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疟疾疫情流行病学分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2010-2014年湖北省疟疾流行特征,为制订和调整全省消除疟疾策略和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0-2014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网络报告中湖北省疟疾病例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0-2014年湖北省网络报告疟疾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2010-2014年湖北省共报告疟疾病例997例,其中间日疟618例、恶性疟352例、卵形疟18例、三日疟9例;本地疟疾病例479例,输入性疟疾病例518例。自2013年起无本地感染病例;输入性疟疾病例数逐年上升,其中以输入性恶性疟病例数上升更为明显。81.85%的病例分布在襄阳、武汉、孝感、宜昌、荆门和随州等6个市;男性病例810例,女性187例,男女性别比为4.33∶1。本地疟疾发病以40~69岁居多,占本地病例总数的78.29%(375/479);输入性疟疾发病以20~49岁居多,占输入性病例总数的88.22%(457/518)。本地疟疾病例中,职业以农民为主(67.01%);输入疟疾病例中,职业以工人、民工和农民为主(63.90%)。结论湖北省本地感染疟疾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初步实现消除疟疾目标;但输入性疟疾病例逐年增多,是目前全省疟疾防控工作的重点。
[关键词]
疟疾;疫情;流行病学特征;输入性病例;湖北省
疟疾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寄生虫病,被WHO列为全球亟需控制的三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1]。湖北省地处长江中游,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适宜按蚊孳生和疟疾传播,属不稳定中低度间日疟流行区[2]。历史上,湖北省曾是全国疟疾流行的重疫区之一[23],1963年以前曾有恶性疟和三日疟流行,1954-1955年和1968-1973年分别发生过2次疟疾大流行[4]。经过多年综合防治,20世纪80年代湖北省疟疾疫情开始逐年下降,在20世纪80、90年代湖北省共有49个县(市、区)达到基本消灭疟疾标准[4]。2010年,湖北省启动了消除疟疾工作。本研究对2010-2014年湖北省疟疾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从而为制定“十三五”期间湖北省消除疟疾工作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一、资料与方法
1资料来源收集2010-2014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网络报告中湖北省疟疾病例资料。在病例报告后的1周内由专业技术人员对疟疾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核实并收集个案调查表。疟疾病例为终审病例,已剔除重复病例。
2方法在ArcGIS10.0软件支持下,调入湖北省各地级市疟疾病情数据库。以湖北省市界地图为基础地图,与市疟疾分布图重叠获取完整的2010-2014年全省疟疾流行图。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疟疾发病情况、感染来源以及病例的时间、地区和人群分布进行分析。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率间差异的统计学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2010-2014年湖北省疟疾疫情2010-2014年湖北省累计报告疟疾病例997例,其中间日疟618例、恶性疟352例、卵形疟18例、三日疟9例;本地病例479例,输入性病例518例。自2013年,无本地感染病例;2010-2014年全省输入性疟疾病例持续上升,从2010年的39例上升至2014年140例,其中输入性恶性疟从2010年的28例上升至2014年的105例,2010-2014年输入性恶性疟病例占输入性疟总病例疾数的67.95%。
2疟疾病例分布特征
2.1地区分布全省17个市(州)均有疟疾病例分布,报告病例数居前6位的地区分别是襄阳市(240例)、武汉市(230例)、孝感市(95例)、宜昌市(88例)、荆门市(82例)和随州市(81例)。6个市疟疾病例数占全省病例总数的81.85%(816/997)。其中,襄阳、孝感、随州市和荆门市以本地感染病例为主,4市报告的本地疟疾病例数占全省本地疟疾病例总数的84.13%(403/479);武汉市和宜昌市以输入性疟疾病例为主,报告的病例数占全省输入性疟疾病例总数的56.95%(295/518)(表2,图2、3)。
2.2时间分布湖北省全年均有疟疾病例报告。其中5-9月为本地病例报告高峰,占全年病例总数的57.83%(277/479);输入性疟疾病例报告高峰为1月和7月(图4)。
2.3人群分布
