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临床护理人员人文关怀能力研究范文

临床护理人员人文关怀能力研究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临床护理人员人文关怀能力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临床护理人员人文关怀能力研究

关怀是人性的本质。护理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的一项医学服务活动。关怀是护理的本质,是护理的核心思想,是护士必须具备的执业能力。当今医疗越来越依赖先进技术,使得部分医务人员缺乏人文关怀精神。护理工作的基本职能是关怀和照顾病人,护理人文关怀能力则是护理人员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被视为临床护理人员的一种特殊能力。将人文关怀运用于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过程中,与技术操作本身相比更能表达对病人的关怀,使其感受医院的温馨,体现护理服务质量,促进疾病的康复。临床护理人员人文关怀能力研究已经成为目前护理研究的重点,因此有必要将国内外这方面的研究状况作一综述,为研究者提供参考。

1临床护理人员人文关怀能力的内涵

护理人文关怀是护理人员应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帮助病人恢复或保持健康的一个过程。人文关怀能力包含于护士人文关怀品质。具体地讲,人文关怀能力是护士秉承人性、德行,融体力、智力、知识、观念、情感、态度、意志为一体的内在修养,外化为自觉地、创造性地服务于病人的实际本领与才能,是综合护理能力的核心能力之一。这种能力涉及护士的专业知识结构、工作经历和价值观。优质护理服务在我国提出并被不断深化,因此提高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能力已成为医院尤其是护理管理者迫切需要解决的实践问题。张丽华等认为,提高护理人员人文关怀能力应着重做到切实的尊重他人,及时提供护理服务,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掌握有效的心理支持方法,培养共情能力。

2临床护理人员人文关怀能力研究的意义

2.1体现护理本质的需要护士人文关怀能力是优质护理服务的必要条件。医院护理管理者应重视影响人文关怀能力的因素,并采取有效措施提升护士的人文关怀能力,全面提升护理质量和护理服务水平,保证优质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2.2对于护士自身的发展至关重要护士的人文关怀能力是护士必须具备的职业能力,是护士内在修养外化的表现。具备与否直接影响到护士今后能否成为一名优秀护士。

2.3具有现实意义在临床实践中实施人文关怀,可以减少不和谐因素,利于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提高病人的满意度。曹剑虹对儿科护理中实施人文关怀的意义进行了研究,认为人文关怀能力可以有效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儿及家长的满意度,并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建议在儿科病人的临床护理中推广使用。

3临床护理人员人文关怀能力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陈芬荣等认为,国内护理人员的关怀能力总体呈一般状态,略低于国外。阮满真等对综合性ICU护士的人际沟通与合作能力、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与学习创新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认为综合性ICU护士的以上能力均需要进一步提高,并分析了可能与ICU封闭的环境、紧张的工作氛围和繁重的抢救治疗任务有关,这样的环境使得护士将自己的工作重点放在完成抢救和治疗任务上而忽略了以上能力的提高。褚梁梁等研究了无陪护模式病房与普通病房护士的人文关怀能力,结果显示两者的人文关怀能力并没有差异。相关研究认为,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能力并非与生俱来,而是需要在后天环境中不断养成。护士人文关怀能力的提高,首先得对关怀,尤其是人文关怀这一概念具有清晰的认识。有了清晰的认识,才能采取相应的关怀措施,从而真正落实优质护理服务。

