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急性阑尾炎护理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临床表现
1.症状:
(1)腹痛常突然发生,开始于脐周或上腹部,呈阵发性,程度不重,数小时后疼痛转移并固定于右下腹部,呈持续性疼痛并逐渐加重。70%~80%病人有此典型的转移性右下腹疼痛的表现,但少数病人在开始即出现右下腹疼痛。单纯性阑尾炎表现为轻度隐痛,化脓性阑尾炎为阵发胀痛、剧痛,坏疽性阑尾炎为持续剧痛,穿孔后疼痛可暂时减轻,之后又加剧。
(2)病人可有恶心、呕吐,发生较早。开始为反射性,程度不重,后因弥漫性腹膜炎导致麻痹性肠梗阻而症状加重。部分病人可有便秘、腹泻等胃肠功能紊乱症状,多不严重。当出现盆腔脓肿时,可有大便次数多、里急后重、黏液便等直肠刺激症状。
(3)早期体温正常或稍高,炎症加重可出现口渴、出汗、脉率加快、寒战高热等全身感染中毒症状。腹膜炎时可出现畏寒高热。
2.体征:
(1)右下腹压痛,这是急性阑尾炎的重要体征,压痛部位常在麦氏点,且固定,压痛点可随阑尾位置改变而变化。随着阑尾炎进展,压痛区域也随之扩大,但仍以阑尾部位压痛最为明显。
(2)有腹肌紧张、反跳痛、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表明壁层腹膜已受炎症侵犯,提示阑尾炎已至化脓、坏疽或穿孔阶段。应当注意的是,老人、小儿、孕妇、肥胖、虚弱病人及盲肠后位阑尾炎,此征象可不明显。说明阑尾位置较低,靠近闭孔内肌。
(3)直肠指诊盆腔阑尾炎症时,早期即可在直肠右前壁有触痛。若盆腔形成炎性肿块或积脓时,触痛更明显,且可扪及肿块或有波动感。
另外,白细胞计数增多,一般在10×109~15×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上升,在75%以上。盲肠后位阑尾炎累及输尿管时,尿中可见少量红细胞、白细胞。
二治疗原则
1.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一旦确诊,应早期手术治疗。采用阑尾切除术或阑尾周围脓肿切开引流术。但对于早期单纯性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已局限、病情趋于好转或有严重器质性疾病等手术禁忌者可采用非手术治疗。
2.非手术治疗:休息、抗感染及全身支持疗法,以促进炎症的吸收及脓肿的消退。
三护理
1.护理措施:
(1)非手术治疗的护理:
1)卧床休息,取半卧位。
2)轻者可进流质,重者应禁食以减少肠蠕动,以利于炎症局限。禁食期间静脉补液维持能量及水电解质需要。
3)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4)适当应用解痉剂以缓解症状,但禁用吗啡或杜冷丁,以免掩盖病情。
5)非手术治疗过程中应严密观察病情,注意病人体温、脉搏、神志、腹部体征的变化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白细胞计数、中性比例以及电解质等)。据此判断病情的轻重,如病情加重,应急诊手术,切除阑尾。
(2)手术前护理:按急诊腹部手术前常规准备,术前忌灌肠,以免引起阑尾穿孔。
(3)术后护理:
1)体位:病人回病房按不同的麻醉,给予适当体位。血压平稳后,采用半卧位。
2)饮食:轻症病人手术当天禁食,术后第1天流食,勿进食过多甜食及牛奶,以免引起腹胀。术后第2天半流食,第3~4天后普食。重症病人需禁食、输液,待肛门排气后,方可进流食。
3)早期活动:应鼓励病人早期下床活动,以促进肠蠕动恢复,防止肠粘连发生。轻症病人手术当天即可下地活动,重症病人应在床上活动,待病情稳定后,及早下地活动。
4)密切观察病情:应及时发现术后并发症并报告医生处理。
①切口感染:是阑尾炎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多因手术污染、存留异物、血肿、引流不畅等所致。感染部位多在皮下,也可在腹膜外。表现为术后2~3天体温上升、切口局部红肿、胀痛或跳痛。处理为拆去缝线、清创、引流,定期换药至伤口愈合。
②出血:常发生术后24~48小时内。阑尾系膜结扎线脱落可引起腹腔内大出血,表现为腹痛、腹胀、出血性休克;阑尾残端结扎线松脱,同时荷包缝合较紧时,出血可进入肠管内,引起下消化道出血。一旦发现出血征象,应立即输血、补液,纠正休克,必要时再次手术止血。
③腹腔感染:多发生于严重的化脓性或坏疽性阑尾炎术后。表现为体温持续升高,腹痛、腹胀、压痛、肌紧张,同时伴有全身中毒症状。按腹膜炎治疗原则处理。
④腹腔脓肿:常发生于化脓或坏疽性阑尾炎术后,特别是阑尾穿孔并发腹膜炎的患者,炎症渗出物积聚于膈下、盆腔、肠间隙并形成脓肿。常发生于术后5~7天,表现为体温升高或下降后又升高,并有腹痛、腹胀、腹部包块及直肠膀胱刺激症状等。按腹腔脓肿相应治疗原则处理。新晨
⑤粪瘘:多因阑尾残端结扎线脱落或术中损伤所致。一般经非手术治疗可自行闭合痊愈。经久不愈者,应查明病变性质及范围,行相应手术治疗。
⑥阑尾残端炎:由于切除阑尾时残端太长,术后复发炎症,出现阑尾炎症状。可采用X线钡剂检查,以明确诊断。症状严重时,须行手术切除阑尾残端。
⑦粘连性肠梗阻:由于手术损伤或阑尾周围脓液等因素,导致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一般经非手术治疗可痊愈,病情严重者需手术治疗。
2.健康指导:
(1)解释病情、治疗过程、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及预后。
(2)讲解术后加强营养的意义。
(3)解释疼痛的诱因,指导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