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盆底悬吊术对妇科病的治疗作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新式盆底悬吊术治疗张力性尿失禁及阴道前壁膨出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新式穿刺技术,将人工材料聚丙烯网片放置于阴道前壁和尿道中段后壁,对尿道形成有力的支撑,同时网片上托膀胱,使膀胱后角和尿道倾斜度恢复正常,维持盆底功能形态的正常状态。结果:术后3个月均恢复正常。术后阴道血性少量分泌物排出持续2个月仅4例,其余均表现正常。28例随访1~6个月均无阴道肿物脱出,增加腹压时无小便溢出,无尿频、尿痛、尿急和尿瘘。结论:新式盆底悬吊术治疗张力性尿失禁及阴道前壁膨出安全有效,并发症发生率低,是值得推广的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张力性尿失禁阴道前壁膨出前盆腔悬吊尿道中段悬吊
张力性尿失禁是女性较常见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多见于经产妇和老年妇女。表现为一般体力劳动或走楼梯、大笑、咳嗽、打喷嚏等腹压增高时出现尿液不自主的漏出,部分患者阴道内有肿物脱出,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活质量。据估计我国女性张力性尿失禁的发病率为14%~30%,求医者不到10%,到医院就诊者不到1%[2]。我院2005年10月~2007年10月采用尿道中段悬吊+前盆腔悬吊术治疗阴道前壁膨出Ⅰ~Ⅲ度伴或不伴张力性尿失禁患者,术后随访疗效显著。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收治阴道前壁膨出Ⅰ~Ⅲ度伴或不伴张力性尿失禁28例,年龄34~78岁,平均56岁,其中阴道有肿物脱出无张力性尿失禁6例,合并子宫Ⅰ度脱垂9例。病程6~38年,平均22年,其中15例已自然绝经,1例全子宫切除术后5年,产次1~5次,平均3次,均为经产妇。其中会阴部均有肿物脱出,躺平后肿物能回纳10例,伴尿失禁6例;不能回纳18例,均伴尿失禁。伴慢性阻塞性肺病1例。高危因素:年龄、结缔组织薄弱、分娩、肥胖、便秘、严重的盆腔器官脱垂、慢性阻塞性肺病等。
1.2诊断主要根据患者症状及妇科检查。检查时嘱患者屏气时,患者无排尿感而有尿液溢出。当腹压解除后溢出即停止,则为诱发试验阳性。对该类患者检查者用右手伸入阴道,中、示指置阴道前壁尿道两侧,指尖位于膀胱和尿道交接处,向前上将膀胱颈抬高,再行诱发试验。如无尿液溢出,即为膀胱颈抬高试验阳性。有阴道前壁膨出者,检查见阴道前壁形成球状物向下突出,达处女膜缘。仍在阴道内为Ⅰ度膨出,如阴道壁展平或消失,部分阴道前壁突出于阴道口外为Ⅱ度膨出,阴道前壁全部突出于阴道口外为Ⅲ度膨出。
1.3手术方法
1.3.1单纯阴道前壁膨出者尿道置气囊导尿管扩充气囊,查清尿道以及膀胱底与宫颈交界位置。下拉宫颈将生理盐水注入阴道前壁黏膜下,膀胱底与宫颈交界处向上,用电刀倒T形切开阴道前壁黏膜。分离上推膀胱后向两侧分离膀胱阴道间隙,达双侧耻骨降支。将穿刺锥从左侧平尿道口旁开4cm皮肤处经坐骨棘闭孔穿出阴道,取人工材料聚丙烯蝶形网片3.0cm×10.0cm。网片同侧2个角上10号线牵引,经穿刺针牵引至皮肤外。右侧相同方法处理,调整网片松紧适中,向两边牵拉网片至网片丝线略变形即可。并将网片下端分别与膀胱宫颈筋膜及双侧主韧带固定,上端与膀胱颈筋膜固定,剪除多余阴道壁组织,2/0可吸收线荷包缝合阴道筋膜,连续锁边缝合阴道壁。
1.3.2阴道前壁膨出伴张力性尿失禁者在阴道黏膜下和尿道旁沟注入生理盐水进行水分离。尿道口下方约1.5cm处正中切开至膀胱颈部位阴道前壁的黏膜,向两侧分离阴道壁达尿道两侧深部45°方向。充分暴露耻骨降支,将穿刺针经闭孔于左侧平阴蒂旁开4cm处穿出皮肤,牵引出10号丝线。右侧相同方法处理,取人工材料聚丙烯扁长方形网片1.0cm×10.0cm,2个角与10号丝线固定,向外牵拉10号丝线,调整网片松紧适中(向两边牵拉网片至网片丝线略变形即可)。2/0可吸收线荷包缝合阴道筋膜,连续锁边缝合阴道壁。剪除露出皮肤多余丝线,阴道内放置凡士林纱条,术后留置导尿管。术后处理:术后常规单联抗生素消炎治疗3天,会阴清洁护理,术后2~3天拔除导尿管,督促小便自解。术后2个月禁止性生活。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