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静脉注射渗漏性血管损伤原因及防护措施范文

静脉注射渗漏性血管损伤原因及防护措施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静脉注射渗漏性血管损伤原因及防护措施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静脉注射渗漏性血管损伤原因及防护措施

【关键词】静脉注射;血管损伤;防护

静脉注射主要是通过静脉用药的途径,将药物快速输送到全身,以达到治疗疾病、抢救危重患者的目的,是护理人员主要的护理技术操作之一。在静脉注射操作流程中,常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药物渗漏血管周围皮下组织中,轻者可引起局部肿胀、疼痛;重则可致红斑水疱,静脉炎及局部组织缺血性坏死,甚至可引起肢体组织功能性障碍。这样既增加了患者的痛苦,耽误了治疗时机,给患者经济与精神上造成很大影响。为减少与避免药物外渗对人体所造成的损伤,必须寻求有效的防治措施,值得广大护理人员关注与探讨。现将静脉渗漏性血管损伤的主要原因及相关防护措施综述如下,为临床护士提供参考,以达共进共勉之目的。

1渗漏性血管损伤的原因分析

1.1机械性因素机械性损伤是由于静脉操作技能较差及工作不谨慎所致。(1)多由于穿刺时进针的深度掌握不好,致穿刺针头斜面未完全进入血管使药液顺着刺破的血管壁向外渗漏至皮下组织中。(2)穿刺针头在血管内来回进退,探索性的寻找血管而损伤血管壁引起渗漏发生。(3)多次反复在同一条血管部位进行穿刺,使血管壁受到损伤未得到修复又遭刺激作用下致药液外渗。(4)选择血管时未细心琢磨即随便选择了细小、弯曲或关节活动部位的血管进行穿刺,以致穿刺失败后引起局部组织渗漏肿胀的发生。(5)操作中的力度不均:如松止血管、松拳、松开关活塞时动作幅度过大而带动针头刺破血管壁引起药液外渗。(6)输入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滴速过快和加压输液压力突增,以及大量输液超过2500ml以上者,由于静脉管壁承受不了过大的压力而致药液外渗。(7)推药时针头固定不牢而使针尖从血管内滑出到血管外使药液外渗。(8)输液拔针时按压部位不准确及忽视患者心理护理,造

成患者不合作等均是引起渗漏性血管损伤的机械性条件。据有关人士不完全统计,其发生率为穿破血管占38.7%,患者躁动致针头滑脱占19.4%,因患者长期局部组织缺血缺氧致血管通透性增高,以及在肢体末梢部位;如手足背、内踝等处穿刺输液所占比例为41.9%。

1.2机体自身因素指机体全身状况及局部血液循环发生改变;如各种原因引起休克的患者,全身患DIC的患者,严重酸碱平衡失调等各种原因所致缺血缺氧情况下,因机体代谢功能发生异常改变,使血管通透性增加。慢性老年性心血管疾病引起血管硬化,以及老年人血管脆性增加均是造成渗漏性血管损伤的原因。

1.3药物因素主要有药物的理化因素;如药物的酸碱度,药物因代谢功能所产生的影响。

1.3.1高渗溶液如20%甘露醇、50%葡萄糖等高渗药液渗漏到皮下组织间隙后,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将细胞内液的水分吸出,导致细胞脱水、变性、死亡,致组织发生坏死。

1.3.2收缩血管药如去甲肾上腺素、重酒石酸间羟铵、多巴胺、阿拉明等药物外渗后致毛细血管收缩,使药液不能顺向流入,而反流至毛细血管网引起毛细血管床强烈收缩致局部组织缺血缺氧,进而发生肿胀、苍白等病理改变,如持续不缓解甚至有发生局部组织坏死的可能。

1.3.3阳离子溶液如氧化钙、葡萄糖酸钙等药液外渗后对局部组织刺激性很大,也可引起毛细血管强烈收缩,致使人体局部组织和血管内膜发生一定程度的损伤,严重者可产生病理性的改变。

1.3.4抗生素药物如乳酸红霉素、乳酸环丙沙星注射液,这些药物渗漏后对机体局部组织和血管同样造成损伤与不良后果。

1.3.5化疗药物如长春新碱、丝裂霉素、环丙酰胺、5-FU、阿霉素等这些药物对皮肤血管刺激性很大,用药不当可引起静脉炎;如出现肢体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静脉条索状改变等。一旦渗漏可使血管周围的组织发生坏死,应特别引起重视。

1.4长期静脉用药如持续使用高渗性药物,使静脉管壁发生一定程度损伤,引起静脉炎和静脉栓塞,还可使血管通透性增加,容易导致药液外渗。

1.5输液中患者不能配合如昏迷、谵妄、神志不清、幼小儿童、躁动后使针头脱出或移动致药物外渗。

2渗漏性血管损伤的防护措施

2.1提高静脉穿刺的技术操作水平有条件者应集中进行专业训练,要求在岗的每位护士须熟练掌握静脉穿刺的基本要领与技能技巧,力求一针见血,为患者减轻痛苦。

选择血管时应谨慎小心,反复琢磨所选择的血管能否取得一针见血的成效,不可随心所欲,马虎草率从事。根据不同的患者和不同的血管采取不同的进针方法,以及操作前应做好应有的准备,对血管细小、营养不良、禁食者,慢性肠胃炎引起脱水以及患者有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由于静脉血管不充盈,应考虑到穿刺进针会存在一定的难度,故穿刺前应指导患者先做局部热敷,也可轻拍揉搓局部血管,使之充盈显露后再进行穿刺,可有效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如果穿刺告以失败,不可继续使用同一条静脉的远端,因使用已穿破的同一条血管进行输液,在沿静脉进行过程中容易导致渗漏发生。

