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非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心电图教学现状分析范文

非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心电图教学现状分析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非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心电图教学现状分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非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心电图教学现状分析

[摘要]心电图能够明确诊断和指导治疗多种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地位,因此心电图学也是非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然而,当前针对非临床医学专业的本科教育中,在教材、教学安排、教学模式及教学反馈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教育主管部门、教研室及带课教师积极改革,为培养出新时代合格的医学人才而努力。

[关键词]临床医学;心电图;教学;改革

心电图学是临床诊断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我国医学院校医学生,包括非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心电图对多种心血管疾病具有明确诊断、指导治疗及确定疗效的作用[1],其临床地位至关重要。既往的研究和论述往往聚焦于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心电图教育[2],而较少述及面向非临床医学生的心电图教学现状和教学改革的相关问题。而医学院校的非临床专业包括法医学、预防医学、基础医学等多个专业,所涉学生数量颇大,故针对该部分学生的教学研究亦是一个重要的课题。经过多年教学和临床实践以及问卷调查[3],笔者拟就此发表相关见解。

1非临床医学专业心电图教学特点

1.1心电图教育的地位

1.1.1临床确诊心血管疾病

一份心电图包含了大量心电信息,能便捷地诊断乃至确诊心血管病急症、重症,如各种致命性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故在临床各科室中的地位不言而喻。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心电图机向数字化、小型化的方向发展,心电诊断实现了远程化和网络化,心电图基本操作和阅读分析已成为临床医生的基本功。心电图检查具有无创、无痛、无辐射、价格低等优点,已成为继血、尿、便三大常规检查之后的第四大常规检查项目[4]。

1.1.2促进医学科普教育

在临床实践中,当心内科医生根据患者病情而要求其反复行心电图检查时,患者往往不予理解和配合;也有不少人将体检心电图随手丢弃,而使医生无法获得其既往的心电信息。实际上,我们在临床工作中不仅需要患者疾病发作时的心电图,而且需要其平素正常的心电图,以及观察患者心电图每年,甚至每时每刻的变化情况。针对非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笔者建议,将心电图教育作为通识教育,加强心电图科普,使他们认识到心电图在疾病诊断中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以及心电图动态观察和心电图资料保存的重要性,从而帮助他们日后成长为医学科普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

1.2心电图学的学科特点

心电图学是一门相对独立、内容抽象且复杂的学科。心电图与心脏解剖结构紧密相关,与临床紧密结合,实用性极强。我国目前的医学教育将心电图教学纳入诊断学,但事实上,心电图与问诊、体格检查等传统诊断学的内容不同,而与影像学、超声学、检验学类似,是一门相对独立的辅助检查学科。另外,心电图学不仅涉及复杂的心脏生理学、解剖学,还涉及医学以外的一些知识,如物理学、电学等,从而导致其理论知识抽象,内容相对复杂、枯燥,非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对心脏解剖理解不透或空间想象力不够时,往往很难理解。

1.3学时少但内容多

目前,南京医科大学非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心电图学理论课安排有3~6个学时,而临床医学专业则至少为9个学时。心电图学包含的教学内容极多,尤其是心律失常的诊断多依靠心电图,其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教学内容庞杂,如果没有足够的学时覆盖,那么很难将相关内容解释透彻,导致学生无法真正将知识内化吸收,更何谈将知识运用于临床实践?

1.4实践性强

心电图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其理论课内容必须在阅读心电图的基础上才能逐步理解和消化,而心电图的分析和诊断更须与临床相结合。对于非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而言,只要他们能辨别出心电图的“正常”或“异常”即可,但即便是识别简单、正常的心电图,也必须基于大量的读图实践才能掌握。

2非临床医学专业心电图教学存在的问题

2.1缺少合适的教材

目前在医学五年制学生中,不论是临床医学专业,还是非临床医学专业,都采用的是同一种教材。而这种教材大多是为临床医学专业编写的,对于非临床医学专业而言难度偏大、内容偏多。