为使临床护士具备清晰的认识和相关的理论、实践知识,必要的学习和培训是需要的。通过培训可以提高护士的人文关怀能力,目前,我国对护理人员人文关怀能力尚缺乏系统的培训。部分护士尤其是新护士对人文关怀的理论学习很少,不明白人文关怀的内涵及其价值。可喜的是,护士已经意识到多元化的教育方式对于提升人文关怀内涵及价值的认识很有帮助。由于我国开展护理人文关怀的时间较国外晚,尚未建立适合我国文化背景下的相关关怀理论,甚至国内绝大部分专科院校尚未开设相关的课程,医院缺乏有关护士人文关怀能力的培训。临床护理人员人文关怀的措施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有护士表示不懂倾听技巧,沟通交流过程中会出现用词不当的现象。尽管如此,我国的护理研究人员还是做了很多努力。张金华等从人文关怀能力的系统培训角度出发,重点阐明了护理管理者需要与时俱进,需要重新审视当前的医院护理管理制度,着重进行护士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为完善系统培训,相关的人文关怀课程及培训策略的制定应得到加强,医院应该营造出良好的人文关怀氛围,鼓励护理人员践行人文关怀,并可尝试将人文关怀能力纳入护士绩效考核,作为晋升职称、聘任职务、评选优秀护士的重要考核内容和依据,最终促使护士将人文关怀内化为自觉行为。高青等通过举办讲座、组织集体学习,采用多种授课模式对临床护士进行了为期半年的人文关怀理念规范化培训,结果表明护士的人文关怀能力得到显著的提高,但具体的策略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高青等对不同年资的护士培训做了较为详细的研究,认为低年资护士要重点强化人文关怀相关基本知识,使其树立人文关怀理念,而高年资护士的人文关怀主要体现在专科护理和个案护理服务中。吴香花等组织了人文关怀经验分享会,这一形式明显提高了护士的人文关怀能力,有利于护患关系的和谐。陈芬荣等认为,护士人文关怀能力与年龄、工龄、职称呈正相关,即随着年龄增长、工龄增加和职称晋升,护士的人文关怀能力随之增强。国外学者对学生和医生进行了人文关怀有关的沟通交流培训,发现训练后这些人员具有更好的关怀态度,可以使病人出现好的结局。Rivero等从护士、病人和研究者的角度着手,发现病人希望被具有人文关怀能力的护士照顾,所以具备较强的人文关怀能力的临床护士可以更好地满足病人的需要。此外,作者也认为护理人文关怀必须建立在当今科学技术基础上。Rivero等也研究了护士、病人和研究者对人文关怀的理解,发现三者的理解不尽相同,提醒后续研究者可以从不同角度展开研究。Miller等的研究认为:人文交流、人文决策和人文行为是人文关怀的核心要点;培养人文精神已成为医学人群和整个社会的优先发展目标;如果没有养成人文主义习惯,那么对于医学文化来讲人文主义精神仅仅停留在表面;践行人文主义习惯需要掌握社会科学、心理学、文化理念知识,需要具备灵活的应变能力和清晰的自我意识,以及要有利他主义精神;培养人文精神的最终目的是使人文主义习惯成为一个人的无意识行动。

4临床护理人员人文关怀能力的相关影响因素

4.1学历因素研究显示,护理人员的学历越高,其人文关怀能力越强。这与柏晓玲等的研究结论不同。柏晓玲等[22]的研究结果显示,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能力与学历尚不能认为存在相关关系,还分析了造成研究结果不同的原因,认为可能与研究者所在省份的护理高等教育开展较晚,护士主要以中专和专科学历为主有关。

4.2年龄、工作年限因素研究显示,护理人员人文关怀能力随着年龄和工作年限的增加而增强。其中,工作2年~3年的护士要比工作1年的护士具有较强的人文关怀能力。但是,年龄到达一定程度以后护士的人文关怀能力反而呈现下降趋势。柏晓玲等对50岁以上至退休期间的护士进行了研究,发现他们在与病人及家属的沟通中会出现不冷静、不和谐的现象,可能是因为生理原因出现了职业倦怠和情绪波动。高年资护士或许因为长期从事临床基础护理工作,成就感下降,职业期望偏低,久而久之就忽视了人文关怀护理。

4.3职称和职务因素护士人文关怀能力随着职称晋升和职务提升而增长。承担过临床护理教学任务和护士长职务的护理人员人文关怀能力要比没承担过的护理人员高。

4.4婚姻、生育因素已婚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能力强于未婚护理人员。可能与结婚后生活较为稳定使之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与病人的沟通交流上有关。有子女的护理人员其人文关怀能力高于没有子女的护理人员,可能与生育后母性所具有的自然关爱天性得到释放有关。

