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胰腺癌胰周淋巴结转移的价值范文

胰腺癌胰周淋巴结转移的价值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胰腺癌胰周淋巴结转移的价值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胰腺癌胰周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摘要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诊断胰腺癌胰周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手术病理确诊胰腺癌伴胰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对其胰周淋巴结的大小、发生部位、形态以及强化后表现等进行观察分析,并与病理结果比较,得出MSCT对胰周淋巴结转移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一致率以及Youden指数。结果:淋巴结转移以腹腔动脉干组最多,肠系膜根部组和腹主动脉周围组其次,肝十二指肠韧带组最少。MSCT对胰腺癌胰周淋巴结转移诊断的灵敏度为95.8%,特异度为75.0%,一致率为90.6%,Youden指数为0.71。结论:MSCT对胰腺癌胰周淋巴结的转移有较高的准确率,对胰腺癌治疗前的评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胰腺癌;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淋巴结

胰腺癌是消化系统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由于其解剖位置较为隐蔽、早期症状不明显,因此其预后往往较差。据统计,大约90%的患者在明确诊断胰腺癌1年内死亡,5年存活率不到5%[1]。胰腺癌癌细胞恶性程度高,早期侵袭性生长,容易侵犯淋巴管和血管等。淋巴结的转移对胰腺癌的预后十分重要,术前CT对于淋巴结转移的判断可以为临床医师提供有力的帮助,直接关系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本研究采用多层螺旋CT(MSCT)观察胰腺癌胰周淋巴结转移的特点,并与手术病理对照,探讨MSCT在胰腺癌胰周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5年1月疑诊胰腺癌并行MSCT扫描考虑胰周淋巴结转移,同时经上级医院手术病理确诊的患者11例,其中,男8例,女3例,年龄46~77岁。11例患者中手术病理证实腺癌9例,囊腺癌2例。

1.2MSCT扫描选用日本东芝生产的ToshibaAquilion16CT扫描机。所有病例均进行了平扫加增强扫描,扫描范围包含膈下至双侧髂前上棘连线水平。扫描参数:管电压120kV,管电流200mA,层厚5mm,层距5mm,螺距1.0,矩阵为512×512。增强扫描使用的造影剂为碘海醇注射液,注射速率4.0mL/s,剂量100mL,延迟扫描时间为30s,60s,120s,分别获得动脉期、静脉期及延迟期的扫描图像。扫描所得原始图像传送到工作站进行相关后处理,观察病灶大小、形态、强化方式等相关影像表现。

1.3影像观察分析由两位高年资医师阅片,观察肿瘤原发灶大小与形态、对周围结构的侵犯、淋巴结转移等情况。重点对胰周淋巴结发生的部位、转移淋巴结的大小、数目、形态、密度、强化方式等进行详细观察与记录,有意见分歧时,通过讨论达成一致。影像诊断胰周淋巴结转移标准为淋巴结横断面最大短轴径≥1.0cm。有关胰腺癌胰周引流淋巴结的分组(18组),我们采用日本胰腺学会的分组命名标准,分为贲门右组;贲门左组;胃小弯组;胃大弯组;幽门上组;幽门下组;胃左动脉干组;肝总动脉干组;腹腔干组;脾门组;脾动脉干组;肝十二指肠韧带组;胰头后组;肠系膜根部组;中结肠动脉周围;主动脉周围;胰十二指肠前组;胰体尾下缘组。

2结果

本组11例胰腺癌肿块直径2.0~7cm,平均4.3cm,其中原发肿瘤主要位于钩突者1例,胰头者5例,胰颈者1例,胰体者2例,胰尾者2例。有3例出现邻近大血管的包绕与侵犯,均存在胰周多部位肿大淋巴结。

2.1转移淋巴结MSCT表现本组11例胰腺癌中,共计25个部位CT诊断淋巴结转移,每例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部位数为2~4个,其横断面最大短径均≥1.0cm,另外还有7个部位可见淋巴结影,但横断面最大短径<1.0cm。在CT诊断的转移淋巴结中,7例出现淋巴结融合现象,2例出现淋巴结中心坏死,增强扫描中心未见强化,边缘有强度强化,且淋巴结直径较大,其横断面最短径均≥3cm,9例存在一个或多个淋巴结边缘欠清晰的征象。