2.2教学安排欠妥

与临床医学专业相比,非临床医学专业的心电图教学学时大多进行了压缩和调整。在课时压缩而教学内容不变的情况下,带课教师为了在规定的课时内完成教学进度,往往会加快进度,从而导致教学质量降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程度自然也随之下降。

2.3教学模式不合理

在当前的心电图教学中,多采用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中心的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师生互动不多,教学过程单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不理想。

2.4老师不够重视教学或能力不足

目前,心电图带教老师都是医学院校附属医院的医生。在医院的绩效考评政策下,临床教学任务相对于临床医疗和科研只是个“软”任务,以致带教老师重医疗、轻教学[5],对临床教学任务漫不经心、敷衍了事。而低年资的医生由于未熟练掌握临床医学教学的技能和手段,课堂驾驭能力不足,不能很好地胜任临床教学工作。所有临床教学老师都应深刻认识到临床带教的重要性,即便临床工作再忙,心电图带教也决不能应付了事。老师们必须在临床实践中努力学习,不断提高和充实自己,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临床带教老师。

2.5课件质量参差不齐

当前,在心电图理论教学中采用的多媒体课件质量参差不齐,大多以简单的幻灯片为主,缺乏动态、立体和生动形象的呈现方式,使学生无法更直观地理解心电图波形的成因等。这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6教学反馈效果欠佳

当前,我校主要采用期末网络评课的教学反馈方式。而临床医学相关的课程往往是每名教师上2~4次课,一个学期往往有数十名老师来上课。到期末,学生甚至不能准确记住每位老师的名字,所谓的“评课”无疑就是流于形式了。另外,这种网络评教方法形式单一,既缺乏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也不能如实、及时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很难真实反馈每节课的知识点讲授情况、反映老师的授课水平,更无法使授课老师从教学反馈中获益、成长。

3非临床医学专业心电图教学改进措施探讨

3.1教材改革

针对非临床专业的特点,笔者建议着手设计和编写与教学要求相适应的,内容相对简单、通俗和实用的心电图诊断学教材。新教材应合理避开心电图基础知识中的难点,精简基础,将心电图基本原理与传统心脏解剖、三维心电解剖以及电生理知识结合起来[6],并力求通俗易懂地阐释心电图理论。新教材应保留重点内容,适当删除其他不甚重要的知识点,精简大纲,给老师留足讲解时间,使学生在课堂内就能掌握重要知识点。

3.2教学安排改革

改革现有的心电图教学大纲中与非临床医学专业特点及培养要求不相适应的内容,并配以足够的学时,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电图操作能力和读图能力。心电图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教师与其在课堂上费力讲解,却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还不如抽出十分钟让学生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相互进行示范,现场演示心电图导联的连接等操作规程[7]。

3.3教学模式改革

3.3.1课堂教学

临床教师应该以“讲好、讲懂心电图”为教学目标,学习前辈的教学经验,在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之外,尝试多种新颖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教学质量。PBL(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来启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让学生自行查找相关资料、寻找答案,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能力。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倒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查阅授课内容及相关的临床病例、自学课外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表达能力和反应能力。TBL(teambasedlearning)教学法:在采用TBL教学法时可以采用分组授课的形式,即将一个班级分为几个小组,布置学生提前分组预习课程;授课教师讲解完基础理论后,挑选几个较简单的章节,指导学生自主查阅教科书,并借助互联网、图书馆等平台进行预习;然后,让每组学生推选出一个代表来给其他同学讲解;最后,教师给予点评和补充,并回答学生的疑问。CBL(casebasedlearning)教学法:每次授课前,先给学生一个典型的心电图病例,布置他们提前分析讨论。结合临床鲜活的病例来讲解心电图,其优点是更加生动形象,有助于学生尽快掌握心电图知识[8]。笔者发现,采用此方法可以激发起所有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互动性,极大地活跃课堂气氛,也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3.3.2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要求每一名非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掌握心电图记录技术与重要心血管疾病的心电图特征。实践教学的安排可以与理论课同步———一堂理论课后紧跟着实践课,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上实践课时,让学生互相操作,每人做一份自己的心电图;在学习正常心电图、异常心电图时,可以与自己的心电图进行比较,以加深印象、巩固知识。

