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螺旋CT诊断消化道出血效果观察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活动性消化道出血诊断中螺旋ct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活动性消化道出血患者38例,所有患者均于2018年7月—2019年6月在我院接受诊疗,为所有患者行螺旋CT平扫、数字剪影血管造影(DSA)、CT血管造影。对比不同方法结果。结果:多层螺旋CT显示38例患者中对比剂外溢至肠腔内32例,为活动性出血,阴性6例。溢出对比剂呈喷射状、线状、椭圆形、漩涡状,甚至溢满整个肠腔。DSA发现活动性出血34例,其中和CT血管造影一致30例,CT血管造影未显示2例,DSA和CT血管造影均未显示活动性出血4例,在活动性出血位置判断方面CT和DSA高度一致。以DSA为标准,活动性消化道出血诊断中多层螺旋CT特异性、敏感性、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分别为100.0%、94.1%、66.7%、100.0%。结论:在活动性消化道出血检出中螺旋CT具有较高价值,可为临床开展进一步诊疗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螺旋CT;数字剪影血管造影;CT血管造影;活动性消化道出血
活动性消化道出血临床发生率较高,治疗中需及时明确出血原因,并对出血部位进行准确定位,以保证治疗效果和预后。过去针对该疾病患者主要进行内窥镜检查、核素成像、传统血管造影,近年来螺旋CT技术不断完善,开始广泛应用于活动性消化道出血诊断。为明确活动性消化道出血诊断中螺旋CT的应用价值,本研究选择收治活动性消化道出血患者38例,所有患者均于2018年7月—2019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为所有患者行螺旋CT、DSA、CT血管造影检查,观察螺旋CT的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收治活动性消化道出血患者38例,所有患者均于2018年7月—2019年6月在我院接受诊疗。其中包括女12例、男26例;年龄范围22~80岁,平均(56.4±5.8)岁;其中间歇性出血患者4例。患者主要存在腹泻、腹痛、腹胀、鲜血便、柏油样黑便等症状。
1.2方法
检查前向患者说明检查辐射剂量、对比剂危害、各种检查的局限和优势等。螺旋CT平扫,选择GE16排螺旋CT仪,检查前患者停止服用阳性对比剂和抑制胃肠蠕动药物。采用高压注射器通过肘前静脉注入对比剂碘比醇350mgl/ml,速度控制在4ml/s,住入量为100ml。选择GESmantprep程序,设置感兴趣区于膈顶水平腹主动脉,为获得胃肠道完整动脉期影像,达到阈值时行动脉期平扫,从剑突扫描至坐骨结节。达到阈值后25秒进行毛细血管晚期扫描,参考动脉期扫描范围。完成多层螺旋CT扫描后,开展DSA检查。
1.3影像资料分析
采用容积再现、最大密度投影、曲面重建等技术显示血管。进行3.75mm轴位图像和矢状位、冠状位最大密度投影图像常规重建,依据情况浏览原始1.25mm层厚图像。相关工作均在GEAW4.4工作站内完成,血管造影图像和多层螺旋CT平扫图像,当血管造影显示肠腔内高密度影且常规平扫未显示时可判定肠腔内进入外溢对比剂,为活动性出血。必要时测量CT值,阈值为CT值≥9hu。
1.4统计学方法
对腹腔CT血管造影诊断活动性消化道出血位置特异性、敏感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进行计算。以DSA为标准,将CT血管造影与其对照。两者均为阳性,判断为真阳性。DSA阴性、CT血管造影阳性,判断为假阳性。两者均为阴性,判断为真阴性。DSA阳性、CT血管造影阴性,为假阴性。
2结果
38例患者中对比剂外溢至肠腔内32例,为活动性出血,阴性6例。溢出对比剂呈喷射状、线状、椭圆形、漩涡状,甚至溢满整个肠腔。DSA发现活动性出血34例,其中和CT血管造影一致30例,CT血管造影未显示2例,DSA和CT血管造影均未显示活动性出血4例,在活动性出血位置判断方面CT和DSA高度一致。螺旋CT血管造影筛出活动性出血情况见表。以DSA为标准,活动性消化道出血诊断中多层螺旋CT特异性、敏感性、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分别为100.0%、94.1%、66.7%、100.0%。
3讨论