2.2转移淋巴结的分布特点根据相关文献报道[2]以及方便统计的需要,将胰腺癌周围淋巴结转移18组再分为8组。具体为:胃周(肝胃韧带)组2个部位,腹腔动脉干组7个部位,脾动脉—脾门组2个部位,肝十二指肠韧带组1个部位,胰头后组(胰十二指肠后组)2个部位,肠系膜根部组4个部位,腹主动脉周围组4个部位,胰头前组(胰十二指肠前组)3个部位。8组淋巴结中以腹腔动脉干组(63.6%,7例)最多,肠系膜根部组(36.4%,4例)和腹主动脉周围组(36.4%,4例)其次,肝十二指肠韧带组(9.1%,1例)最少。

2.3MSCT诊断转移淋巴结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MSCT诊断胰腺癌胰周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95.8%,特异度为75.0%,一致率为90.6%,Youden指数为0.71。

3讨论

胰腺属于腹膜后位器官,位于腹膜后肾旁前间隙内,在第1,2腰椎之间的前方,与周围重要的结构如肠系膜上动静脉、脾动静脉、门静脉以及十二指肠等脏器缺乏浆膜屏障,再加上胰腺癌早期病变一般无特异症状,等出现黄疸等临床表现就诊时,往往已晚期,胰周结构受到侵犯,淋巴结出现转移。这时对于临床医师以及患者来说是两难的选择,放弃手术可能失去获得根治性治疗的机会,而选择手术就得面对非常大的创伤以及术后复杂的并发症。如何利用影像学检查术前准确评估胰腺癌的病变进程,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淋巴结转移是公认的影响胰腺癌预后的独立因素[3]。胰腺癌胰周淋巴结的清扫对胰腺癌的治疗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胰腺癌早期,淋巴结即可发生转移,且转移范围可以较为广泛,在对根治性手术标本切除的淋巴结进行病理学检查后发现,胰头癌的淋巴结阳性率为56%~78.6%,胰体尾癌为47%~83%[4-6]。本研究中的11例胰腺癌淋巴结转移的阳性率接近100%。根据相关统计资料结果,胰腺癌根治性手术后病理检查淋巴结阴性胰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14.0%~57.0%,而在阳性患者最低为0,最高也只有7.7%。由此可见,及时、准确地诊断淋巴结转移非常重要。

胰腺癌的淋巴结转移一般按照胰腺的淋巴回流途径。胰腺组织内存在较丰富的毛细淋巴管网形成淋巴管丛,发出集合淋巴管到达胰腺表面,汇入局部淋巴结,最终汇入腹腔淋巴主干。胰腺不同部位具有不同的淋巴回流途径,其基本按照部位多方向就近回流[7]。解剖学研究中常将胰腺分成胰头前表面、胰头后表面、钩突、胰颈、胰体尾等五部分描述其淋巴回流的途径。这就一定程度解释了本研究中腹腔动脉干、肠系膜根部和腹主动脉周围容易出现淋巴结转移的原因。MSCT作为一种无创、方便、准确的影像学方法,是疑诊胰腺肿瘤的首选影像学检查[8]。诊断胰腺肿瘤可以设置薄层、平扫、动脉期、门脉期等扫描以及冠状位、矢状位成像等,能准确观察原发灶的大小、部位以及与周围血管的结构关系,特别是有无淋巴结转移等。本研究结果显示,MSCT诊断胰腺癌胰周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高达95.8%,特异度达75.0%,一致率达90.6%,Youden指数为0.71,说明MSCT对胰腺癌胰周淋巴结转移诊断的准确度非常高,可以在术前对胰腺癌患者周围淋巴结情况作出较准确的判断,同时还能清晰显示对周围组织和大血管的侵犯情况,更加利于术者的术前评估。综上所述,MSCT对胰腺癌胰周淋巴结转移的判断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可以为外科医师提供较为准确的信息,有利于临床胰腺癌治疗方案的合理选择。

参考文献:

[1]吴江,朱虹,王中秋,等.胰腺癌CT表现与手术病理及D2-40表达的相关性研究[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22(1):97-101;105.

[2]蒲红,宋彬.胰腺癌胰周淋巴结转移分布特征的螺旋CT表现[J].放射学实践,2006,21(4):366-369.

[3]于琦,赵平.胰腺癌淋巴结转移情况与预后关系的研究探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4,13(7):578-581.

作者:王政国 李文 单位:朔州市朔城区第二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