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范文

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

肠系膜淋巴结炎是临床上极为常见的小儿腹痛疾病,为肠道炎症或呼吸道感染后引起的结肠区、回肠区肠系膜淋巴结炎症,且腹痛多以右下居多,性质不固定,伴痉挛性疼痛、隐痛等不典型表现。该病急性期应与肠套叠、急性阑尾炎等急腹症鉴别诊断[1]。我院在疑似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中,采用了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应用,为临床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炎提供了可靠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43例,均为本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1月我院住院患者,临床以脐周及右下腹阵发性或持续疼痛为主要表现,部分患儿伴有发病时高热、咽痛、呕吐、腹泻、血便等症状。

1.2检查方法:使用PhilipsIE33及西门子S2000、西门子X3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5~10)MHz。患儿取仰卧位,对全腹肠间隙扫查,以脐周、右下腹及最痛处为重点扫查,观察有无肿大的淋巴结,并对肿大淋巴结行纵、横、斜多切面扫查,必要时稍加压,观察淋巴结大小、数目,内部结构及血流情况,测量纵径、横径并计算其纵横径比例。并抗炎对症治疗1~2周后复查,以淋巴结明显减小或消失为治疗有效的判定标准。

2结果

本组43例腹痛患儿全部显示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多位于右下腹及脐周,呈椭圆型或卵圆型的低回声、等回声,表面光滑,包膜完整,成髓质分界清楚,多发,呈珠样沿肠系膜排列,最大2.2cm,最小1.1cm,且纵横比>2。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淋巴结内多可见彩色血流信号显示,部分可见自淋巴门进入树枝状血流信号。4例患儿下腹肠间隙可见少量液性暗区,深度均<1cm。

3讨论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大多属于病毒感染,常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过程中并发,或继发于肠道炎症之后,典型症状为发热、腹痛、呕吐,有时伴腹泻或便秘。小儿肠系膜淋巴结沿肠系膜动脉及其动脉弓分布,十分丰富,回肠末端和回盲部尤著,小肠内容物常因回盲瓣的作用,在回肠末端停留,故肠内细菌及病毒产物易在该处吸收而引起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2]。超声检查结合临床表现可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作出诊断。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主要依据[3]:①上呼吸道感染或肠道感染史;②发热、腹痛、呕吐伴有腹泻或便泌;③腹痛发作间歇期多数患儿感觉较好,经解痉、驱虫、保护胃黏膜治疗无效者;④腹痛以右下腹及脐周多见,部位不固定;⑤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升高;⑥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以发现多个肿大的淋巴结,血流图显示淋巴结内血流明显增多。

由于临床症状相似,肠系膜淋巴结炎尚需与以下疾病进行鉴别诊断。①小儿阑尾炎:阑尾炎超声可见阑尾肿大、回声低、血流丰富,检查时探头在麦氏点加压后迅速抬起,观察有无压痛及反跳痛,同时结合临床检查、实验室检查可作出鉴别。②肠系膜淋巴结结核:肠系膜淋巴结结核急性期与肠系膜淋巴结炎难以区分,但前者用一般的抗炎治疗无明显疗效,且病程长,而肠系膜淋巴结炎病程短,用一般的抗炎治疗1~2周后可治愈;肠系膜淋巴结结核随着病程延长,淋巴结回声强弱不均,而肿大淋巴结可发生融合,部分可见液化或钙化灶回声,血流图显示内部无明显血流信号,可合并少量或中量甚至大量的腹腔积液及腹膜或大网膜增厚。③淋巴瘤:局部或全身淋巴结无痛性肿大,常伴脾大。超声表现为腹腔大血管周围串珠样大小不等淋巴结,最大可达5cm以上,常呈融合状,可累及多器官,浅表淋巴结活检可确诊,淋巴结长短径比值(L/S)值通常<2。④肠套叠:随着病程的延长,可导致肠壁水肿、渗出,其周围淋巴结反应性肿胀,另外具有典型超声表现:纵切面呈“套简征”,横切面呈“同心圆征”,结合病史辅以超声检查,不难诊断。

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为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开辟了新的途径。儿童阶段由于腹壁较薄,对超声的衰减较少,高频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容易区分肿大的淋巴结,结合临床可作出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避免不必要的滥用药物治疗和手术。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具有简便、准确、无创、可反复观察等优点,尤其可在治疗过程中随时复查观察疗效,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综上所述,小儿由于腹壁薄,肠系膜淋巴结位置表浅,故而诊断中应采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诊断,以使其肠系膜淋巴结与肿大淋巴结的内部结构、血流情况清晰下显示,且患儿于高频超声诊断下可见典型的声像表现,故而认为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采用高频超声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曹燕,高健.高频超声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意义[J].中国妇幼保健,2012,15(19):3312-3313.

[2]李灿霞,李丽.高频彩超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价值[J].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10,8(5):291-293.

[3]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12.

作者:潘洋 石磊 纪岩松 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