近年来CT技术不断完善,相对于传统螺旋CT覆盖解剖范围更大、扫描速度更快,并可通过多平面重建提升影像质量,增强临床疾病诊断效果。部分研究认为,消化道出血诊断中螺旋CT具有较高价值。和其他CT检查相同,该方法能够在提供疾病信息的基础上,简单、有效诊断消化道出血,且具有非侵入性的特点。本研究显示,在检出和定位消化道出血方面,CT血管造影特异性、敏感性均较高,消化道出血患者检查可见高密度对比剂外溢至肠腔内。为避免出现假阳性结果,进行CT血管造影和平扫图像对比。若CT血管造影可见高密度影于肠腔内而平扫未显示,则可诊断为消化道出血。活动性出血具有间歇性特点,CT无法长时间呈像,CT血管造影亦可出现假阳性结果。通常情况下,CT血管造影中毛细血管晚期扫描可提升诊断敏感性,有助于医师发觉速度较慢、量较小等动脉期扫描不易显示的出血。部分学者在观察肠管结构时采用表面遮盖显示后进行透明化和CT仿真内窥镜的方法。笔者认为延迟期扫描对提升出血检出率无明显作用,且额外扫描会增加辐射量,故不应进行延迟期扫描。同时活动性消化道出血需进行接受检查,在接受扫描时多数患者肠道准备不足,存在较多肠腔内容物,此时两种影像重建方式的作用有待进一步探讨。CT血管造影诊断活动性消化道出血时,还可为临床提供病因学信息,该方法较易诊断血管发育不良、结肠憩室炎,而这两种情况是引发活动性消化道出血的最常见原因。文献研究显示,临床中75%结肠憩室炎出血患者、80%血管发育不良出血患者可自行止血,但若未接受有效治疗,患者极易再次发生出血。所以活动性消化道出血治疗中CT血管造影鉴别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中,38例患者对比剂外溢至肠腔内32例,为活动性出血,阴性6例。溢出对比剂呈喷射状、线状、椭圆形、漩涡状,甚至溢满整个肠腔。DSA发现活动性出血34例,其中和CT血管造影一致30例,CT血管造影未显示2例,DSA和CT血管造影均未显示活动性出血4例,判断活动性出血位置方面CT和DSA高度一致。以DSA为标准,活动性消化道出血诊断中多层螺旋CT特异性、敏感性、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分别为100.0%、94.1%、66.7%、100.0%。在活动性消化道出血检出中螺旋CT具有较高价值,可为临床开展进一步诊疗提供有效参考。同时也应注意,当前在消化道出血疾病中CT血管造影检查仅作为筛查手段,对于其是否可用作首选检查,仍需临床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陈燕浩,张树桐,金朝林.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1例[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8,25(5):763.
[2]张冰凌,钟百书,厉有名.胶囊内镜与多排螺旋CT在诊断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中的临床价值[J].中华内科杂志,2017,46(1):35-38.
[3]汤奕林,欧阳林,蔡阿惠.64排螺旋CT配合MRI在诊断早期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9,28(6):1305-1307.
[4]温晓玲,王丽,宋晓琴.多层螺旋增强CT对轻度消化道出血性疾病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8,40(2):139-145.
[5]陈茹萱,孙昊,李晓光.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急性消化道出血的价值及相关进展[J].协和医学杂志,2017,12(4):460-463.
[6]叶文宏,张龚威,汪苍.64层螺旋CT扫描及其重建技术在儿童上消化道出血中的诊断价值[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6,21(3):484-486.
[7]杜国忠,朱北川.大小肠双充盈法肠道CT造影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6,27(2):114-117.
[8]王振栋,马淑华,黎叶芳.64层螺旋CT在上消化道出血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33):130-131.
[9]石磊,邹文远,陈光斌.多层螺旋CT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下消化道出血的比较[N].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33(6):888-892.
[10]李志坚,陈荣国,李嘉宝.胶囊内镜联合多排螺旋CT诊断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30(6):889-890.
作者:马庆华 单位:利津县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