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Bounce潜水医学的实践探索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作者:练庆林孙学军钱炳龙郭明珠王冲平刘恩生邵杰单位:上海市,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海军
医学系航海医学教研室东海舰队防救船大队
2000年8~9月,我们在东海海区进行了一次80~119m氦氧常规bounce潜水训练,现将本次潜水医学保障实施情况介绍如下。
一、现场条件、潜水设备及潜水员
1.现场水文气象:天气多云到阴;气温24~30℃,海底水温16~19℃;风力1~2级,阵风3~4级;浪高0.5~1.0m;涌高中等。水流:30~60m深度段水流速度0.31~0.82m/s,70~119m深度段流速则为0.10~0.36m/s。
2.潜水设备:采用购自英国近海海洋工程公司引进的200m甲板居住舱-潜水钟饱和潜水设备系统(DCC-SCC)。
(1)DCC为双舱三门式结构,工作压2.0MPa,内设两张双层单人床铺,配有吸排氧装置;DCC过渡舱内设有盥洗、淋浴和厕所等生活设施,远端还设置与SCC侧向对接的连接通道。
(2)SCC工作压也为2.0MPa,设底、侧门各一,每次可运载2名潜水员下潜;另有吊放装置与之配套。侧门与DCC对接,底门供潜水员巡潜时出入用。
(3)潜水装具:选用我国自行研制的HJ-801潜水装具和国产MZ-300型装具及配套的热水服,在现场潜水条件下,水面供水温度在48~55℃。
3.潜水员:参训海军潜水员共16名,(另准备两名预备潜水员),平均年龄(25.8±3.9)岁;潜水工龄(6.1±3.4)年,其中3名潜水工龄为12~15年,6名潜水员有参加过80m常规潜水的经历。所有潜水员参训前,在一般体检合格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内科、外科、耳鼻咽喉科、眼科和皮肤科体检,同时进行了三大常规、肝功能、腹部B超、心电图及胸部X线透视等检查,检查结果合格。
二、实施过程
1.Bounce潜水前的准备:
事先对DCC和SCC内用臭氧消毒器进行空气消毒,所有物体表面均用清洁液擦洗,凡与口面部接触部位,还以新洁尔灭液消毒。下潜前还对潜水员分别进行了氧敏感试验,300,500,700kPa空气加压锻炼;然后又进行了20,40,60m适应性空气Bounce潜水,熟悉操作程序和方法。训练开始前,对Bounce系统进行了一次全面调试,使之处于良好的备用状态。
对可能出现的感冒、肠道病、减压病及其他疾病均制定了相应的医疗救治处理预案和部署,并备齐了必要的药品器材;Bounce潜水期间对潜水员严格要求每天保证8h睡眠,与外界相对隔离的一日生活制度。
对所用氦氧混合气于使用前48h内配制完毕,并在使用前24h分别进行氧体积分数检测和校对。根据不同潜水深度所用氦氧混合气中氧体积分数分别是:80m为17%,100m为14%,119m为12%(钟加压气与巡潜呼吸气中氧体积分数相同)。潜水前,除询问潜水员身体状况外,还进行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常规心电图和肺功能等检测,同时,还监督了对潜水装具、设备的检查。
2.现场潜水训练的医学保障:
(1)下潜及水底停留:先将SCC导向压载吊放到水底,两名着好装的潜水员从甲板经侧门进入SCC,将SCC沿导向钢缆吊放到离导向压载上方2m处,再用事先配制好的钟用氦氧混合气将SCC加至水底压力,SCC底门自动打开。第一名潜水员戴上供气头盔,在供气得到确实保证后,出钟巡潜,按计划在水底采样和行走;第二名潜水员则在钟内拉紧出潜者脐带,注意供气调节及潜水员情况,并密切保持与水面及潜水员之间的联系等;第一名巡潜结束回SCC后,第二名潜水员再着装离钟巡潜。待第二名潜水员回钟后,迅速将热水转换钟外,清理脐带,关闭SCC底门外盖,并半锁,减压。
此间,水面医学保障人员在钟控室通过电话不断了解水下人员的情况。
(2)减压及出水后:根据潜水员水下工作时间的长短,分别选用前苏联颁布的“氦氧重潜水减压表二”[1]中80~120m相应减压方案减压,其水下工作时间从给SCC加压起,至潜水员全部回钟减压前止。SCC减压到第一停留站深度,钟内转换空气,当减至25m,SCC与DCC侧向对接后,潜水员转移到水面舱内继续按原方案减压,直至完成全部减压过程。从20m停留站开始改吸氧气减压。DCC内减压期间,应用Doppler气泡探测仪监测体内气泡信号。为确保安全,根据以前相似深度潜水的经验,每钟次均为SCC内更换CO2吸收剂和活性碳1次;DCC内减压时对潜水员给予热饮料。潜水员出舱后,进行常规询问和体检,并行热水浴,医学跟踪观察3h。
