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中医芳香化浊法治疗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属于祖国医学“胸痹”范畴,严重地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笔者自2007年1月~2008年12月用芳香化浊法治疗冠心病48例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48例均为门诊病人,均依据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内科学》(第5版)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和诊断标准[1]进行诊断,中医诊断辨证分型标准参考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中药新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医证候诊断标准诊断[2],符合痰阻心脉证。其中50~59岁11例,60~69岁25例,70岁以上12例,平均年龄65.3岁。
1.2治疗方法:采用芳香化浊法。基本方:丹参15g,木香10g,苏梗15g,半夏15g,瓜蒌30g,石菖蒲20g,枳实10g,檀香9g,郁金12g,陈皮15g,川芎12g,赤芍15g,白芍20g,炙甘草9g。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两次服用;10天为1个疗程,连续观察3~4个疗程。
1.3疗效判定标准:参照1998年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心绞痛及心律失常座谈会“冠心病及心电图疗效评定标准”[3]。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心电图与治疗前相比恢复正常;有效:症状较治疗前减轻;心电图有改善;无效:症状及心电图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改变。
2结果
显效33例,68.8%;有效9例,18.7%;无效6例,12.5%。总有效率为87.5%。
3病案举例
例1:患者,男,78岁,初诊日期2008年4月17日。主诉:胸痛5天。现病史:患者有冠心病史4年,平素服用中西药病情一直稳定,5天前,因生气后突发心前区不适、胸痛到医院诊治。心电图示:心肌缺血,S-T段下降0.05mm,房性早搏部分形成二联律,短阵房速。考虑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收住上级医院治疗。入院后行冠状动脉造影示3支病变。给予输液及口服扩冠、降脂、降压、抗凝治疗,但病情仍不稳定,出院后仍频发胸痛气短。家属陪同再次我院中医会诊,见病人仍阵发性心前区不适,胸痛向后背放射,气短、咳嗽,舌暗红苔白厚腻,脉弦滑偶结代。中医诊断:胸痹;证属:痰阻心络,心脉痹阻。治则:芳香化浊通脉,兼以活血化瘀。方药:丹参15g,木香10g,陈皮10g,紫苏梗15g,半夏15g,瓜蒌20g,石菖蒲20g,藿香15g,枳实10g,檀香9g,郁金12g,桃仁10g,红花10g,川芎12g,赤芍15g,姜黄10g,水蛭10g,乳香3g,炙甘草9g。上方服用10剂后,病情好转,胸痛、气短的症状减轻,发作次数减少,白腻苔已减退,舌暗红,脉弦滑。药已中的,继服20剂后,症状俱减,病情稳定。
例2:患者,女69岁,初诊日期2007年7月8日。主诉:胸闷气短伴阵发性心前区闷痛1年,近日加重。倦怠乏力,食欲不振,寐差,舌暗苔白腻,脉结代。既往有冠心病房颤病史20年。心电图诊断:心肌缺血,房颤,一度房室传导阻滞。长期服用长效消心痛、异搏定、利降平、阿司匹林,病情仍不稳定,欲配合中药治疗。中医诊断:胸痹(痰浊阻络,心脉痹阻)。治则:芳香化浊通脉,兼以益气活血化瘀。方药:丹参15g,木香10g,紫苏梗15g,黄芪30g,远志20g,酸枣仁20g,半夏15g,瓜蒌20g,石菖蒲20g,枳实10g,郁金10g,桃仁10g,红花10g,川芎12g,赤芍15g,陈皮15g,焦三仙30g,水蛭10g,炙甘草9g。上方服用10剂,病情好转,已无胸痛、胸闷,仍有气短,原方加党参30g、黄芪60g,连服30剂后,临床症状明显好转。
4讨论
冠心病相当于中医的“胸痹”,基本病机是本虚标实,本虚以心气虚、心阳虚为多见,标实主要是痰浊、血瘀、气滞,常常虚实互见。以往对冠心病的研究主要侧重于血瘀、气滞等证型,而对痰浊的研究则较少。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和生活习惯的改变,痰浊在冠心病的防治方面的重要意义越来越受到重视。由于长期过食肥甘厚味,如高脂肪和糖类等高热量的饮食,同时由于活动过少、起居失常、损伤脾胃,使脾的运化功能受损,津液代谢障碍,以致水谷不能输布转化为精微为人体利用,聚湿生痰浊,痰浊阻碍气血的运行,心脉阻塞,导致病变的发生。现代医学研究已经证明,脂代谢紊乱与心血管疾病发病有很强的相关性,高脂血症是冠心病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并且有学者认为现代医学的高脂血症可视为血中痰浊的微观反映,血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可以认为是高脂血症痰浊的物质基础[4]。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产生的首要因素,属于“痰浊”范畴。由于痰浊凝结,留而不去,滞于血中结于管壁,形成固定不移、有形的斑块,致使管壁增厚,管腔狭窄。这一点现代医学研究也得到证实,由于过高的血脂损害血管壁,使血管壁平滑肌细胞演变成泡沫细胞,形成动脉粥样斑块,也即中医所说的痰浊黏滞于动脉之内,留而不去,凝结成块的过程,继而导致动脉管腔狭窄,动脉壁失去原有的光滑度,高黏高凝的血液在涩滞的血管中流动,进一步加重了血流的缓慢和对血管壁的损伤,导致血液循环的凝滞不畅。有学者对126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中医证候的分类的研究[5],结果显示痰浊证类高达63%,这也从临床角度上证实了痰浊和冠心病的密切关系。因此在治疗上应以醒脾、健脾为主,兼以化湿、活血,所以笔者在临床上选用芳香化浊的药物以健脾除湿,兼以活血化瘀,达到驱邪、扶正、通痹的作用,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方中菖蒲、紫苏梗芳香化浊;半夏、瓜蒌开胸化痰;丹参、郁金理气活血;木香、枳实、檀香、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水蛭、川芎、赤芍活血化瘀;白芍、炙甘草缓急止痛。笔者在临床中遇到冠心病患者以胸闷、心悸、苔厚腻、脉滑为表现的常以此方取效,如有胸中刺痛,属瘀血较重者可以加桃仁、红花、乳香。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方中陈皮含的磷酰橙皮苷可降低实验性高脂血症兔的血清总胆固醇;水蛭对实验性高脂血症架涂有降脂、明显消退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丹参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增加冠脉血流量作用,从而增加心肌的血氧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