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临床医学免疫学课程说课设计的理念范文

临床医学免疫学课程说课设计的理念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临床医学免疫学课程说课设计的理念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临床医学免疫学课程说课设计的理念

摘要:医学免疫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对学生今后临床课程的学习和临床岗位工作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医学免疫学又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内容错综复杂,教和学都有一定的难度。为了促进该课程建设,文章从课程定位与目标、课程设计与教学内容选取、教学组织与实施、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特色五个方面对临床医学专业医学免疫学课程进行说课设计

关键词:医学免疫学;说课;临床医学专业;教学改革

说课是一种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教学研究活动。教师在科学教育理论的指导下,精心备课的基础上,针对具体课题或课程,采用讲述为主的方式,系统地分析教材和学生等,并阐述自己的教学设想及理论依据,然后由专家和同行评议,达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一种教研活动[1]。课程负责人是为了保证良好的教学秩序、教学质量设置的,兼有教学和行政双重角色的职务,与一般意义上的学术或学科带头人不同,更注重的是教学管理与沟通[2]。为了进一步促进课程建设,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打造精品课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及提升教研室负责人的教学管理和组织能力,我校开展了“课程负责人说课程”竞赛活动。本文从课程定位与目标、课程设计与教学内容选取、教学组织与实施、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特色等五个方面对临床医学专业医学免疫学课程进行说课设计,探索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创新。

1课程定位和目标

1.1课程定位

医学免疫学是生物医学领域中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前沿性和支柱性学科,具有完整的理论系统和实验技术,应用范围广、实用性强,与生命科学和医学广泛交叉渗透;发展迅猛,更新速度快,研究成果往往在短时间内被开发应用于临床[3]。医学免疫学相关理论及技术不仅用于传染病的防治,而且对其他疾病,如自身免疫疾病、肿瘤、器官移植等疾病的诊断与防治也作出重大贡献。因此,学好医学免疫学对学生自身职业能力的培养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也是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

1.2课程性质

医学免疫学是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的一门学科,从分子和细胞水平揭示机体免疫系统识别抗原和危险信号后产生免疫应答、清除抗原物质的规律,阐明免疫功能异常所致病理过程和临床疾病发生发展的机制,从而为诊断、预防和治疗免疫相关疾病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4]。

1.3课程目标

根据课程定位和临床医学专业要求,学习医学免疫学课程要达到以下几个目标。

1.3.1知识目标

①掌握医学免疫学的基本概念、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免疫应答的重要特征与机理;掌握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掌握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知识点。②熟悉免疫学诊断和防治的临床意义。③了解免疫相关疾病的病理变化、免疫学最新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

1.3.2能力目标

①能够运用所学的免疫学知识去分析和解释临床疾病的发病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思路和技术。②学会免疫学实验操作方法,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加深对免疫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③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语言表达、交流、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养成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1.3.3素质目标

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②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具有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③培养学生具备临床医师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具有必备的人文关怀,树立科学的人生观。

1.4学情分析

学生在高中生物已简单了解免疫学基本知识,但缺乏分子层面和更深层次的学习。我校医学免疫学是在大二第一个学期开课,在大一已经学习了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等课程,同步学习生物化学和细胞生物学等。大部分学生具备了求知兴趣以及学习免疫学的能力。医学免疫学涉及的临床知识比较多,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对这门课程有较浓厚的兴趣,参与欲特别强烈。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运用知识能力较差,将所学知识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能力欠缺。另外,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培养刚刚起步,对临床疾病的学习有一定难度。

2课程设计理念与教学内容选取

2.1课程设计理念

根据课标要求和学生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和实践教学条件,对医学免疫学教学进行合理、有序的设计。医学免疫学与临床联系非常紧密,因此,课程总的设计理念要求做到“以免疫学观点学临床,从临床观点看免疫”。注重学生职业素养和临床综合分析能力、职业能力和岗位工作能力的培养。

2.2教材的选用和分析

根据临床医学专业的教学要求,选取曹雪涛主编的《医学免疫学》第六版作为主要参考教材。由于本科生学时数较少,此版教材依据够用、实用的原则,删除了部分过细过杂的内容,使教材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精炼。特别强调对本科生因材施教,深入浅出介绍了免疫学经典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让初学者循序渐进、系统地接受医学免疫学的基本知识。为了满足临床医学专业对免疫学知识的需要,课堂上要为学生提供适量的课外教学资源。一是文献资料的补充,比如,抗体的靶向药物、细胞因子、免疫细胞治疗、免疫卡控点等最新研究文献,让学生了解免疫学的进展与临床的关系,将枯燥、抽象的免疫学与临床应用紧密联系起来。二是提供其他的教学资源,如,研究生教材、微课和高校精品课程等相关网站,让学生课外学习,扩充自己的知识库。还需要补充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黏膜免疫系统和抗感染免疫等。

