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多层螺旋CT与磁共振成像临床效果分析范文

多层螺旋CT与磁共振成像临床效果分析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多层螺旋CT与磁共振成像临床效果分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多层螺旋CT与磁共振成像临床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比较多层螺旋ct磁共振成像诊断骶髂早发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7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92例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早期病变患者,CT和MRI均用于检测。手术结果用作金标准。回顾性分析两种方法的临床诊断结果。结果根据患者病变级别情况,多层螺旋CT组级别高的患者例数明显多于MRI(P<0.05);根据病变情况,CT检出率明显高于MRI(P<0.05)。结论多层螺旋CT检查对强直性脊柱炎早期骶髂关节病变的临床诊断更为有效,且可以清楚地显示患者病变现象,为临床实践中医学计划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多层螺旋CT检查;磁共振成像检查;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早期病变;诊断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类风湿性疾病。骶髂关节疼痛是关节病变的早期表现。在后期阶段,它表现为下肢甚至脊柱的完全变形,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在临床实践中诊断疾病的早期病理变化是很重要的。在疾病的早期阶段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并且疾病的发展缓慢,导致临床诊断困难且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过去,临床主要使用X线检查,伴随着成像技术的发展[1],多层螺旋CT和磁共振成像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对指导早期治疗骶髂关节病变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疗效显著,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本院2017年7月至2018年5月治疗的早期骶髂关节病变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均接受CT和MRI,分析多层螺旋CT和MRI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5月本院治疗的早期骶髂关节病变患者92例,进行CT和MRI检查,手术结果作为金标准。将两种检查方法的临床诊断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48例,女44例;年龄29~45岁,平均(37.39±8.13)岁;病程2~3年,平均(2.98±0.65)年。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骶髂关节早期病变伴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②患者没有其他重大疾病。排除标准:①病情加重需要调整治疗方案患者;②研究前,患者接受了影响临床结果的药物或物理疗法。

1.3治疗方法

1.3.1多层螺旋CT检查仪器选择GE64系列CT机,采取仰卧位。扫描骶髂关节的上缘到耻骨的下缘。参数值:厚度和间距5mm,矩阵512×512,螺距1.0。管内电压130kV,管内电流60mA。窗位800h,骨窗宽度1800hu。观察患者的多平面,软组织和骨窗。1.3.2磁共振成像检查该仪器采用西门子1.5和3.0T,采用仰卧位,并采用双侧骶髂关节斜冠扫描检查T1WI,TR和TE;SE脂肪抑制收集FS-T1WI、TR、TE和FS-T2WI数据。使用GLE3DFLASH序列。动态增强扫描用于检测可疑的移动病变,并以1.0mL/s的速度注射1.0mmol/kg造影剂。

1.4检测及观察指标

1.4.1患者的分级情况[2-3]0级:无异常变化;Ⅰ级:骶髂关节的关节表面和髂骨表面均粗糙,骨的小梁结构未知,病变在骶髂关节表面;Ⅱ级:观察到明显的增生和关节面增厚,小关节骨折,硬化和关节间隙的变化;Ⅲ级:关节面下囊性病变显示毛刷变化或波动变化,关节间隙不规则,有扩大,缩小和融合;Ⅳ级:没有观察到关节间隙,关节表面融合和形成一致的骨质疏松症外观。1.4.2病变情况观察两种检查方式病变情况检出率。

1.5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用SPSS19.0统计软件处理,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组间比较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c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的分级情况对比

经过诊断后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早期病变患者的分级情况,级别越高,临床症状越严重,多层螺旋CT检查对比磁共振成像检查高级别例数明显增多(P<0.05),见表1。

