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教学改革生理学论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1改革教学模式,应用临床病例导入教学法
对机体影响?处理原则?然后教师就病例中所涉及的病理生理过程要求学生自学相关教学内容,自学结束后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讨论结束后教师讲授疾病的概念、病因、发病机制、机能代谢变化、防治原则,特别是把重点、难点以及学生讨论中未解决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详细讲解,使病例与教学内容有机融合,从而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如讲解酸碱平衡紊乱时以病例导入:某男性患者,既往有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病史,近1个月经常呕吐,钡餐检查发现幽门梗阻。实验室检查:pH7.52,PaCO26.7kPa(50mmHg),BB63mmol/L,BE+13mmol/L,SB36mmol/L。试分析:①该患者发生了何种酸碱平衡紊乱?处于什么代偿阶段?为什么?②原发性和继发性变化指标是什么?这些变化是如何发生的?③他可能有哪些机能代谢的变化?通过病例把所学过的医学知识串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寻,提高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临床思维能力并巩固相关的基础知识。病例导入式教学法的应用很好地将书本上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2],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可以更好地开展自主学习,从而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改革教学方法,开展PBL教学和学生小讲课
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是1969年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的一种教学模式[3],其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自主地从解决问题的方法中学习知识。在教学过程中选择各论部分章节(第十五章:心功能不全)作为PBL授课内容。首先依据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要求和学生的学习基础及所学知识水平的状况,选择比较典型的临床病例,设计难度适中的综合性问题,课前布置给学生,将学生分成以7-10人为一小组。病例如下:患者女性,35岁,因发热、呼吸急促及心悸2周入院。4年前患者开始于劳动时自觉心跳气短,近半年来症状加重,同时出现下肢水肿。1个月前,曾在夜间睡梦中惊醒,气喘不止,经急诊抢救好转而回家。近2周来,出现怕冷怕热,咳嗽,痰中时有血丝,心悸、气短加重。患者于七八岁间曾因常患咽喉肿痛而作扁桃体摘除术。16岁后屡有膝关节肿痛史。体检:体温39.8℃,脉搏160次/min,呼吸32次/min,血压110/80mmHg。重病容,口唇青紫,半卧位,嗜睡。颈静脉怒张。心界向两侧扩大,心尖区可听到明显的收缩期及舒张期杂音,肺动脉瓣区第二音亢进。两肺有广泛的湿啰音。腹膨隆,有移动性浊音。肝在肋下6cm,有压痛,脾在肋下3cm,指端呈杵状。下肢明显凹陷性水肿。实验室检查:红细胞3.0×1012/L,白细胞18×109/L,中性粒细胞0.90,淋巴细胞0.10。痰中可见心力衰竭细胞。尿量300-500ml/d,有少量蛋白和红细胞。尿胆红素(++),血胆红素31μmol/L(1.8mg/dl)。血浆非蛋白氮25mmol/L(35mg/dl)。入院后立即给予抗菌素、洋地黄和利尿剂治疗。于次日夜晚突然出现呼吸困难,病人烦躁不安,从口鼻涌出泡沫样液体,经抢救无效死亡。试分析:①患者的原发疾病是什么?引起心力衰竭的直接原因和诱因有哪些?②患者发生了哪类心力衰竭,有何根据?③患者先后出现了哪些形式的呼吸困难?死亡原因是什么?④根据病情分析水肿的发病机制?要求小组根据案例问题预习教材,通过查阅文献、接触病人、请教临床医生等途径查找和收集相关资料,从发病原因包含的病理生理过程、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原则等方面进行自由讨论。每个学生提出各自的见解,相互学习,记录共同的问题,确定要讨论的问题以及本组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回答。然后上课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收集的资料,相互提问,讨论时教师帮助学生联系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并查找原因。最后先由各组学生代表对本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小结,对共同的疑难问题作详细的解答、分析,对讨论的病例涉及的病理生理学知识进行梳理、剖析,让学生掌握整个讨论过程中所接触到的知识。通过PBL教学法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单纯学习转变为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临床相关问题,有利于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开展了以团队形式的学生小讲课。根据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特点和病理生理学课程的内容,从54个学时的理论课中安排了2次学生小讲课共4个学时,选取了第七章缺氧中的“缺氧的类型”,第八章发热中的“发热时相”作为学生讲课的内容。学生小讲课之前,老师提前三周将讲课内容安排给学生,每小组学生查阅参考书和文献,认真准备讲稿和教案,制作幻灯片。每个小组选出一个学生代表上台讲课,每次约30min,采用幻灯片和板书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展示教案,回答其他学生的提问,课后老师做点评。通过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学生小讲课的形式培养了学生多方面能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以增强,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
3改革教学手段,搭建网络平台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病理生理学学习平台,把相关的教学资源放于该平台,让学生在课外自主索取,进行人机、师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交互学习。结合网络学习资源的设计特点,构建以知识主题为核心的病理生理学网络资源库,包括四个方面资源,分别为理论知识库、临床病例库、测试题库及知识拓展库,各个库通过知识主题相互衔接,构成整个资源库。理论知识库包含了课程大纲、教学目标、电子教材、电子课件、电子教案、教学视频、设计动画、脉络图片以及相关参考资料等内容。案例库是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的重要部分,依据课程标准选择案例,所选案例适合学生的理解能力,能够融合所学习的基础知识,问题的设置也要具备一定的引导性,学生可以展开相关讨论。测试题库是学生自主学习效果的检验环节,通过构建测试题库提高学生自我检测的主动性,分析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从而指导课堂。知识拓展库主要是涉及病理生理学的前沿知识,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病理生理学网络学习平台的建立,有利于学生自主选择学习资源、决策学习过程,突破了空间的限制。
4改革考试方法,推行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
是重点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作出评价,并及时反馈、鼓励和个性化指导,帮助学生有效控制自己的学习过程,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4]。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行了考试方式改革,构建了病理生理学形成性评价考核体系,改变了过去一考定成败的考试模式,综合成绩构成比例发生变化,平时成绩占综合成绩构成的40%,期末考试成绩占60%。形成性评价体系包括:①个人自学和小组讨论记录:占总成绩的10%;②课堂测试:占10%;③学生自评和互评:主要是PBL教学和学生小讲课的考核,占10%;④教师评价:主要是PBL教学和学生小讲课的考核,占10%。形成性评价注重对整个学习过程的评价,有效促进了学生平时的学习、知识的积累,可以很好地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实施以上的改革措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应用病理生理学知识来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其临床思维能力,为成为一个合格的临床医师打下基础。
作者:王小莉单位:吉首大学医学院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