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口腔医学创新实践基地建立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随着口腔医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开拓了口腔医学教育的新局面。为进一步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同济大学口腔医学院启动并实施了“口腔医学专业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并打造出依托学院教学和科研资源,以“实践教育”为特色,不断创新教学理念的本科生创新实践基地。通过对创新实践基地进行的一系列建设,不断充实了教学内容,促进了本科生教学与科研的结合,培养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对口腔医学卓越人才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保障与推动作用[1]。学院本科生创新实践基地包括5大实验室、1个实习教学基地和1个科研转化平台,即中心实验室、基础实验室、仿真实验室、理工实验室、学实验室等5个本科生教学实验室,1个实习教学基地———综合科和1个口腔转化医学科研平台。基地开展了以实践创新为核心的一系列创新性、综合性、设计性项目,本科生参与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studentinnovationtrainingprogram,SITP),形成了从口腔基础专业实践、口腔临床专业实践到临床应用的完整的创新实践教学体系。
1创新实践基地建设的总体目标
根据同济大学口腔医学专业设置的特点,结合学院启动的“口腔医学专业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创新实践基地确立了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以开发创新性、设计性实践项目为手段,以多元化的创新实践评价体系为依据,以开放的设备资源、完善的管理制度为保障,学生以“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勇于挑战,不断创新”为宗旨的创新实践基地的总体目标。基地采用教学、科研、实践相结合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2],建立“教师指导,以研带本,学生为主,自我管理,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促进和支持学生的科学研究及发明创造活动,使学生在“口腔医学专业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的早期阶段即获得了创造意识和创造激情[3],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能在创新实践中得到展现和升华。
2口腔医学专业卓越人才培养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内容
口腔医学创新实践基地包含着面向本科生的口腔转化医学与口腔基础医学创新实践平台和口腔临床医学开放创新实践平台2大平台系统,主要承担了口腔基础和口腔临床课程的实践教学项目,包括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种植学、口腔解剖学、口腔组织胚胎学、口腔病理学、牙体牙髓病学、牙周病学、口腔修复学、口腔正畸学、儿童口腔医学、口腔材料学等13门本科课程的实践教学,并在此基础上创新教育理念,紧跟学科发展趋势,为本科生打造最前沿的实践教学项目和科学研究项目,提供最先进的技术支持和条件保障[4]。
2.1口腔转化医学与口腔基础医学创新实践平台口腔转化医学与口腔基础医学创新实践平台的主要思路是依托学科优势,以科研和疾病为导向,充分利用实践平台———口腔转化医学实验室、口腔基础医学实验室、中心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等科研条件,开展创新性和综合设计性实践项目,在教师和导师的双重指导下早期介入科研活动,孕育学生的创新实践兴趣,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该创新平台的特点是理念新,立足口腔医学学科发展前沿,突出学科交叉,着重建设口腔转化医学,并将口腔转化医学的新技术、新理念直接引入口腔医学创新实践基地中,大大缩短了有志于该方向发展的学生培养周期。口腔转化医学被认为是一个最有发展前景的新兴学科,该学科的蓬勃发展,将为学院的“口腔医学专业卓越人才”培养赋予更深刻的内涵。
2.2口腔临床医学开放创新实践平台建设经过学院几年来的不断开拓,现已建设完成3个开放创新实践平台,交叉辐射了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种植学、口腔修复学、口腔正畸学等所有口腔临床医学相关的实践项目,该平台为学生全天候预约开放,并为学生提供技术支持。在该平台运行中,口腔颌面外科学创新实践项目颇具特色,口腔医学院院长、口腔颌面外科学教研室主任王佐林教授率领本科生参与到由国家民政部和李嘉诚基金会设立的“重生行动”慈善项目中,成立了本科生志愿者服务队,参与制作“重生行动”普及手册,学生利用所学知识与贫困家庭中患有唇腭裂患儿的家长进行面对面沟通,医院为其提供免费医疗服务,受到了患儿家长的热烈欢迎,上海市《新闻晨报》对此特别给予了报道。在该平台的支持下,本科生完成了临床实践项目多项,获得了本科生的一致好评。
