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预防性护理对肺癌切除患者的影响分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对原发性肺癌切除术后患者实施预防性护理的效果。方法随机将60例原发性肺癌切除术后患者分为预防组(30例),应用预防性护理;常规组(30例),应用常规护理。研究对比预防组和常规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形成率、护理满意度、心理状况评分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预防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率(6.67%)相比常规组(33.33%)明显更低(P<0.05);预防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6.67%)相比常规组(73.33%)明显更高(P<0.05);预防组患者干预后心理状况评分(18.12±2.32)分、平均住院时间(16.36±4.23)d相比常规组(26.15±2.43)分、(24.27±2.89)d明显更少(P<0.05)。结论对原发性肺癌切除术后患者实施预防性护理具有较佳的效果。
关键词:原发性肺癌;切除术;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性
护理手术是治疗原发性肺癌的有效手段,为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患者常需卧床休养,这易导致患者术后血液循环速度变慢,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机率[1-3],且有研究证实[4-5],行肺部手术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机率是非手术患者的2~3倍,这十分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所以,为减少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对患者实施相关干预十分重要。本院对原发性肺癌切除术后患者分别实施预防性护理、常规护理,以探究预防性护理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本院60例原发性肺癌切除术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60例患者分为预防组(30例)与常规组(30例)。预防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48~69岁,平均年龄(58.75±4.73)岁;病理类型:15例患者为腺癌,11例患者为鳞癌,4例患者为腺鳞癌。常规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49~70岁,平均年龄(58.81±4.69)岁;病理类型:16例患者为腺癌,12例患者为鳞癌,2例患者为腺鳞癌。预防组和常规组患者的资料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常规组30例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即护理人员遵照医嘱指导患者服用相关治疗药物,并嘱咐患者及其家属多对受压部位实施按摩,简单向患者讲解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害性,并给予患者相关的饮食指导及术后康复指导(咳嗽训练、深呼吸训练、运动训练)等。预防组30例患者应用预防性护理,具体干预措施为:①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应结合患者的受教育程度向患者详细讲述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方法,增加患者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认知程度,并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患者对各项护理工作的配合度。②风险评估,患者手术结束后24h,护理人员使用我院自制的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评估量表对患者进行评估,总共包括低风险、中风险及高风险。对于低风险患者(单侧肢体肿胀),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肿胀肢体进行监测,并严格按照医嘱对患者实施溶栓、抗凝治疗;对于中风险患者(肢体存在肿胀、挤压痛等现象,且可见血栓形成),护理人员应嘱咐患者保证绝对卧床休息,遵医嘱对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钠进行抗凝治疗;对于高风险患者(肢体肿胀明显,深静脉血栓症状较严重),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持续监测中心静脉压、血常规以及生化指标水平,并对患者每小时尿量和出入量进行详细记录,用药4h后再对患者实施危险评估。③心理护理,由于各种原因(疾病带来的痛苦、担心手术效果等),患者在治疗期间易存在较严重的负面情绪,为缓解该现象,护理人员应多和患者交谈,了解患者的心理动态,认真倾听患者内心的想法,结合了解结果对患者实施针对性心理疏导干预,必要时,可多向患者讲解术后恢复效果较佳的病例,以增强其治疗信心,同时,对于高危患者,可告知其“深静脉血栓形成属于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不必过度忧心,实施对症干预后可缓解”,以达到缓解患者负面心理的效果。
1.3评估指标
研究对比预防组和常规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形成率、护理满意度、心理状况评分及平均住院时间。选择本科室自行设计的问卷(满分100分)进行调查,主要对护理人员工作的热情度、认真程度及积极性等方面进行评分,其中不足60分、60~75分、75分及以上分别表示不满意、较满意、十分满意,满意度=十分满意率+较满意率。心理状况评分:选择症状自评量表[6](总分45分)进行调查,计分制为1~5分制,得分越低,心理状况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21.0进行数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分析预防组和常规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形成率预防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率(6.67%)相比常规组(33.33%)明显更低(P<0.05),见表1。
2.2对比分析预防组和常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预防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6.67%)相比常规组(73.33%)明显更高(P<0.05),见表2。
2.3对比分析预防组和常规组患者的心理状况评分及平均住院时间
预防组患者干预后心理状况评分、平均住院时间相比常规组明显更少(P<0.05),见表3。
3讨论
较多研究调查发现,癌症患者较易存在机体凝血功能障碍,加上肿瘤细胞代谢产物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机体凝血功能,所以,相比于普通患者,癌症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机率更高。而深静脉血栓的早期症状不显著,若不及时干预,易诱发肺栓塞,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本研究对原发性肺癌切除术后患者分别实施预防性护理、常规护理。研究发现,预防性护理的效果较常规护理更佳,出现该原因主要是由于预防性护理属于超前护理,可对患者进行风险评估,然后结合评估结果对患者实施预防性措施,相比于常规护理,预防性护理更具有前瞻性及有效性,对减少深静脉血栓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此次研究数据显示:预防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率(6.67%)相比常规组(33.33%)明显更低,且预防组患者干预后平均住院时间(16.36±4.23)d相比常规组(24.27±2.89)d明显更少,这提示对患者实施预防性护理可显著减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出现该原因主要是由于在护理期间结合患者的风险评估结果对其实施针对性预防措施,做到防患未然,从而最大限度避免深静脉血栓形成,在一定程度上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同时,数据显示,预防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6.67%)相比常规组(73.33%)明显更高,且预防组患者干预后心理状况评分(18.12±2.32)分相比常规组(26.15±2.43)分明显更少,这亦提示对患者实施预防性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增加护患交流,从而更有助于增加患者对各项护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对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综上所述,对原发性肺癌切除术后患者实施预防性护理具有较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阎妍.老年肺癌患者全肺切除术后并发支气管胸膜瘘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5,30(10):951-952.
[2]周秀芳,刘东英,孙爱英,等.预见性护理在肺癌全肺切除术后并发症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刊,2015,42(4):87-89.
[3]王会霞,马治欣,王爱霞,等.护理干预对肺癌患者全肺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17,26(9):1708-1709.
[4]余艳,蔡少如,张福伟,等.数字化胸腔闭式引流系统在肺癌切除术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7,46(36):5158-5160.
[5]李文洁.肺癌患者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22):64-66.
[6]吴艳,汤婷,李宁,等.肺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患者疼痛的评估及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4):183-184.
作者:陈水英 刘静 王月红 单位:湖北省阳新人民医院心胸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