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毒蕈中毒范文

毒蕈中毒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毒蕈中毒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毒蕈又称毒蘑菇,俗称野生蕈。农村地区自采新鲜野生蕈食用者较普遍。食用毒蕈可导致中毒,严重者可致多脏器损害,甚至死亡[1]。因毒蕈所含的毒素不同,引起中毒的临床表现也不尽相同。对我院2003年1月~2007年9月收治因食用新鲜野生蕈而中毒的患者进行临床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65例患者,其中,男36例,女29例,年龄14~68岁,平均(38.12±16.23)岁。所有患者均根据有食用野蕈史、用餐后多人发病且具有类似症状及流行病学调查而作出诊断。食用毒蕈种类不详,均为新鲜蕈烧后食用,食用量难以准确估计。从食用毒蕈至就诊时间1~5d。既往身体健康。

1.2临床症状及体征

服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呼吸困难2例(3.08%),胸闷、心悸16例(24.61%),上腹部疼痛64例(98.46%)。体格检查:体温正常48例(73.85%),异常17例(26.15%,37.2~38.6℃);血压正常29例(44.61%),异常36例(55.38%,145~180/90~110mmHg)。意识清楚,两肺均未见异常。心脏:HR20~90次/min,早搏8例。腹部体征:多为中上腹部轻压痛,无反跳痛。肝、脾均未触及肿大,肝区叩痛15例(23.07%)。双肾区无叩痛。未出现溶血、精神异常。

1.3实验室检查

1.3.1血常规红细胞、血红蛋白均正常,白细胞正常16例(24.61%),异常39例(60.00%,WBC11.2×109~24.6×109,N76.3%~92.6%),尿常规:正常44例(67.69%),异常21例[32.30%,尿蛋白(+)~(+++)、潜血(+)~(++)],大便常规均正常。肾功能正常58例(89.23%),异常7例(10.77%,BUN7.7~14.7μmol/L,Cr120~722μmol/L)。肝功能正常22例(33.85%),异常43例(66.15%,AST40~657U/L,ALT92~403U/L);血清心肌酶正常50例(76.92%),异常15例(23.08%,CK106~40000U/L、CK-MB84~875U/L,LDH1379~7186U/L,α-HBDH762~1349U/L)。其中肝、心、肾均有损害的20例(30.77%)。

1.3.2心电图正常12例(18.46%),窦性心动过速45例(69.23%),ST-T段压低6例(9.23%),频发室性过早搏动8例(12.31%)。

1.4治疗

1.4.1常规治疗所有病例均给予催吐、洗胃,补液以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维生素C,同时积极施以对症治疗。

1.4.2解毒治疗二巯基丙磺酸钠0.125g肌注,2次/d,3~9d;生理盐水250ml+谷光甘肽1.2g静脉滴注,1次/d,3~9d。

1.4.3血液灌流+血液透析20例多脏器受损的患者都在入院后24h内行血液净化治疗,1次/d,每次根据病情治疗2~4h,疗程2~5d。有肾功能受损严重的同时进行血液透析治疗。

1.4.4呼吸机治疗2例呼吸困难,出现呼吸停止,行气管插管,呼吸机控制通气。

2结果

痊愈50例(76.92%),好转11例(16.92%),自动出院3例(4.61%),死亡1例(1.54%),平均住院时间6d。出院时肝、肾功能和血清心肌酶恢复正常。

3讨论

毒蕈种类繁多,我国有80多种,其毒素成分为含有数个氨基酸的多肽,属中分子物质,主要毒素有毒蕈碱、类阿托品样毒素、溶血毒素、神经毒素、肝毒素。由于每种毒蕈含一种或多种毒素,故临床中毒症状比较复杂。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胃肠炎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中毒性肝炎型(肝肾损害型),以中毒性肝炎型最为严重[2]。本文65例中毒者,均有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表现为胃肠炎型;中毒性肝炎型43例(66.15%),肾损害型7例(10.77%),血清心肌酶异常15例(23.08%),而肝、心、肾均有损害者20例(30.77%)。从本文可以看出,食用毒蕈中毒多有胃肠道症状,表现为胃肠炎型;肝脏仍是受损的主要器官,与吴世林等[3]报道相符。本文有血清心肌酶异常15例(23.08%),与文献[2]报道不同。65例中毒者未出现神经精神型和溶血型,与陈云兵等[4]报道一致。在这65例中毒者中,20例有肝、心、肾的损害,属混合型,任成山等[5]早有这方面的临床研究。本文有2例呼吸困难者出现了呼吸停止,用呼吸机控制呼吸,为呼吸肌麻痹所致,应为神经损害型。

血液灌流是血液借助体外循环,通过灌流器(吸附剂)清除外源或内源性毒物的方法。本组所采用的HA型树脂灌流器以大孔高分子树脂为吸附剂,主要吸附分子量为0.5~5ku的物质,特别对与蛋白质结合紧密或脂溶性强的物质吸附力强。蕈毒毒素多为中分子物质,在本吸附剂吸附范围之内。患者入院后早期进行血流灌流,可使血液中毒素含量迅速降低,减轻对靶器官的损害[6]。结合本组病例的治疗总结,血液灌流对毒蕈中毒早期患者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一般要求在24h内接受治疗,最好能在8h内进行血液净化治疗。

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