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面肌抽搐治疗范文

面肌抽搐治疗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面肌抽搐治疗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面肌抽搐治疗

关键词:浅针;脑电生物反馈;原发性面肌抽搐

面肌抽搐又称面肌痉挛,是临床常见疑难病症,病情反复难以治愈,病程迁延,严重影响患者的面部美容及社会形象,给患者造成极大的身心痛苦。作者运用局部浅针结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原发性面肌抽搐48例,临床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48例门诊患者均符合诊断标准,其中男性14例,女34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78岁;病程最短11月,最长18年;左侧发病19例,右侧发病28例,双侧发病1例。

1.2诊断标准[1]:①多见于中、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②抽搐多先从下睑开始,呈间歇性发作,症状逐渐加重,渐扩展至半侧面部表情肌。额肌一般不抽搐,以面部肌肉的抽搐最严重,严重者可有颈阔肌抽搐。③情绪紧张可为诱因并可使抽搐加重。症状在安静时减轻,入睡后消失。④抽搐为突发性无规律的抽动,患者不能自控,严重者呈强直性抽搐,抽搐时间由数秒钟至数分钟或更长时间。⑤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可伴耳鸣,严重病例可同时出现患侧面肌轻瘫,面肌萎缩及舌前三分之二味觉减低。⑥排除周围性面瘫、脑干病变及多发性硬化等所致继发性面肌抽搐。

2治疗方法

2.1局部浅针法:取患侧神庭、印堂、头维、迎香、四白、牵正、承浆、地仓、颊车、下关、翳风、完骨。采用浅刺皮部的方法,选用30号1.5寸毫针,刺入上述所选穴位皮内,针尖使皮肤突起呈小丘,针体呈悬吊而不脱落,留针4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每疗程间隔5天。

2.2脑电生物反馈治疗:选用上海晋电成套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脑循环治疗仪,用直径为3cm圆形电极片,分别置于两侧耳后面神经干区(即乳突尖与下颌骨髁状突连线中点),输出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每次治疗30分钟,每日1次,10次1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每疗程间隔5天。

3结果

3.1疗效评定:治愈:在平静状态及诱因存在的情况下,患侧面肌抽搐消失,6个月以内无复发。显效:在平静状态下面肌抽搐不发作,诱因存在时仅有轻微抽动,但次数和范围明显减少,力量减弱。好转:在平静状态下面肌抽搐不明显,诱因存在时抽搐即出现,但强直性抽搐次数减少、力量减弱。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加重。

3.2治疗结果:48例患者其中治愈22例,显效18例,好转5例,无效3例。

4验案举例

张某,女,24岁,贵州人,电子公司员工,2007年9月20日初诊。诉3年前左侧下眼睑阵发性不自主跳动,未予以重视,3月后波及左侧面部及颈部,发作的次数增多、持续时间延长,两年前右侧面部出现类似发病,仍以左侧面部跳动为甚,曾就诊于三甲医院,行头颅与颈部CT和MRI检查,均无异常发现,拟诊“原发性面肌抽搐”。长期服用镇静、抗癫痫、营养周围神经药物及活血通络中成药,无明显好转,外院建议其局部注射肉毒素A,担心其副作用而拒绝。在朋友的介绍下寻求针灸治疗,采用上述方法治疗1疗程后,双侧面肌抽搐明显好转,坚持3个疗程的治疗后,临床完全治愈,随访一年无复发。

5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病因未明,发病机制推测为面神经异位兴奋或伪突触传导所致。治疗主要采用肉毒素A局部注射,口服多种镇静、抗癫痫药,以及行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周围神经切断术等方法[2]。脑循环治疗仪属于电子生物反馈治疗,借助其对面神经干的电刺激而起到治疗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调节或抑制来自面神经某部位的不能自由控制的传导冲动,从而减少面肌抽搐的发生。

祖国医学对本病的病名、病因尚无明确的记载,其病症多见于“中风”、“筋急”等。现代大多数医家认为:头面部为三阳经所循行之部位,风寒之邪乘虚而入,使经络闭塞而发为本病。另外,阴虚阳亢,风阳上扰清窍;情致抑郁而致气滞血瘀;脾湿内盛,痰火上扰;气血不足,肝肾阴虚,均可导致本病发生[3]。总之,本病的病机主要是本虚标实、虚风内动,作者采用在患侧局部取穴浅针并久留致气,既可疏通面部气血,濡养面部经筋,缓解筋脉挛急,抑制面肌抽搐的发生,又可防止局部穴位深刺强刺激手法而诱发面肌抽搐发作。

对于原发性面肌抽搐,采用中西医结合局部浅针结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有着显著的临床疗效,且临床操作简便易行,既能减轻患者的身心痛苦,又有利于节约卫生资源,值得临床推广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