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探析小儿护理中静脉留置针的临床价值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研究小儿护理中应用静脉留置针的临床价值。方法将于本院儿科行静脉留置针治疗的患儿中抽出82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行临床分析。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针对其静脉留置针性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对应值低(12.15%<34.02%);观察组静脉针留置时间及疼痛评分均较对照组对应值优;观察组穿刺成功率较对照组对应值高(92.68%>73.17%),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行静脉留置针治疗患儿给予针对性护理措施,有效降低其不良反应的同时有利于缓解其机体自述疼痛感,且患儿穿刺成功率高,为其后续治疗流程的有序开展奠定良好基础,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关键词:小儿护理;静脉留置针;临床价值
小儿静脉留置针是儿科临床护理中常见的一种技术操作,医护人员勇敢利用其留置时间长、套管柔软、操作简单、保护血管、无反复穿刺痛苦等优点来解决以往头皮针置入造成的临床问题,是提高患儿治疗效果的有效措施[1]。此外,小儿静脉留置针适用性高,患儿行药物治疗、临床急救、重复给药、营养供给等处理操作时均能借助此类方法来完成,从而满足其治疗需求,目前此类治疗操作的应用价值已被临床所认可[2]。有相关研究报道表明,静脉留置针一般情况下可在人体内滞留3d,但患儿在静脉留置针置入后常受其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及静脉针固定不牢和易出汗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促使其针管脱落等现象常有发生,一定程度上会缩短其管道留置时间,降低患儿整体治疗效果[3]。故如何有效解决患儿此类问题也是现今临床尚待解决的问题之一。近年来,临床指出针对患儿应用静脉留置针治疗过程中加以针对性护理措施干预,以延长其静脉针留置时间,从而保证患儿治疗效果和降低其不良反应发生率,其护理效果目前已被临床所证实[4]。综合上述观点,本次研究现将于本院行静脉留置针治疗的患儿中抽出82例作研究对象行临床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以随机抽选的模式将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于本院儿科行静脉留置针治疗的患儿中随机抽出82例,按照不同的护理方法,平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其中,对照组男26例,女15例;年龄5个月~10岁,平均年龄(5.48±2.36)岁;病症类型:高热惊厥15例,小儿腹泻病14例,肺炎12例。观察组男24例,女17例;年龄6个月~9岁,平均年龄(5.23±1.88)岁;病症类型:高热惊厥12例,小儿腹泻病15例,肺炎14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儿选择常规护理,如病症监测、常规输液、病症及时处理等措施。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以静脉留置针针对性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具体流程如下所示:①治疗方案评估:患者行静脉留置针放置前,护理人员需结合其全身皮肤、肢体活动情况、具体病情及用药配伍禁忌来进行综合性评估,以保证患儿留置针放置的合理性和治疗方案的科学性。此外,护理人员还需对患儿家属着重讲解静脉留置针应用的相关知识,如应用优势、注意事项及会引发的并发症状,便于患儿出现其他并发症状时其家属能做好心理准备,最大程度上降低护患纠纷问题的发生率。②心理护理:患儿穿刺前,护理人员通过落实健康宣教措施来缓解其家属担忧、焦虑等负面情绪,以引导其积极参与患儿护理中,同时针对部分能进行正常交流的患儿积极给予肯定和鼓励,以提高其治疗信心和稳定患儿对静脉留置针穿刺存在的恐惧、害怕心理。③穿刺部位的合理选择:护理人员在对患儿进行穿刺操作时,需结合其实际情况来选择合理穿刺点,如患儿头部、手部、足部等,最大程度上满足其治疗需求,接着穿刺所需的静脉血管均以弹性良好、粗直适宜标准为宜,最后在穿刺过程中应当明确区分开动、静脉间的差异性,避免出现混乱现象影响患儿一次穿刺的成功概率。其中,患儿若出现哭闹现象时,其静脉血管大部分是以蓝色凸起为临床表现,故护理人员可针对此类现象进行有效穿刺。④穿刺手法:护理人员在穿刺前应当结合患儿体质进行血管选择,同时在其血管穿刺处剔除干净毛发和落实消毒处理工,然后在保持患儿穿刺部位维持紧绷状态情况下,选择其小鱼肌作支点,对套针管回血胶两侧用拇指与食指握紧,保证穿刺手势的稳定性,接着将针头调整与皮肤间的倾斜角度为15~30°来进行静脉血管穿刺,在患儿管道中出现回血现象时立即调整穿刺角度为5~10行,后将针头刺入深度提高1~2mm,并将针芯退出约5mm长,以患儿穿刺方向为途径直至送入其外套管中,在静脉留置针完全进入其血管中,将针柄稳定住来拔出针芯,最后将止血带松开后取透明敷贴进行稳定,遵循医嘱来调节合理滴速。⑤置入后护理:患儿成功置入留置针后,护理人员需及时对其局部位置落实相应保护措施,并加大监测其静脉管留置是否出现异常问题,如渗血、潮湿、渗液、脱落、污染等,同时叮嘱患儿家属一同配合监督,并告知其患儿输液过程中的相关注意事项,避免造成管道脱落或穿刺点渗血问题,以保证其输液流程得以顺利进行。
