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肺门淋巴结肿块的诊疗研究范文

肺门淋巴结肿块的诊疗研究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肺门淋巴结肿块的诊疗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肺门淋巴结肿块的诊疗研究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EBUS-TBNA)在筛查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对在我院呼吸内科住院的47例纵隔淋巴结肿大患者行EBUS-TBNA检查,并根据其结果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入选患者47例,共穿刺85个淋巴结,诊断的灵敏度为91.5%、准确度为85.1%、特异度97.9%,未出现并发症。最终确诊为恶性病变的有19例(40.4%),包括肺腺癌12例,小细胞肺癌3例,肺纵隔淋巴结转移癌2例,肺鳞癌1例,T淋巴细胞瘤1例。良性病变包括结核病9例,结节病15例,其他4例。入选的男17例,恶性患者为9例(52.9%);女30例,恶性患者为10例(33.3%),男性恶变率高于女性。良性组的平均年龄(48.50±15.48)岁,恶性组的平均年龄(61.68±13.76)岁,恶性病变组年龄较大(P<0.05)。恶性组血清癌胚抗原(CEA)明显高于良性病变组。胸部HRCT检查中良性病变组最大淋巴结长径/短径值(1.63±0.57),恶性病变组最大淋巴结长径/短径值(1.28±0.20),恶性病变组明显小于良性病变组。结论EBUS-TBNA在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的诊断中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准确率、特异度及安全性。大龄男性,CEA阳性,HRCT检查中肿大淋巴结形状更接近“圆形”的患者需特别注意,尽早采用EBUS-TBNA明确诊断,以便早期治疗。

关键词

支气管内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纵隔淋巴结肿大;肺癌

纵隔、肺门是人体中最复杂的区域之一,也是影像诊断误诊率高的部位[1]。目前已知引起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的病因包括结核、结节病、炎症、恶性肿瘤等[2]。其病变常缺乏特征性影像改变和临床表现,病理诊断困难,使临床上难以作出正确的判断。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于2002年发明,可在实时超声监测下准确定位,对诊断肺门纵隔占位性病变有极高的临床价值。本文就我院应用EBUS-TBNA对纵膈淋巴结肿大患者的分析,探讨EBUS-TBNA在筛查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安全性。

一、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收集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在我医院呼吸内科住院的纵隔淋巴结肿大患者47例,男17例,女30例,平均年龄(53.83±15.05)岁。入选标准:经胸部高分辨CT平扫证实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肿大(≥15mm)和(或)存在气管周围肿物。所有患者完善术前检查,包括心电图,血生化指标,确认检查无相关禁忌证,均签署检查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血小板减少(≤8×109L),凝血功能严重异常,心肺功能严重异常无法耐受全麻支气管镜检查,对麻醉镇静药物过敏。计算最大淋巴结的长径和短径及比值。检测血液指标:红细胞沉降率(ESR,正常值0~20mm/h)、C反应蛋白(CRP,正常值0~0.8mg/dl)、肿瘤标记物(SCC,正常值0~1.5ng/ml)和癌胚抗原(CEA,正常值0~5ng/ml)。

2.仪器与方法(1)根据美国胸科学会胸内淋巴结的分区方法[3],将胸内淋巴结分为1~14组,最上纵隔组(1组)、上气管旁组(2R/L)、血管前气管后组(3组)、下气管旁组(4R/L)、主动脉下组(5组)、主动脉旁组(6组)、隆突下组(7组)、食管旁组(8R/L)、肺韧带组(9R/L)、肺门组(10R/L)、叶间组(11R/L)、叶内组(12R/L)、段内组(13R/L)、亚段组(14R/L)。(2)EBUS-TBNA检查术前禁食水8h,应用喉罩全身麻醉。超声支气管镜(BF-UC260F-OL8,OlympusLtd)。超声支气管顶端安装水囊,扫描频率7.5MHz。超声影像加工通过超声图像处理装置。穿刺针22G。在实时超声引导下进行负压穿刺吸引,每次抽吸15次。每个淋巴结或肿块穿刺2~3次。(3)EBUS-TBNA结果判断由北京大学医学部病理医师进行标本的处理和判读。涂片中若见多个淋巴细胞团,则认为穿刺淋巴结成功;若见大量红细胞或少量有核细胞,则认为穿刺失败。同一例患者的任何一个部位TBNA结果判定为阳性,均认为结果阳性。