2.3.1性别分布997例疟疾病例中,男性810例,其中本地病例305例,输入性病例505例;女性187例,其中本地病例174例,输入性病例13例;男女性病例性别比为4.33∶1,本地和输入性疟疾病例性别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6.76,P<0.01)。
2.3.2年龄分布479例本地疟疾病例中,发病年龄以40~、50~、60~岁居多,占本地疟疾病例总数的78.29%(375/479);其中40~岁年龄组占21.71%(104/479)、50~岁年龄组占23.17%(111/479),60~岁年龄组占33.40%(160/479)。518例输入性疟疾病例中,发病年龄以20~、30~、40~岁居多,占输入性病例总数的88.22%(457/518);其中20~岁年龄组占25.29%(131/518例)、30~岁年龄组占24.13%(125/518),40~岁年龄组占38.80%(201/518)(图5)。本地和输入性疟疾病例年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4.73,P<0.01)。
2.3.3职业分布518例输入性疟疾病例中,职业分布以工人、民工和农民为主,分别为160例(30.89%)、87例(16.80%)和84(16.22%)。479例本地疟疾病例中,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占本地疟疾病例总数的67.01%(321/479)。本地疟疾和输入性疟疾病例职业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输入性疟疾病例来源518例输入性疟疾病例主要来自非洲国家,其中由非洲30个国家输入414例,占输入性病例总数的79.92%,主要输入国家是尼日利亚、利比里亚、赤道几内亚、安哥拉、几内亚和埃塞俄比亚等;由亚洲8个国家输入100例,占病例总数的19.31%,病例主要输入国家缅甸和柬埔寨;境内云南省输入2例,占病例总数的0.39%;大洋洲巴布亚新几内亚和南美洲圭亚那各输入1例,占病例总数的0.39%(表3)。
三、讨论
2010年,我国出台了《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年》,该计划提出自2010年开始在我国全面启动消除疟疾工作,计划到2015年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实现消除疟疾目标,到2020年全国实现消除疟疾目标[56]。湖北省于2010年启动了消除疟疾工作,在2006-2011年实施了第五轮全球基金疟疾项目,2010-2012年实施了全球基金国家策略疟疾项目。项目的实施使得湖北省本地疟疾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2013、2014年全省连续2年无本地病例报告[7]。从2010-2014年湖北省疟疾流行特征来看,湖北省本地感染疟疾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消除疟疾工作初见成效;但输入性疟疾病例呈逐年上升趋势。输入性疟疾是流行已得到控制或实现消除疟疾地区的潜在威胁和监测工作的重点[8]。目前,除神农架外,湖北省16个市(州)均有输入性疟疾病例报告,输入性疟疾病例主要分布在武汉、宜昌等地,提示这些地区为今后湖北省输入性疟疾防控的重点地区[9]。湖北省输入性疟疾疫情与本地疟疾疫情相比,呈现不同的流行病学特征,表现为:①输入性疟疾发病以男性居多,发病年龄主要为20~49岁,职业分布以工人、民工和农民为主,显示目前该类人群是劳务输出和国外输入性疟疾防控的主要群体;而本地疟疾疫情则以40~69岁人群居多,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②输入性疟疾病例的发病高峰与本地疟疾病例不一致,这可能与外出务工人员在春节和暑期前后集中回国有关。③输入性疟疾病例感染虫种以恶性疟原虫为主,而本地疟疾病例感染虫种均为间日疟原虫。输入性疟疾病例主要来自非洲,由于出境人员普遍缺乏疟疾防护知识和主动就诊意识,而且境外诊疗条件有限,疟疾感染率极高,从而造成境外输入性疟疾防控形势极其严峻[1011]。
根据当前湖北省疟疾疫情和流行特征,建议重点做好以下工作:①加强重点人群疟防知识宣传,输入性疟疾患者大部分为青壮年男性,且大多为通过劳务公司输出到非洲从事建筑等行业的务工人员;故而应在劳务输出人员相对较集中的地区加强重点人群疟防知识宣传,在出国检疫机构发放疟疾宣传单、播放宣传片等。②进一步完善多部门合作机制,与商务、旅游、检疫部门密切合作,加强对出入境人员疟疾发病的监测与管理。③各地应继续加强对辖区内各级医疗机构相关医务人员疟疾诊治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进一步提高输入性疟疾临床诊治的意识和能力,使患者能得到更及时有效的治疗。④继续落实各项消除疟疾技术措施,巩固现有消除疟疾防治成果。
尽管湖北省本地感染疟疾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但湖北省在历史上是疟疾高度流行区,同时疟疾传播媒介在全省广泛分布,只要有传染源输入,极易出现局部暴发流行[1214]。因此,要针对每个疟疾病例及其周围(疫点)可能引起传播的人群和环境,及时发现每个传染源,严格按照“l37定点清除”工作模式对疟疾疫情进行管理[1517],采取有效措施阻断其可能造成的传播,巩固已取得的消除疟疾成果。
作者:夏菁 蔡顺祥 林文 裴速建 李凯杰 孙凌聪 董小蓉 曹慕民 吴冬妮 张华勋 单位: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