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大肠癌淋巴结转移临床病理分析范文

大肠癌淋巴结转移临床病理分析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大肠癌淋巴结转移临床病理分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大肠癌淋巴结转移临床病理分析

【摘要】

目的分析大肠癌淋巴结转移相关临床病理因素。方法以2014年1~8月收治的大肠癌患者56例为调查研究对象,分析大肠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结果大肠癌淋巴结转移与性别及肿瘤位置无关,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浸润深度以及术前癌胚抗原状况存在明显的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肠癌淋巴结转移明显跟患者的年龄大小、肿瘤的大小、分化程度的高低以及浸润的实际深度存在明显的联系。

【关键词】

大肠癌;淋巴结转移;临床;病理

选取大肠癌患者56例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分析其相关临床病理因素,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1~8月收治的大肠癌患者56例,均同意接受研究。男35例(62.50%),女21例(37.50%);年龄27~75(56.54±5.46)岁。发病情况:直肠癌26例,结肠癌30例。严格按照TNM分期结果:Ⅰ期10例,Ⅱ期20例,Ⅲ期18例,Ⅳ期8例。通过临床病理学证实存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有20例(35.71%)。

1.2方法(1)性别分组:男35例,女21例。(2)年龄分组:≤60岁为青年组,>60岁为老年组,其中青年组30例,老年组26例。(3)肿瘤大小分组:肿瘤直径<2cm患者22例,>2cm患者34例。(4)肿瘤分化程度分组:将未分化癌、黏液腺癌以及黏液细胞癌的患者划分为低分化组;将黏液腺癌以及中分化腺癌的患者划分为中分化组;将乳头状腺癌、管状腺癌的患者划分为高分化组。其中低分化组30例,中分化组10例,高分化组16例。(5)肿瘤浸润深度分组:肿瘤浸润深肌层以及全层组16例,浸润浅肌层以及下黏膜下层组40例。(6)术前癌胚抗原状况分组:术前癌胚抗原正常组30例,术前癌胚抗原升高组26例。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性别比较男性35例中,淋巴结转移14例(40.00%),女性21例中,淋巴结转移8例(38.09%)。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年龄比较青年组30例,其中淋巴结转移12例(40.00%);老年组26例,淋巴结转移5例(19.2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肿瘤大小比较肿瘤直径<2cm22例,淋巴结转移6例(27.27%);肿瘤直径>2cm34例,淋巴结转移14例(41.1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肿瘤分化程度比较低分化组30例,淋巴结转移15例(50.00%);中分化组10例,淋巴结转移2例(20.00%);高分化组16例,淋巴结转移4例(25.00%);低分化组相对于中分化组及高分化组所占比例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5肿瘤浸润深度肿瘤浸润深肌层以及全层组16例,淋巴结转移10例(62.50%);浸润浅肌层以及下黏膜下层组40例,淋巴结转移11例(27.50%);肿瘤浸润深肌层以及全层组相比浸润浅肌层以及下黏膜下层组比例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6术前癌胚抗原比较术前癌胚抗原正常组30例,淋巴结转移11例(36.67%);术前癌胚抗原升高组26例,淋巴结转移10例(75.12%)。相比于术前癌胚抗原正常组,术前癌胚抗原升高组的淋巴结转移率明显较高,2组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目前临床上,大肠癌一般的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但是手术治疗后会非常容易产生复发转移等现象,是手术治疗的难题。大肠癌发生转移,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预后效果及生命安全[1~3]。分析目前相关的研究报道,大肠癌淋巴结转移具有非常多的临床病理因素,分析其相关临床病理因素具有非常显著的现实意义。本结果显示,大肠癌淋巴结转移跟性别没有关系,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跟患者的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浸润深度以及术前癌胚抗原状况存在明显的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大肠癌淋巴结转移明显跟患者的年龄大小、肿瘤的大小、分化程度的高低以及浸润的实际深度存在明显的联系,如果患者在早期存在便血情况或者是大便变形等情况,需要尽早入院诊断及治疗,避免延误时机,导致大肠癌已经处于中后期,造成手术之后出现淋巴结转移情况,所以对其进行有效的分析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赵渊博,王云海,阿不都外力•吾守尔.血清S100A11及癌胚抗原水平与大肠癌浸润转移关系研究[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4,3(3):333-334.

[2]殷志韬,孙纪元,吴威,等.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影响因素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3,3(1):225-226.

[3]徐燕平,金世禄.大肠癌淋巴结转移相关分子的研究进展[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4,8(3):307-309

作者:顿爱花 单位:河南省兰考县人民医院病理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