3.3.3课外学习

我校目前已有诊断学自主学习平台,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心电图图谱。学校应进一步开放心电图电子资源,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学习,教研室也可专门安排教师提供学习指导。此外,教师还可以建立基于QQ、微信等即时通信工具的互动交流群,将心电图教学计划、课件、心电图图库以及典型的心电图发到群共享;学生可以在群内交流学习心得,随时向教师提问。

3.4教师培训

教研室应加强教师培训,尤其是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带教老师不仅要熟练掌握本专业的教学内容,而且要学习掌握多种教学方法。教研室可发挥老一辈所倡导的“传、帮、带”传统,组织安排带教老师学习观摩老一辈教师授课,使其在比较、提炼和发展的基础上,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从而“青出于蓝而胜于蓝”[9]。此外,学校还可以派遣老师到国内外著名医学院校学习取经,以进一步提高其授课能力、(与学生的)沟通能力,并通过其他一系列举措组建一支爱岗敬业、教学能力强、专业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

3.5制作标准化课件

标准化课件加强了教学的同质性,有利于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明显提高教学效果。因此,笔者建议集整个教研室之力,组织优秀教师,根据每个专业的专用教材,结合心电图学最新动态,制作声音、图片、动画和文字有机结合的,符合该专业教学特点的课件。尤其随着临床电生理三维电解剖的发展,许多既往理解起来较抽象的心电现象,现在都可以转化为三维动画播放,从而可以变抽象为具体,突破了心电图教学的难点,全面降低了教学难度[4]。

3.6完善教学评价和反馈机制

教研室可基于各专业的教学大纲,构建适合该专业的、相对固定的教学评价体系。教学效果评价可分为平时成绩、理论考试成绩以及心电图读图成绩。缺乏反馈或反馈机制不佳的教学就如同看不到疗效的医疗一样,无法实施进一步的改进。教学主管部门应高度重视教学反馈,教务处、教研室可以建立基于网络的即时反馈机制,当堂课结束后让学生立即进行反馈评价,评价内容应包括老师的授课技巧、教学内容的难度等。为鼓励学生参与到教育教学改革中来,也可以将学生的反馈评价纳入“平时成绩”管理。及时的反馈一方面可以帮助发现学生的诉求,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带课老师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有助于提高学校教师整体的教学水平。

综上所述,心电图在临床医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面向广大非临床医学专业的心电图教学面临着诸多挑战。当代教师应该与时俱进,善于运用网络信息化工具,善于学习和借鉴教学经验,注重教学反馈评价,努力改进心电图教学方法;善于活跃课堂教学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善学习效果,努力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合格的高级医学人才[9]。

参考文献

[1]刘玺芳,王静,武杨,等.心电诊断学教学现状及改革措施[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2,33(5):97-98.

[2]李晓东,丁建浩,朱肖鸿,等.三维动画模拟心电图波形的制作与应用探索[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6,36(3):425-428.

[3]李小荣,张林忠,张凤祥,等.留学生心内科见习带教的实践体会[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1,10(3):314-317.

[4]李莉.不断改进心电图教学方法,提高临床医学生的心电图阅读技能[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12):985-986.

[5]高敏.心电图临床教学的几点思考[J].安徽医学,2012,33(10):1390-1391.

[6]王德国,张凤祥.三维电生理图在心电图理论教学中的应用体会[J].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2013,22(1):506-509,519.

[7]王德国,丁丁,汪源经,等.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的心电图教学体会[J].实用心电学杂志,2017,26(1):43-46.

[8]詹华奎,戴万亨,张泉,等.心电图教学改革的初步探索[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8,28(4):64-65.

[9]王登科,戴新文,朱继红,等.《人体解剖学》教学现状及教学模式改进与实践[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13,34(6):100-102.

作者:陈丽灵;李小荣;支晓卉;张凤祥;杨兵;陈红;李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