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临床医学基础强化班人才的培养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1设计和运行
1.1培养方案
总体上按照临床医学专业制定课程培养计划,学生毕业要求完全按照临床医学专业,能够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考试。但基础医学知识更为扎实、基础医学兴趣更浓,科研意识和能力较强。与一般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不同之处为:①与基础医学各学科和教师联系更为密切,为每位学生配备基础医学的指导教师;②开设基础医学科研创新、研究型学习的特色课程;③在生产实习阶段,取消“小科”实习,拿出3个月时间到基础有关学科实习,并要求完成毕业设计论文。
1.2学生选拔
①学生自愿报名,教师根据学生以往成绩、操行表现和外语能力进行初筛;②由教师和学生代表组成面试小组对学生进行面试;③入选学生单独形成班级建制,配备班导师,单独开课,并为所有学生配备基础医学指导教师。4届学生人数如下:2008级21人;2009级31人(含交流生3人);2010级23人(退出1人);2011级25人(退出2人)。
1.3学生管理
为每个班配备了班主任,每3-4名学生组成一个小组。每个小组配备有一名有科研课题的中青年骨干教师,担任他们的导师,实行全程导师制,随时辅导学生并指导参与科研训练,旨在有效地向学生提供帮助和实实在在的创新教育。
1.4特色课程
除按临床医学专业常规课程外,开设基础医学强化班特色课程。
1.4.1基础医学创新系列课程授课内容根据基础医学热点领域进展趋势和我院主要学科特点选定。主要内容包括: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组学———现状与进展;代谢综合征;寄生虫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防控;干细胞医学;古尸保护与研究;神经退行性变;衰老;法医学死亡时间的判定等。
1.4.2基础医学研究训练课程主要内容为基础医学研究常用技术,包括:科研的基本程序与原则;医学科研设计与科研项目申请;生物安全基本知识;基因工程技术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分子影像与分子探针技术;大体形态学研究技术;显微形态学研究技术;超微形态学研究技术;细胞生物学常用技术原理与应用;分子生物学常用技术原理与应用等。
1.4.3科学文献阅读与鉴赏由教师找出一篇在国际刊物上正式发表的医学学术研究论文,交由学生认真阅读并查阅相关资料。将学生分为三组:第一组负责陈述该论文的研究意义、主要技术路线和方法、观测指标、主要结果和结论;第二组主要发现该论文的突出优点、合理性和创新点;第三组主要发现该论文存在的不足、缺陷、错误或需要改进的地方。以辩论赛的形式,第二组合第三组分别作为正、反方,第一组作为裁判并总结。
1.5基础医学实时间3个月
学生3人1组到相关学科实习,不轮科。实习内容包括参与科研、教学活动、文献综述、技术训练、毕业实验设计。要求学生完成1份实验技术学习训练报告、1篇文献学习笔记或教学预讲、1份实验设计。
2创新与特色
2.1在临床医学专业基础上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强化学生的基础医学知识、技能和理念,培养学生对基础医学的浓厚兴趣和将来投身基础医学教育与研究的理想,早期接触科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更系统、全面地受到基础医学训练,感受科学研究氛围,接受严谨治学精神的熏陶,有意识地使这批学生向基础医学方向定向发展。
2.2考虑到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人生选择权,我们并不期望所有学生毕业时都会报考基础医学研究生,因此在注重强化基础医学的同时,并不封闭学生今后向临床方向发展的通道,这就给学生同时打开了通往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两扇大门。在制定培养方案时,保留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方案的主体内容,适当增加基础医学特色课程,在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开设基础医学特色课程和科研训练活动,从而免除了学生在今后深造方向和就业方面的后顾之忧。
2.3开办基础医学强化班比建立基础医学专业有更大的优势。少数高校开办基础医学专业,但生源和就业形势并不理想,学生在个性发展上缺乏应变空间,专业固化不利于学校根据社会需求进行灵活调整。基础强化班避免了上述诸多不利,顺应了学生的自主选择,为今后的及时、灵活调整保留了充分的余地。这种基础医学人才培养新模式系全国首创,是一条从源头上解决基础医学后继乏人的可行之道。
3效果和体会
从目前动态观察和反馈情况,基础强化班的学生自我认同越来越高,对基础医学表现出一定兴趣。每一届报名的学生逐渐增多,学生总体素质呈上升态势。但也暴露出一定问题:①强化班学生在价值观、学习成绩、参与创新活动的积极性、综合素质和能力方面,与平行其他班级学生比较,总体上未显示优势,该班的优势尚未体现;②2008级学生获得保研资格后报考我校基础医学的学生仅5人,与前一年没有基础强化班毕业生时相比较没有显著差异,基本上未能实现预期目标。分析原因,我们认为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2008年我校开始实行大类招生、第二年选择专业,选择权按第一年综合成绩排名依次进行。很多综合排名分数靠后的学生担心留在最后只有不喜欢的专业可供选择,而选择基础强化班可保证仍为临床专业,所以大部分报名的学生并非真正喜欢基础医学,应该说是出于功利的目的而选择了强化班。②多数学生对基础医学并不很理解,综合排名靠后,我们考虑到报名人数不多,没有进行面试,全部录取,故整体素质不是很理想。③进入临床阶段学习后,从事临床工作的优越性和实惠对他们的吸引力可能大大超过了从事基础医学的驱动力,故毕业时大部分还是选择了临床专业。④我们初次尝试此办学模式,一切都处于摸索之中,缺乏相应的经验,对学生的专业引导和影响力还不够强大。
4总结
虽然临床医学基础强化班的效果与短期作用目前尚不明显,但我们认为,基础医学强化班的总体思路和做法是进步的,所积累的经验和方法可推广到“卓越医师计划”的实施和长学制教育。要进一步提高办班成效,可考虑做以下改善:①进一步加强价值观培养和学生自我设计指导;②进一步加深学生与基础教师和学科的联系,让学生深度了解基础教师的追求、乐趣和自我成就感;③在设计上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更多机会获取成功的感觉;④期待学校政策和大环境的改善。
作者:秦晓群文建国张新平舒衡平单位:中南大学基础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