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探析如何提高病理生理学教学质量范文

探析如何提高病理生理学教学质量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探析如何提高病理生理学教学质量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探析如何提高病理生理学教学质量

摘要:病理生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是联系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在医学专业学生的培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承前启后和相互促进的作用。该学科知识涉及面广、信息量大、跨度大,内容抽象枯燥,学生学习积极性差。目前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常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如何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探索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是当前病理生理学教学中面临的首要问题。

关键词:病理生理学;教师水平;教学方法;教学质量

一病理生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

病理生理学是基础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研究疾病发生和发展规律以及发病机制,这些规律、机制是患者临床症状、体征产生的根源和治疗的依据,因此作为基础学科的病理生理学在临床医学中具有重要地位,成为沟通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在医学学习过程中起到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病理生理学与医学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之间的密切联系,决定了病理生理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综合应用能力,并要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思维。熟练掌握病理生理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对医学生培养推理分析的逻辑思维能力大有裨益,能够使医学生提前适应临床科学的思维模式,有利于临床医学教育的强化深入,是病理生理学教学的需求。在临床工作中,要掌握各种疾病的临床表现和防治原则,必须要有扎实的病理生理基础,才能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如果只了解某种疾病有哪些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而不理解导致这些现象的机制,不掌握该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那么,就难以制定出正确有效的防治方案。因此,病理生理学不仅是理论性很强的学科,也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是医学生的必修课程。

二病理生理学的教学现状

1.病理生理学的理论内容非常抽象且逻辑性严密,但是由于本校把重心都放在科研上,课时大大的缩减,在授课的过程中,使教师和学生均感到压力非常大。教师只能对本学科重要的章节进行讲解,使学生对该学科知识掌握不全,并对重要的难的知识点难以理解,从而对本学科的学习兴趣很低。

2.本校大部分班级采用大班授课,授课的内容多,课时少,课件单一,同时学生学习主动性很差,大部分学生没有进行课前预习及课后复习,而病理生理学这门课程所涉及的医学理论知识广、内容抽象,学生学习兴趣低,上课玩手机游戏或微信聊天,教师授课完后与学生的交流少之又少等等,使病理生理学的授课质量受到严重影响。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解决以上问题,为了高校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创新病理生理学的教学手段和提高教学质量已迫在眉睫[1,2]。

三提高病理生理学教学质量的措施

(一)教师要提高专业水平

病理生理学是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它将医学生对正常人体的认识逐渐过渡到对患病机体的认识,对其后续临床学科的学习、实践以及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临床医生在医疗实践中常需要运用病理生理学的知识来分析疾病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的变化,从而指导对疾病的诊疗。教师毕业后由于长期只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很少参加临床实践,一个缺少临床实践经历的病生教师,在讲述病理生理学内容时,将只能是生搬硬套,可能导致教学理论与临床脱节,学生也很难对病生产生兴趣。因此,病生教师进入临床实践再学习非常必要。

(二)教师要加强科研工作,拓宽知识

病理生理学很多理论都来自于科研实验,且现代高等医学教育,对教师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有较强的专业知识,科研能力也要加强,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教师只有不断加强科研工作,进行病理生理学实验研究,才能不断发现问题,掌握学科前言知识和最新研究成果,并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提前适应临床科研思维模式,不管将来他们是从事临床还是科研工作都大有裨益。教师知识面越广,授课就越灵活,教学效果就越好。因此,病生教师必须尽可能地扩大知识面。教师可以通过很多途径来扩大知识面,从而提高自己,比如攻读博士学位,出国访学或者到国内的知名医学院校进修等,全面提升自己,进一步提高病理生理学的教学质量。

(三)规范集体备课

为了提高病理生理学的教学质量,教师应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具体情况以及教学大纲来进行集体备课;对授课教师的教案及讲稿进行集体讨论、修改;教学各环节安排合理、衔接有序、整体结构严谨;概念准确,层次清晰,重点突出,深度适宜,教学难点处理恰当,化难为简;提出授课时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讨论修改;对不同的教学方法与技巧的进行深入探讨,高效服务教学工作,教学目标落实到位,保证授课质量,提高教学效果。

(四)因积极引入临床病例,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病理生理学主要研究的是患病机体的发病机制,内容复杂、枯燥且逻辑性很强,学习兴趣很低。而病理生理学又是基础与临床之间一门桥梁课程,因此,教师需要加强基础与临床的结合,在授课过程中结合临床一些比较典型的病例来进行讲解,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且能加强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在学习缺氧这一章的时候,可先讲解一些基础理论知识,什么是氧分压、血氧容量、血氧含量、血氧饱和度等等,然后在临床病例中让学生自己去运用,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能够很好的掌握理论知识。

(五)教学中多种教学法综合运用

在授课过程中将互动式、联组式、启发式、CBL、以及PBL式等教学法有机结合运用,同时将病理生理学的前沿知识和最新研究成果自然融入知识体系,这样不仅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且可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4,5]。例如,对于心肺功能不全这样综合性要求较高的章节内容的讲解,则可采用案例教学法为主、辅以其他教学法的方式。首先结合临床上经典肺心病患者的病例对其发病过程展开讨论:从呼吸系统疾病的病因到呼吸功能不全的出现,进而影响心脏功能发展至心力衰竭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全过程,都可以对应典型的临床病例讲解一系列病理生理学进程的概念。在病例分析的过程中可充分利用启发式、讨论教学法的优势,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病例讨论,引导学生从病例中发现问题,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解决问题,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从而加深对生理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六)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涉及教学目标、课程、教学方法、教师的授课质量、学生的学习情况等各个方面[6]。目前我校病理生理学的评价方式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其中期末理论笔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另外平时成绩占30%。终结性评价着重反映学生记忆力的好坏,不能全面检测学生对知识的分析和应用能力,不利于调动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必须由终结性评价逐步转变为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评价,是为引导教学过程正确并对学生学习结果和教师教学效果采取的评价,其中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50%,另外平时成绩占20%,实验成绩占15%,技能考核占15%。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动态监测学习过程,及时发现问题;建立和完善反馈调节机制,促进教学相长。21世纪的现代医学在不断发展,不同学科的交叉,对传统的病理生理学教学方式提出新的挑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让病理生理学教学科学化、规范化,从而提高病理生理学教学质量,真正培养出高质量的新世纪优秀医学人才[7]。

参考文献

[1]王雪丁,张怡昱,袁月梅,等.现代药学教育中病理生理学教学现状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4(10):152-153.

[2]戴雍月,王方岩,倪世容,等.成人教育病理生理学教学现状与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08):67-68.

[3]蒋丽丽.多种教学法综合应用推动病理生理学教学改革[J].基础医学教育.2017(01):32-35.

[4]刘杨.PBL教学模式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J].基础医学教育.2015(08):694-696.

[5]保罗•布莱克,樊涛.形成性评价及终结性评价:前景与问题——教师的角度[J].考试研究.2012(03):73-81.

[6]黎晓,肖海,黄志华,等.在线形成性评价应用于网络资源共享课《病理生理学》的探索[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3(10):1905-1906.

[7]赵海龙,唐薇薇,等.病理生理学教学改革中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对比[J].教育现代化,2017(39):33-34.

作者:谢柳 单位:湖南医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