2.3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2.3.1理论教学的系统性构建

我校临床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基层医院服务的综合型临床高级医学人才,所以围绕基层医院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原因、机理以及后续课程的需要对医学免疫学课程内容进行适当的取舍,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即可。课程总学时数为48学时,其中理论课32学时,实验课16学时。医学免疫学的知识点连贯性很强,教学内容彼此关联。备课时先确定“免疫应答”这条主线,围绕这条主线再合理组织教学内容,确定哪些内容在前面讲解,哪些内容可以在后面讲,哪些内容重点讲,哪些内容可以一笔带过。根据课程设计理念和教学主线,我们对医学免疫学的教学内容进行了系统性构建和优化整合[5]。将教学内容共分为四大方阵:第一方阵是我们机体的防御对象,即第三章抗原的内容,绪论后介绍;第二方阵是防御部队,包括免疫器官和组织、免疫细胞、免疫分子等,从大到小讲授,先讲免疫器官和组织、免疫细胞,然后再讲免疫分子。第三方阵为免疫战争,即免疫应答,可先讲解固有免疫应答,再讲适应性免疫应答、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第四方阵是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应用。

2.3.2理论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

医学免疫学的重点内容有抗原、抗体、补体系统、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T和B细胞、适应性免疫应答以及超敏反应。适应性免疫应答是核心内容,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要从细胞和分子水平讲透、讲明白其发生机制和规律,为临床医学专业奠定厚实的免疫学基础。临床免疫学是基础免疫学的应用和拓展,阐明临床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内容相对独立、完整。对于这部分内容,学生已经学习了基础免疫学知识,容易理解和掌握,教师稍加指导即可。但是涉及的临床知识比较多,而学生又刚开始接触临床,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也是本课程教学的难点。免疫学检测主要通过实验了解这部分内容。

2.3.3重视实验教学

在实践教学方面,实验项目从固有免疫应答和适应性免疫应答两个方面设计:固有免疫应答有小鼠巨噬细胞吞噬实验,通过实验可以观察到巨噬细胞强大的吞噬能力,理解固有免疫应答的功能;补体溶血实验可了解补体的溶细胞活性,认识补体的功能。适应性免疫应答的试验通过抗原与抗体结合反应(如ELISA等),有助于学生真正理解免疫学中的特异性,以及临床应用的原理。

3教学组织与实施

遵循医学免疫学课程的规律,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组织安排,先介绍免疫系统的“敌人”,即抗原,其次是机体的防御部队,然后是机体的免疫应答,最后讲解临床免疫部分,中间穿插实验教学。遵循先浅后深,序化、系统化教学内容,先理论后实践的原则。加强与其他学科,如,解剖学、生理学和医学微生物学等之间的联系,加强基础知识与临床医学的联系。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的原则,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方面准备教学,达到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习兴趣的目的。课前学生要有预习,尤其是其他课程中的知识点,学生一定要在课前预习,建立知识储备,有助于课堂的学习。比如介绍抗原时:课前要求学生自学医学微生物知识,重点自学乙肝病毒(HBV),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乙肝病毒感染后会有不同的结果?胚胎时期感染为什么容易导致免疫耐受?乙肝病毒怎样预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对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深入剖析和系统讲解,强调知识的横向与纵向联系。讲解抗原时,教师重点阐述抗原的概念、特点及分类,同时与疫苗联系讲解,让学生用所学抗原知识解释乙肝病毒疫苗预防的原理。课后布置思考作业,督促学生及时复习消化,通过练习对基本知识进一步巩固和理解。

4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和手段是教学的基础,结合医学免疫学课程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

4.1教师讲授法

基础免疫学部分如抗原、抗体、补体系统等,这些内容看似简单,但抽象不容易理解,可采用讲授法、演示法讲解。讲授法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传授免疫学知识具有准确性、系统性,突出了重点和难点,更好地帮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领会和掌握新知识。讲解时要引导学生理解关键概念,比如,什么是抗原、抗体等。讲授方法有利于教学内容的适当补充和拓展。由于学生还没有学习医学微生物学,对抗原中所讲的细菌和病毒不熟悉。因此,在讲述抗原的时候,教师可简单介绍什么是细菌和病毒?它们是怎样侵入机体引起疾病的?这样学生就容易理解抗原。在课堂上可随时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调整讲解速度及教学进度。

4.2启发式、案例导入式教学法

医学免疫学中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可采用启发式和案例导入式教学,由浅入深,层层剥离,学生容易消化和吸收。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案例的讲解,然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比如讲解超敏反应时,通过典型案例“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导入新课,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过敏”“过敏为什么会引起休克、怎么防治”等问题。临床病例的引入及问题的层层递进创造了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牢固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课堂教学充满激情和智慧,这样知识就会顺其自然地植入学生的脑海。

