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发热病人流行病学特点探新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从所得结果分析,18岁及以上的成年发热病人中,未曾上学者的疟原虫血检阳性率同其他学历较高的人群的血检阳率较为接近,对3种学历的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进行卡方检验,得到P=0.6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疟疾病人就诊前症状发作次数
结果显示,在225例表现为非持续性发热的疟疾病人中,其就诊前症状发作次数从1次到7次不等,见表4。可见,首次发作即前去就诊的疟疾病人占较少比例,只有12%;发作3次后前去就诊者最多,达到27.1%;一半以上(68.4%)的疟疾病人会在最多发作3次后即去就诊,而95.1%的疟疾病人在最多发作5次后即去就诊。
发热病人与就诊日期的间隔
收集的发热病人中,其首次发病到就诊的间隔从当日到16日不等,具体情况见表5。结果显示,半数以上的发热病人首次发病后一日内即前去就诊,约90%的发热病人在发病后三日内前去就诊。对于疟疾病人来讲,有65.1%在当日就诊,而92.4%都在发病后4日内前去就诊。对一日内就诊的疟疾病人比例和非疟疾发热病人比例进行比较,得P=0.001,疟疾病人相对与非疟疾发热病人在发病后一日内前去就诊的比例更高。
患者首诊地点的分布
发热病人首诊在村医处的占81.2%(包括村卫生室和在卫生局注册的个体医生,见表6)。
发热病人就诊前的自我用药情况
由于发热性疾病比较多见,故病人在病情并不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在到医疗机构就诊之前服用一些常规性的药物,如抗菌素和抗感冒药,非首诊病人还可能使用了前次医生开具的其他药物,见表7。结果表明,超过半数的发热病人在就诊之前都自行使用了常见的药物,其中以感冒药的使用比例最大为31.6%,疟疾病人中自行用药的情况同整体情况相似,感冒药的应用比例达39.0%。
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对与发热病人有关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见表8。结果显示,使用蚊帐、露宿习惯、家属或四邻近期患疟疾情况、休止期是否接受治疗与发热病人易患疟疾之间有统计学意义。
多因素分析结果
对有意义的年龄、就诊日期间隔、蚊帐使用情况、露宿情况、家属近邻近期是否患疟疾、休止期服药6个变量进行多因素回归Logistic回归分析,剔除不显著的变量,最终引入回归模型的各变量参数值见表9。
讨论
本研究中,发热病人中患疟疾的性别分布并无差别(P=0.121),这与董莹、张再兴等的普通人群患疟疾危险因素研究有差异,其原因可能与发热病人的性别构成和普通人群构成不同,云南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和中原(安徽)等地不同,以及疟疾流行种类的差别有关。分析各年龄组发热病人血检结果,发现10~20岁组的血检阳性率最高,达33.1%。进一步分析表明,该青少年人群组多是首次感染疟疾,症状较典型,另外该组文化程度多在初中以上,就诊意识较高,故就诊率和检出率较高。80%以上的病人首诊在村医处,村医是整个疟疾防控体系中关键的一个环节,其能否对疟疾病人进行及时诊断和治疗对于缩短病人病程,减少传播有重要意义。感冒是最常见的引起发热症状的原因,故病人在就诊之前往往先会服用抗感冒药进行试治。抗感冒药物虽然对治疗疟疾无效,却可以减轻或抑制发热相关症状的发生,使得疟疾病人的症状变得不典型。
病人首次发作日期同病人就诊日期之间的间隔是影响疟疾在人群中传播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来说,疟疾患者在首次较明显症状发作时,血液中就有雌雄配子体产生,已具备传染性。本研究收集的发热病人中,其首次发病到就诊的间隔从当日到半月不等,对一日内就诊的疟疾病人比例和非疟疾发热病人比例进行比较,P=0.001,疟疾病人相对与非疟疾发热病人在发病后一日内前去就诊的比例更高。说明近几年对疟疾常识的宣传已见成效,居民对疟疾症状的知晓情况和及时就诊情况有所提高。单独分析疟疾发热病人和非疟疾发热病人的蚊帐使用情况是有差异的(P﹤0.05),但进一步分析表明,在疟疾发热病人中,家中至少使用了一种防蚊措施的占87.9%,而非疟疾发热病人家中至少使用了一种防蚊措施的占91.6%,两者比较得P=0.07,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可见蚊帐对于预防疟疾有一定作用,但总体而言,防蚊措施效果并无预期显著,故提示疟疾病人的感染地点可能多在田间野外,而不是在室内被按蚊叮咬。露宿习惯增加人体同按蚊之间的接触机会,是疟区居民感染疟疾的危险因素之一。本研究结果与其他在普通人群的研究结果相似。提示发热病人兼有露宿习惯者,可作为筛检血检对象或服药对象的因素之一。
现症病人是疟疾的重要传染源,若发热病人的家属或是四邻中近期有疟疾患者,则其感染疟疾的几率将会增大。在研究开展的地区进行了疟疾防治专项行动,一经诊断的疟疾现症病人将及时得到药物治疗,其作为传染源的时间应当在1个月之内,故此处的“近期”是指在发热病人就诊前的1个月内。研究表明,家属或四邻近期患有疟疾是一重要的危险因素,这对筛选发热病人中血检对象和服药对象有一定指导作用。
疟疾休止期治疗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防止疟疾病人复发和清除疟疾的潜在传染源。研究也表明,最近一年内曾接受过疟疾休止期治疗对于疟疾发病是一个保护性因素。发热病人有休止期服药的,可结合临床症状鉴别是疟疾发作或是感冒症状。我国已经了《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年)》,在疟疾流行逐渐降低的情况下,从卫生经济学和伦理学的角度考虑,扩大人群的服药策略(如全民服药和休止期健康人服药)将值得商榷,对发热病人早期筛检血检对象或服药对象能明显缩短传播时间。发热病人作为易患疟疾的高危人群,研究其流行病学特征与易患疟疾的关系,对将来在灭疟后期筛检血检对象或服药对象具有一定意义。
作者:朱东山葛军朱刚周毓瑾单位:中国民用航空局民用航空医学中心蒙城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