1.3观察指标
观察统计患儿护理期间出现的药液渗出、导管堵塞及静脉炎等不良反应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发生例数/总例数)×100%。采取视觉疼痛评分量表(VAS)对患儿静脉针留置后自述出现的机体疼痛感进行评分,分值越高表明患儿机体疼痛感越为显著,同时记录患儿静脉针留置时间及穿刺一次成功例数,穿刺成功率=(成功例数/总例数)×100%。1.4统计学方法本研究中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行t检验,以“x±s”表示;计数资料行c2检验,以率(%)表示,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对应值低(12.15%<34.02%),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5.54,P<0.05),见表1。2.2两组患儿静脉针留置时间及疼痛评分比较观察组静脉针留置时间及疼痛评分均较对照组对应值优,且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患儿穿刺成功率比较
观察组穿刺成功例数38例,成功率为92.68%;对照组成功穿刺例数30例,成功率为73.17%。组间数据比较,观察组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对应值,且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5.51,P<0.05)。
3讨论
本次研究针对行静脉留置针治疗患儿主张选择针对性护理措施进行干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针对性护理)不良反应发生率、静脉针留置时间、疼痛评分及穿刺成功率均较对照组(常规护理)对应值优(P<0.05),与曹秋花等[5]一文中的相关数据大致相符,表明此类方法存在较高可行性。针对患儿落实的静脉留置针护理措施中,治疗前方案综合评估有利于保证患者留置针放置的合理性和科学性,避免其针管留置与患儿实际情况不符而促使其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提高,造成医患矛盾问题加剧;心理护理有利于稳定患儿及其家属情绪,以促进其治疗流程的有序展开;选择合理的穿刺部位能有效提高针管患儿穿刺的成功概率,从而满足其治疗需求和达到治疗目的;规范护理人员的穿刺手法,通过剔除毛发等措施和避免反复穿刺等措施来有效降低患儿机体疼痛感,以减少护理人员工作负担;置入后护理通过落实患儿治疗期间的监测工作,避免管道脱落或穿刺点渗血问题对其治疗效果造成过度影响[6-7]。因此,将上述方法用于患儿静脉留置针治疗护理中,是保证其整体治疗效果和改善护患关系的有效措施[8]。综上所述,患儿行静脉留置针治疗过程中给予针对性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机体自述疼痛感及穿刺成功率均得到显著性改善,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丽,王爱玉,黄燕芳.儿科静脉留置针应用问题分析与对策[J].中国医药科学,2016,6(14):91-94.
[2]池洪丽.探讨综合护理在小儿静脉留置针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24):195-197.
[3]关舒文.分析静脉留置针在循环科中应用的护理方法[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5):200.
[4]王红军.持续质量改进(CQI)在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36):3-5.
[5]曹秋花,王书霞.分析静脉留置针在儿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情况[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7(15):160-161.
[6]宋菲.护理干预对减少小儿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护理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20):193-194.
[7]刘媚,戴锦.风险管理在新生儿静脉留置针护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25(14):162-164.
[8]蒋雯雯.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患儿静脉留置针静脉炎的影响[J].当代临床医刊,2017,30(6):3494-3495.
作者:李娟 单位:萍乡市妇幼保健院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