2.2患者病变情况检出率对比

多层螺旋CT检查对比磁共振成像检查检出例数明显较高(P<0.05),见表2。

3讨论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多发性关节炎疾病,病因不明。其发病率与许多因素有关,如免疫力、感染、遗传和环境。这种疾病在16~30岁的男性中很常见,发病率约为3%[4],患者病程很长,疾病进展缓慢。滑膜炎和轴性肌肉末端炎症具有高发病率并最终发展成纤维化和脊柱、骶髂关节的晚期骨质疏松症。发病起始多为间歇性和单侧病变,数月后则发展为持续性和双侧疼痛。CT、磁共振成像和X射线成像通常用于本病诊断[5-6]。早期强直性脊柱炎常见的临床诊断方法包括临床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研究。但前两者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些缺陷,临床检查缺乏特异性和滞后性。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诊断不能及时准确地诊断。实验室试验主要是以血清敏感性因子hla-b27为参考指标[7],hla-b27的阳性测试表明可能存在强直性脊柱炎,但缺乏特异性。X射线、CT、磁共振等成像方法在早期诊断AS中起着重要作用。X光检查的诊断意义有限,常被用作辅助手段。CT是临床诊断的主要成像方法,具有高密度和空间分辨率,以避免组织重叠干扰,对早期小病变敏感。观察踝关节损伤的程度和分类对临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CT扫描水平也较高。一些AS患者可能表现出不充分的病变,如异常的关节软骨和髓内水肿,不排除漏诊的可能性。磁共振成像具有非侵入性、非电离辐射的优点。另外,关节软骨异常、骨髓水肿、脂肪沉积、骨质硬化等病变表现出较好的组织分辨率,临床诊断灵敏度和准确性均令人满意。本研究选择CT和磁共振成像进行研究,X射线检查是强直性脊柱炎的常用诊断方法。由于I级和Ⅱ级骶髂关节的病理变化,滑膜炎性细胞的浸润和增厚是主要因素[8],导致血管形成并进一步侵入骨和软骨组织。通常,X射线只能显示患者骨骼的基本结构变化,并不能完全显示病变的细微变化,因而易造成临床漏诊和误诊。磁共振成像通常用于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的早期病变,并且具有高分辨率。然而,单一使用磁共振成像可能在识别受病变重叠图像影响的疾病时被误诊。研究结果表明[9-10],磁共振成像的密度分辨率低,胶片质量与拍摄角度,图像重叠有关,多层螺旋CT具有能够扫描全层厚度的优势,以及在空间和高度上得到充分扫描。密度分辨率和软组织的分辨率较高。它可以通过密度投影,体积再现,多平面重组等综合反映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CT诊断具有较高的分辨率,且层面检查不会受到干扰,可以观察到骶髂关节的病理变化。CT扫描后,通过多平面重建和后处理系统的体积重建获得多维图像,更清晰地显示病变的特征、数量和部位,从而使病变分类更准确。在检查和诊断过程中发生漏诊和误诊的情况减少。MSCT便于诊断,可准确定位病灶,可用于各向同性扫描,并具有良好的多向重组任意性。常见相关疾病的诊断准确率高达95%,对踝关节疾病的早期表现特别敏感[11]。与MRI相比,MSCT具有更好的空间分辨率。因此,MSCT在骨性皮肤侵蚀的诊断和对缺陷的敏感性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另外,当患者戴假牙,佩戴心脏起搏器,并安装骨针时,MSCT诊断更方便。MRI诊断具有无辐射、无创伤、无骨假象的特点。MRI检查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不同组织中水分子运动的弥散差异来观察水分子的分散,以澄清病变组织的位置和异常组织结构[12]。MRI具有更清晰的软组织观察,更高的分辨率和清晰的病变图像,为疾病的诊断提供了重要依据。MRI具有非常高的血流和软组织分辨率,适用于脊髓病变。由于MSCT只能显示骨结构形态的“静态”变化,I级放射性骶髂关节病变的指征尚不清楚,MRI可清楚显示骨髓水肿,脂肪沉积和软骨的异常变化。结果表明,骨结构的改变为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对强直性脊柱炎早期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优势。综上所述,多层螺旋CT检查对强直性脊柱炎早期骶髂关节病变的临床诊断更为有效。它可以清楚地显示患者病变现象,为临床实践中医学计划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戴威,张裔明,李可丰.多层螺旋CT与磁共振成像用于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早期病变临床诊断中的效果对比分析[J].健康前沿,2017,26(6):21-22.

[2]王浩宇,于海涛,张晓锦.多层螺旋CT与磁共振成像用于强直

作者:张野 单位: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抚矿总医院影像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