4.3讨论式教学法

临床免疫学是应用基础免疫知识解释临床疾病的免疫学机制。鉴于学生已经学习基础免疫学,这部分采取典型病例(比如系统性红斑狼疮、AIDS、器官移植等)为切入点,引入以问题为基础的PBL教学法,引导学生研究教材、分析病例,由学生讲授和提问,其他同学回答和补充,最后教师归纳总结。通过讨论式教学,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如查阅文献的能力、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等。

4.4比喻教学法

通过形象、生动的比喻使免疫学知识容易被学生接纳和吸收。将免疫系统比喻为国家的国防系统;免疫细胞比喻成执行任务的“部队战士”;免疫应答比喻成战争等。通过比喻教学方法,使枯燥的免疫学知识变得有声有色,容易吸引学生的眼球,提高学生的兴趣。

4.5其他讲课方法

选择一些容易、简单的教学内容尝试让学生自己备课、自己上课讲解,然后教师归纳总结。

5课程特色

由于我们是中医院校,中医药是“拳头产品”,但是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对中医药重视不够,认为毕业从事的临床专业是西医,工作中不会涉及中医诊疗。医学免疫学与中医药关系十分密切,可以成为中西医结合的契合点。因此,我们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结合中医药特色讲解,为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了解并理解中医奠定一定的基础,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中医的积极性,是本课程在建设过程中的中医特色。

5.1理论课与中医药紧密结合

中医学蕴藏着丰富的免疫学理论和实践。中医最基础的理论是阴阳学说,我国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致病必求于本”。生命是一种内稳定状态,这种稳定取决于阴阳平衡,一旦失调就会引起疾病,所以说“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6]。医学免疫学理论与中医的阴阳平衡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现代免疫学认为,免疫系统和免疫应答维持平衡是人体健康的基础,如,免疫细胞中有的可以产生或辅助免疫应答,发挥免疫功能,而有的抑制免疫功能维持稳态,这与中医的阴阳平衡学说吻合[7]。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医学免疫学的特点以及与中医学的关系,旁征博引、融会贯通,提高学生学习中医的兴趣;引导学生泛览中医经典著作,准确把握中医的整体观念,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职业素养,有利于学生在临床工作中根据实际情况更好地应用、推广和发展中医。

5.2实验课体验中医药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中药是中医的组成部分,对机体免疫系统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5]。现代科学研究发现,许多补肾益肺健脾类中药有免疫增强和调节作用,如,黄芪可增强实验动物淋巴细胞转化率,激活巨噬细胞,增加T淋巴细胞数量,可诱生干扰素等[8]。为了促进学生了解中药对免疫系统的影响,我们在临床医学专业开设了综合性实验,先制备免疫低下小鼠模型,用中药治疗,然后检测吞噬细胞吞噬功能、T淋巴细胞转化实验、补体溶血活性和细胞因子检测等。综合性实验的开设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中药的了解以及对免疫系统的影响,感受中药的强大作用,从而真正做到热爱祖国医学。课程负责人应掌握医学免疫学教学目的和内容、重点和难点,熟知免疫基础知识和最新研究进展与临床的联系,清楚每个教学环节,在课程体系建设和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我校通过组织教研室主任开展课程负责人说课比赛,能有效检验科室负责人对所授课程的理解和熟悉情况,保证整个教研室对教育理念的掌握和运用水平,有利于教学改革全面推进,提高教学质量的整理水平,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姚志敏.“说课”的利弊分析及改进[J].教学与管理,2017,(1):35-37.

[2]唐小葵,陈鸿雁,王弘凯,等.课程负责人制度在器官系统教学改革中的实施和体会[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10):59-60.

[3]刘娟,曹雪涛.2016年国内外免疫学研究重要进展[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7,33(1):1-10.

[4]李忠浩,王丽,秦睿玲,等.一体化开放式教学模式在免疫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6,32(1):109-110,115.

[5]陈超龙,刘碧源,申可佳,等.医学免疫学系统性教学的实践[J].基础医学教育,2017,19(2):85-87.

[6]肖凌,王华.《黄帝内经》治未病思想与免疫学理论[J].光明中医,2012,27(10):1952-1954.

[7]丁莉,潘怡宏,游秋云,等.“阴阳平衡”理论与现代难治性疾病防治思路的关系探析[J].时珍国医国药,2015,28(1):163-165.

[8]郭净,王菊勇,刘忠达.中医药与免疫的思考[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3,31(9):1982-1984.

作者:陈超龙;刘碧源;伍参荣;申可佳 作者:湖南中医药大学医学院免疫学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