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对符合正态性分布连续型变量采用两样本t检验,非正态性分布连续变量采用非参数检验中的两独立样本Mann-WhitneyU检验;对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统计显著性概率α=0.05。

二、结果

1.EBUS-TBNA一般资料全部病例47例,共穿刺85个淋巴结,EBUS-TBNA诊断的灵敏度为91.5%、准确度85.1%、特异度97.9%(表1)。

2.EBUS-TBNA确诊为恶性病变的19例(40.4%),包括肺腺癌12例,小细胞肺癌3例,肺纵隔淋巴结转移癌2例,肺鳞癌1例,T淋巴细胞瘤1例。良性病变包括结核病9例,结节病15例,其他4例(炎症、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淀粉样变性等)(表2)。3.根据最终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恶性病变组和良性病变组,并对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1)良性、恶性性别比较全部病例47例,男性恶性患者为9例(52.9%);女性恶性患者为10例(33.3%),男性恶变率高于女性。(2)良性、恶性年龄比较年龄范围22~81岁,平均(53.83±15.05)岁。良性组的平均年龄为(48.50±15.48)岁,恶性组的为(61.68±13.76)岁,恶性病变组年龄较大(P<0.05),两组年龄比具有明显差异(表3)。(3)HRCT下淋巴结大小比较最大淋巴结的长短径统计,良性组最大淋巴结长径/短径值为1.63±0.57,恶性组最大淋巴结长径/短径值为1.28±0.20,恶性组明显小于良性病变组(P<0.05),即恶性病变组长短径更接近(表4)。(4)实验室检查比较将两组CRP、SCC、CEA、LDH等连续非正态分布变量进行分析发现,炎症指标CRP和肿瘤标记物SCC并无统计学差异。而在恶性病变组肿瘤标记物CEA和血清LDH明显高于良性病变组P<0.05(表5)。4.并发症及处理EBUS-TBNA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出血、低氧血症及咳嗽。采用喉罩下全麻机械通气超声支气管镜检查,全部患者没有出血咳嗽及低氧血症。由于有超声定位全部患者没有出血明显出血。讨论EBUS-TBNA技术既能显示气管腔内情况,又能探查管腔外周组织病变。EBUS-TBNA可穿刺到纵隔镜难以涉及的淋巴结[3]。EBUS-TBNA具有创伤小、风险低、费用少等优势。YasufukuK等[4]应用EBUS-TBNA对70例患者进行穿刺表明其区分良恶性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5.7%、100%和97.1%。另一项荟萃分析[5]显示在1299例患者中,其对肺癌分期的灵敏度为93%、特异度为100%,仅0.15%(2例)出现轻度并发症。国内研究应用EBUS-TBNA对837例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的研究发现,总体灵敏度为94.02%、特异度为100%、准确度94.56%。而作者对47例患者的85个肿大的纵隔、肺门淋巴结进行了穿刺,该技术诊断灵敏度为91.5%、准确度为85.1%、特异度97.9%,最常穿刺的淋巴结为第7组,其次为第4组,与既往报道基本一致。EBUS-TBNA并发症少且轻,主要是咳嗽、出血及低氧血症,且均能很快纠正。严重并发症概率及死亡率均为0[6-8]。本研究中未见并发症,其安全性值得肯定。实验室检查研究中发现肿瘤标记物CEA在恶性组明显增大,而SSC两组无明显差异,说明CEA较SSC在肺部肿瘤中更为敏感。而在对前期的肺部HRCT淋巴结长短径的比较中发现,恶性患者的长短径之比更为接近,形状更接近“圆形”,HRCT检查中肿大淋巴结形状更接近“圆形”的患者需要高度注意,进一步检查除外恶性疾病。

三、结论

EBUS-TBNA在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的诊断中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准确度、特异度及安全性。但纵隔、肺门淋巴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定期体检可早期发现此病,大龄男性,CEA阳性,HRCT检查中肿大淋巴结形状更接近“圆形”的患者需特别注意,尽早采用EBUS-TBNA明确诊断,以便早期治疗。

作者:闫崴 韩翔 何萍 贺蓓 田兆兴 沈宁 单位: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呼吸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