4.5父母、同事、领导等外界关怀程度研究显示,外界关怀程度越高,护士的人文关怀能力就越强。这表明护士的劳动成果需要得到外界的认可,并且外界的认可和支持会更加激励护士很好地践行人文关怀。

4.6培训和教育因素培训和教育可以提高临床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能力,使之成为护士的价值观和内在信念。

4.7不同聘用形式的因素正式在编的护士人文关怀能力较人事、合同制护士高,可能与正式编制护士工作稳定,能更好地投入到护理工作中有关。

4.8宗教信仰因素有宗教信仰的护理人员人文关怀能力较强,可能与宗教倡导积德、行善的理念有关。

4.9护患双方因素万恒静等[4]对精神科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认知行为与状况进行了调查,精神科病人因为疾病和用药的关系存在着住院综合征(孤僻、懒散、少语、少动、退缩等),因此护士很少根据病人病情进行全面沟通和健康宣教。提示护士的人文关怀能力与所在科室可能有关。

4.10医院级别、性别、独生子女与否因素柏晓玲等的研究表明,护士的人文关怀能力与以上因素目前尚不能证明有相关关系。这与Haidet等的研究不同,后者认为女性比男性具有更高的人文主义精神评级,不过作者分析了可能是所选择的病人以女性为主出现了系统误差。

5临床护理人员人文关怀能力测评量表的研究

临床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能力可以测量。国外已经研究出多种用于测量护理人文关怀能力的工具,其中较为常用的有关怀能力量表(CaringAbilityInven-tory,CAI)和关怀效能量表(CaringEfficiencyScale,CES)[27]。临床以CAI使用最多,包括耐心、理解和勇气3个维度,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国内研究者在参考和借鉴国外量表的同时结合我国文化背景制定出了较为合适的测量工具。黄弋冰等研制的护生人文关怀能力量表,包括8个维度45个条目,分别是灌输信念和希望、健康教育、人道利他价值观、科学解决健康问题、协助满足基本需要、提供良好环境、促进情感交流和帮助解除困难,量表用Lik-ert5级计分法。高青等在黄弋冰编制的护生人文关怀能力量表基础上增加了一个维度即心理护理,从而编制成临床护理人文关怀能力量表。该量表亦采用Likert5级评分。可用于对临床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能力进行评价。

柏晓玲等构建了护理人文关怀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含调查对象人口学特征和护理人文关怀能力评价表两部分。其中,护理人文关怀能力评价表共有8个维度(认知能力、共情能力、心理支持能力、礼貌行为能力、礼仪行为能力、诚信护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构建和谐能力)、59个条目。该体系与中国文化紧密结合,具有客观、系统和可操作性,适用于护理人员人文关怀能力的自我定性评价。刘于皛等编制的护士人文关怀品质量表,包含人文关怀理念、人文关怀知识、人文关怀能力和人文关怀感知4个维度。其中的人文关怀能力维度可以单独拿出,为设计问卷提供参考。

6小结

国外对护理关怀的研究起步较早,研究更加深入。国内对护理人员人文关怀的研究比国外晚,但近几年已成为护理人文领域研究的热门课题之一。临床护理人员直接面对病人,其人文关怀能力直接影响到病人满意度,对于成功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起着重要的影响。目前,阻碍对护士人文关怀能力展开系统研究的因素主要是缺乏适合我国文化且信度、效度较高的测量工具。所以,量表的研制仍是今后的研究重点。临床护士人文关怀能力的影响因素仍需进一步研究,研究中要注意排除样本选择导致的系统误差。研究者可以从病人或者护士的角度出发展开研究,也可以着眼于提高临床护士护理人文关怀能力的措施等。

作者:范卢明  梁桂仙 官庆妮 王其恩 单位: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