患者血管较显露,易滚动者,在固定牢实后,可采取快速进针法,如进针速度过慢,使血管易向两边滚动,来回掏找时难免刺伤皮肤和刺破血管,引起输液渗漏。肥胖患者皮下组织较厚,穿刺前应摸清血管所处的位置,然后采取缓慢进针手法,因血管在皮下较深的部位,如进针速度过快,很难一针找准,对这种虽不明显但很固定的血管,略带一点探索性进针手法,可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操作前对患者血管情况应做到了如指掌,如何选择及穿刺应事先做好充分酝酿,切忌在没有足够把握的情况下轻举妄动,盲目地进行穿刺。

操作时针头不可在血管内来回进退,探索性寻找血管不但增加患者痛苦,而且容易穿破血管引起渗漏的发生。

在做静脉穿刺时应做到三轻,松止血带、松拳、松开关活塞避免力度过大而动针头刺破血管致药液外渗。

对长期静脉输液者经常指导其注意保护血管;如输液后时常按摩肢体末梢血管,轻揉手足背,促进血液循环,加强营养,增加血管弹性,减少脆性。穿刺时尽量避免选择细小、弯曲、关节活动部位的血管。注射刺激性强的及抗癌化疗药,应选择外周较粗且弹性好的静脉,并有计划地由远端小静脉开始逐渐向上选择,并双侧肢体交替注射,经常更换给药的静脉,减少药物对血管壁的有害刺激,以利于损伤静脉的修复。对使用化疗药引起的静脉炎患者可用50%硫酸镁湿敷,镁离子具有改善局部微循环作用,并可降低血管对致痛物质的敏感性,从而减轻局部刺激症状,硫酸镁还是具高渗作用,能促使渗漏到组织间隙的药液尽快吸收,促进局部组织水肿的消退。

抢救休克患者用升压药维持时,最好同时开放两条静脉通道,轮流置换输液部位,以减少升压药物化学性刺激对血管内膜的损伤,如不慎发生渗漏和静脉血管受到损伤时,可用硫酸镁或马铃薯切片湿敷。以减轻局部组织的刺激症状和对血管的损伤。

2.2穿刺后处理穿刺完成后应妥善固定针柄,防止针头滑出血管外引起渗漏。对少儿、昏迷和躁动不能合作者,须用夹板将肢体固定牢靠,防止因躁动引起针头滑脱及针头与输液皮管分离。输液结束拔针后应用拇指指腹按压针眼处3~5min,仍有出血者应延长按压时间,防止因按压方法不正确与时间过短而引起局部皮下组织淤血、青紫、渗漏性肿胀及穿刺针眼出血等情况发生。加压输液时液压要保持均衡,防止静脉压突增而引发输液外渗,滴注刺激性强的药物时适当控制滴速。新晨

2.3熟悉和掌握用药的浓度、性质、配伍禁忌及所需要的滴速如红霉素静滴浓度为0.1%,氯化钾静滴浓度不超过0.3%,滴入速度约40滴/min,乳酸环丙沙星注射液滴速宜慢,一般应控制在约30滴/min,滴速过快对静脉刺激性较大,沿静脉走行方向易出现发红、肿痛、皮肤痛痒的刺激症状。应用化疗药物时,正确掌握给药的方法,浓度、速度,为减少药物对血管的刺激,先注入生理盐水确认有回血后方可注入化疗药物,输液完毕后用生理盐水冲洗,使药物完全注入血管内,以防外渗而造成对血管壁的刺激与损伤,如万一发生药物外渗情况,应及时抬高肢体,局部冷敷,使血管收缩,减少药物的吸收。早期用2%普照鲁卡做局部封闭,并用欧来凝胶或者喜疗妥局部湿敷,以减轻药物对局部组织的刺激作用,防止静脉炎及局部组织坏死的发生(应特别提示,发生化疗药物渗漏、肢体肿胀情况,切忌采取局部热敷,以免加速局部组织对药物的吸收,而很快促使肢体组织发生坏死),并及时报告医生配合紧急处理。

2.4职业道德观培训护理人员应加强职业道德观念教育,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对工作应具有高度责任心,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和输液情况,用药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有无药物过敏反应,不良反应、输液反应,注意滴速的快慢,输液有无停滞,随时排除输液故障,针头固定处有无滑脱松动,注意穿刺局部有无渗漏,肢体肿胀、患者有否疼痛感觉等,对小儿、昏迷和意识障碍者应特别注意加强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杜绝渗漏性血管损伤的发生,特别是组织坏死性损伤的发生,避免造成医源性损伤与不良后果。注意随时增添药液,输液完毕注意拔针。加强心理护理,做好患者解释疏导工作,消除输液前后的紧张恐惧心理,以取得患者的信赖与合作,在治疗上以取得最佳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