2.2.1口腔理工创新实践平台学院根据培养计划的要求,结合口腔医学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理工创新实践平台承担了口腔修复学、口腔正畸学、口腔材料学等学科的创新实践项目。学生可以自己跟随指导教师到临床选择合适的病例,自己取模后灌注模型,鼓励学生发挥创造性,自己设计方案,进行义齿加工与制作等一系列自主实践项目,并完成了一定的实践产品,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2.2口腔仿真创新实践平台口腔仿真创新实践平台共承担了口腔种植学、口腔修复学、口腔正畸学、牙体牙髓病学、牙周病学等学科的实践创新项目。学院的口腔仿真创新实践平台达到了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标准。引进21世纪国际上最先进、最符合口腔颌面部解剖和生理特点的口腔形态学系统,以此为主体形成了一系列完全模拟临床诊室的条件以及各种减压、加压、吸盘、减音设备等等。几年运行下来,该创新实践平台已经具有非常先进、十分成熟的全仿真系列装置和临床模拟设备,使用率达100%。尤其是针对改进的实践项目引进了形态成形评估系统、自动轨迹跟踪系统、测量评估系统及教师专用电脑系统,并与学生实践所用电脑联动,实现了同步视频播放等功能。
2.2.3“系统工程”创新实践平台由学校“985”二期专项投入,在国内率先构建了“系统工程”创新实践平台,其研究的范畴覆盖了口腔临床各主干学科。建立大学生自主创新、个性发展的制度,设立“口腔医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学生通过打擂台申请,每个项目资助2000~4000元,2~4名本科生组成一个课题组,由1名高级职称或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担任指导),做到高年级学生100%参与。“系统工程”创新实践平台向本科生全天候开放。通过几年的运行,明显提高了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取得了显著成果。口腔医学创新实践基地条件先进、设备一流,针对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特别增设了课内-课外结合性环节设计、实践反馈设计、交叉学科间知识点综合性设计、临床化技能训练的设计、自主性学习的设计、过程性评价的设计等,达到了预期的目标[5]。为了配合学生创新实践需要,学院不但完善了上述平台系统,还延长开放了与之配套的图书馆,并配备了管理员,方便学生课余时间查阅文献。目前图书馆拥有各种文献21780册,中文现刊80多种,外文现刊25种,期刊合订本450册,电子图书1268件。
2.2.4本科生参与导师的研究课题与SITP创新项目的建设平台学院在创新培养和科研培养方面为学生搭建平台并提供知识及技术支持。利用学科建设的有利条件,有计划地组织本科生参加教师科研课题。设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创立了大学生创新俱乐部,组织本科生参加研究生的开题报告会、课题中期考核汇报会和毕业论文答辩会,对本科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科研实践,高年级学生100%参与。培养了浓厚的科研兴趣和科学思维方法,显著提高了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985”等项目建设中,鼓励教师科研工作与本科生教学、SITP等工作相结合,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科技竞赛活动,其中学生主持上海市SITP项目3项、同济大学SITP项目3项。在校本科生申请专利多项,共获得专利授权5项,、综述数篇,大大提高了本科生创新思维和科研实践能力。
3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对口腔医学卓越人才培养的意义
创新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一个必然趋势,没有创新就没有活力,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创新和实践是密不可分的。尤其在口腔医学教学上,作为上海市唯一的口腔专科医院、教学医院,2010年学院成为全国首批口腔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同时具有了口腔医学人才培养的教学标准和行业标准双重资质,学院构筑了新医改和教改衔接融通的口腔医学卓越人才培养体系[6],并创办了本科生创新实践基地,目的非常明确地开展创新教育和实践教学。创新实践基地的持续发展将不断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出一批具有积极创造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卓越口腔医学人才,对国内口腔医学人才的培养起到了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