高娜.关于当代大学生学风建设的思考与探索[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6):29-30.

[2]夏德全,张瑜.西南大学学风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8,(4):111-114.

[3]徐军洲,万灵.高校学风建设评价体系的研究[J].教学园地,2008,(5):177-178.

[4]祁广云,林立宏.以学生党建工作促学风建设的思考及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3,(48):24-25.

[5]曾寅.基础医学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8,(19):160-161.

作者:蒋继锋 景婷 单位:成都医学院检验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