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高热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1理
任宝琦[1]认为于六淫风寒邪毒乘人体正气之虚,卫外之阳不固而侵袭机体,风邪属阳而主动,其性开泄,易疏泄人体肌腠;寒邪属阴,其性凝滞而主收引,易使腠理闭而气不行。此时,风寒之邪乘人体正虚而内侵。风寒之邪侵袭人体,首先侵犯肌表,由于太阳经脉居人身之阳,故首当其冲,风寒之邪束于外,阳气被郁于内。在外感高热风寒证阶段,“阳郁”的病机贯穿疾病始终,成为高热不可忽视的主要矛盾。
内伤发热多与饮食不节,劳倦太过,七情郁结有关,导致人体脏腑气血不和,阴阳失调而发病。虚者多因真阴亏耗而气下陷,阳火上升而发热(“阴虚生内热”及元阳虚阴火生);实者多由气、火、痰、瘀、食、郁,阻碍了营卫气血之正常运行,导致了五藏六腑之不和而发热。但是发热恶寒、寒热往来、但热不寒和潮热在外感发热和内伤发热中均可出现。
2法
治疗外感,若因于寒,可用辛温解表法,若因于热,可用辛凉解表法,若因于其它,则随症治之,并且根据病因不同权衡,例如疏表清气法、祛暑化湿透表法、清解法、宣通法等。治疗内伤则根据病因病理,阴虚发热者,治以滋阴清热;阳虚发热者,治以温肾回阳;气虚发热者,治以益气升陷,甘温除热,赵瑞学[2]用补中益气汤甘温除热法两剂治愈外感高热;营卫不和发热者,治以调和营卫;血虚发热者,治以养血补气;肝郁发热者,治以疏肝理气;食滞发热者,治以消食导滞;痰饮发热者,治以理气化痰;血瘀发热者,治以活血祛瘀。此外还有补肾壮水法、清法、活血化瘀法、下法、清营凉血法等,JiaYantao用源自叶天士《温热论》中清营凉血法治疗了40例癌性发热病人并取得了良好效果[3]。
3方药
3.1经方治疗高热用得最多的是经方或者是经方加减。刘立[4]报道用经方治疗长期高热效果显著;杨翠玉[5]用白虎加苍术汤治疗小儿高热70例取得良好效果,为防高热引起惊厥,对体温过高者可予物理降温,但不用解热镇痛药及激素类药物。苏智慧[6]用白虎汤合安宫牛黄丸治疗小儿高热68例疗效满意:生石膏20g(先煎)、知母、粳米各10g;甘草3g;咽喉肿痛加板兰根、野菊花各10g;并发肺炎加鱼腥草、大青叶各10g;腹泻加茯苓、白头翁各10g;小便黄、量少加笔仔草、木通各10g,日1剂,水煎,分3~4次服,佐以安宫牛黄丸。赵新爱[7]用柴芩白虎汤治疗高热35例,收到较好的疗效。苟祯学[8]用大承气汤治疗急症,切中病机而获佳效。陈华容[9]用大黄甘草汤在儿科高热病中收到了药到病除的疗效:大黄5g,甘草3g,玉米5g。服法:将玉米炒糊,和大黄甘草泡开水100ml,30min后服。康玉亭[10]用小承气汤保留灌肠治疗小儿高热惊厥60例,收效满意。杨淑芳[11]用真武汤治疗阳虚高热疗效神奇,方药:茯苓15g,焦白术10g,白药15g,附子15g,生姜15g。
3.2时方时方是历代著名医家根据丰富的临床而创制的方剂,因疗效确切而广为使用。使用较多的是安宫牛黄丸、达原饮、柴葛解肌汤、升降散等。侯宪花[12]报道用安宫牛黄丸保留灌肠治疗12例高热病人的高热不退,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朱平生[13]用达原饮加减治疗高热21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国明俊[14]用藿香正气散治疗肠壅积高热1例疗效颇佳。孙玉华[15]用清开灵注射液治疗高热取得显著效果,清开灵注射液由安宫牛黄丸改制而成,主要成分为板蓝根、金银花、栀子、水牛角、珍珠母、黄芩苷、胆酸、猪去氧胆酸。黄梓平[16]用升降散治高热惊厥30例效果明显。范中秀[17]用银翘散加味保留灌肠治疗小儿高热惊厥96例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