3.医学观察项目:潜水前后分别对潜水员作身体状况询问,并进行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和咽鼓管功能及常规心电图和肺功能(FVC,FEV1,FEV,UC.PR,VC,FEV1/VC.PR,PFR,MVV,MVV.PR,BSA,MVV/BSA)检查,舱内每减压1站前均用Dopller超声气泡探测仪监测心前区气泡信号;另外,对其中4名潜水员进行了24h动态心电图监测(不含随SCC下潜、出钟巡潜和淋浴洗澡阶段,但含舱内减压阶段)。
三、结果
本次潜水共完成8钟次16人次氦氧混合气Bounce潜水,其中潜水深度80m4钟次8人次,100m1钟次2人次,103m1钟次2人次,115m1钟次2人次,119m1钟次2人次;水下工作时间368min,所有潜水员巡潜总时间为150min,其中巡潜最长时间为14min,最短5min;减压总时间3178min,其中用He减压278min,用空气减压1302min,用O2减压1966min。潜水总时间3546min。按巡潜时间与减压总时间计算其潜水工作效率约为5%。其他参数见表1。
潜水员潜水前后的一般生命指标均在正常生理范围之内(表2)。所有潜水员主观感觉良好,常规心电图、肺功能及对其中4人所做的Holter心电图检查结果均在正常范围内;按Spencer分级标准[2],舱内减压阶段用Dopller超声对心前区气泡信号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气泡信号为0级。
由于本次潜水开始于2000年第14号“桑美”台风过后,海面上恰好是一个相对平静期,整个潜水过程仅有3名潜水员出现轻度晕船晕钟现象,未发生减压病、缺氧症及氧中毒等疾病。Bounce潜水设备系统也未出现明显故障,潜水全过程按计划安全顺利完成。
四、讨论
潜水是一项重体力劳动,呼吸氦氧混合气将比空气更容易消耗机体的能量,从本次潜水员的一般生命指标检查结果可以证实。虽然潜水前后潜水员的T、P、R和BP经统计学处理结果差异无显著性,但从数值上看,T、P和R潜水后都比潜水前有所增高或增快,BP主要表现在收缩压有增加。
过去常规氦氧潜水多使用HY-6071重型装具进行[3],由于装具笨重,潜水员不仅受水下环境因素影响多,而且导致潜水员消耗更多的体能。在本次潜水中,虽然30~60m深度的水流速度曾达到0.62~0.82m/s,但由于使用了闭式SCC,SCC沿导向钢缆下潜,人在钟内,待钟到达离底深度约2m处才离钟出潜,70m以深的水底流速均在0.36m/s以内,这就避免了下潜过程中水下环境多种干扰因素,尤其是避免急流水段和减少低水温的直接影响,而出潜的潜水员直接通过来自SCC内配气盘的脐带供气,长度约20m,直径也不大,这也完全避免了重型装具由水面远距离供气的方式,潜水员不必再背负很长的软管,也不会再受到水流将软管冲成弧型,对潜水员施加巨大拉力的弊端。而且SCC内具备多种供气途径,即使SCC脐带万一发生供气中断,潜水员既可从SCC的、也可从HJ-801潜水装具的应急气瓶供气。随着潜水设备、装具性能的不断改善、进步和发展,潜水效率及安全性也进一步提高。Bounce潜水技术的出现就充分反映了这一过程。因而重装Heliox常规潜水装具,很自然地将逐步被淘汰。
本次Bounce潜水训练了一批能够从事较大深度氦氧混合气Bounce潜水的潜水员,该结果将会促进海军防救部队援潜救生能力的提高。在未来的局部战争中,潜艇是至关重要的战斗力量,但是,2000年8月,俄罗斯库尔斯克号潜艇不幸沉没于巴伦之海108m水下的事实,无疑将对世界各国潜艇艇员的心理形成不同程度的障碍,本次潜水在深度上已经达到库尔斯克号潜艇沉没的深度,在一定程度上,它将对我国潜艇艇员消除其心理障碍和提高潜艇部队战斗力起到积极的作用。
Bounce潜水设备系统目前在我国还不多,现场Bounce潜水也是从1987年开始的,实施此种方式的潜水,其前提是必须要具备SCC-DCCBounce潜水设备系统和先进的轻型潜水装具,同时,还要制定周密的医学保障计划,以及有一班熟练掌握Bounce潜水设备操作系统的专业技术人员密切配合方能圆满完成。鉴于原在国内外培训的一批专业技术骨干陆续退役,所以结合本次现场潜水训练,在原有Bounce设备系统操作技术骨干的基础上,又为各战位培训了一批专业技术操作人员,为今后确保该系统的正常运转打下了人才基础。
Bounce潜水借助现代化潜水设备,使潜水安全性显著提高,但其医学保障内容也比HY-6071型氦氧重潜水复杂,所以培养能够掌握大深度氦氧混合气Bounce潜水医学保障工作的、且能与潜水干部、专业技术人员协作的医务人员,也是本次潜水训练任务的重要目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