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口腔医学创新教育系统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口腔医学的发展呼唤口腔医学创新人才的出现,培养创新人才已成为当今口腔医学教育的战略重任,培养口腔医学创新人才关键是建立一个有利于人才培养的口腔医学教育模式。传统的口腔医学教育是建立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教育模式,以生物医学模式为依据,以学科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宗旨。其弊端为重专业轻基础,重科技轻人文,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重共性轻个性。现代的口腔医学已经发展成为一门重要的学科,而不仅是一门技术、工艺。它涉及学科极为广泛,以医学为背景,同时结合材料学、工艺学、力学、美学等相关学科。目前的口腔医学教育模式已不能适应今天口腔医学发展的要求,构建有利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医学教育模式势在必行。而这种新模式的构建是在对传统口腔医学教育模式进行改革基础上建立起来的[1]。
1优化课程体系整合教学内容设置课程模块
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过分强调学科自身的系统性,忽视了学科之间的联系,难以使学生对生命现象形成综合、整体的概念。课程门数繁多、课程内容交叉、重复、脱节,学生负担过重,知识陈旧。优化课程体系,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把整个课程体系分为五大模块:公共基础、医学基础、专业基础、口腔临床专业、预防医学。其中公共基础模块又可细分为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窗口课程(英语、计算机)模块[2]。这种课程体系,充实了基础,强调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临床专业知识的三维知识结构的统一、协调,把预防医学教育贯穿于医学教育的全过程,适应了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的发展,符合现代医学的重点从个体疾病的治疗向群体疾病防治、健康促进转移的特点,体现了医学的服务性、社会性。同时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的加强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创新灵感的激发。对每一模块中的学科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删减重复,合理安排交叉内容,注意课程之间的衔接,及时补充学科发展中的最新动态,从而让学生能跟上医学发展的脚步。
2开设大量选修课
世界上一些著名的大学,在整个课程设置中,选修课比重大都在80%以上。选修课作为课程设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进一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素质,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给学生以自由成长的空间。结合口腔医学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需要设置三大类选修课:第一类是早期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类选修课,如文学艺术、心理学、摄影、法学类;第二类是科研类选修课,主要包括:临床科研设计、实验动物学、循证医学等;第三类是专业选修课,如牙合学、口腔生物学、美容与整形、组织工程学等。
3加强实验、实践环节的教学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口腔医学是一门实践性、服务性很强的学科,它对于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在实验环节中开设一些具有综合性和设计性的实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鼓励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增加见习时间。对实习的考核,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考核知识能力和伦理道德素质并重,强调与同事之间的团结协作、与病人的有效沟通,加强对医生责任感的感悟[3]。
4改革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
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学生对知识只是机械性记忆,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改革教学方法,首先应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的主导作用,通过启发式教学,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实现老师和学生的双向交流,这也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式教学法常见的有:PBL(以问题为中心)法、案例式教学法、参与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标准病人教学法等。我院2009年起尝试在临床教学中鼓励老师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些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打破了学科界限、基础和临床的界限,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综合运用,形成科学概念,获得完整的知识体系,符合口腔医学的整体性原则。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教师的引导,利用各种资源和途径,学会解决问题,完成一个创新的过程。
5构建导向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评价体系
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是关系创新人才培养的方向、创新教育维持的动力,更是关系到为创新人才培养所构建的医学教育模式是否有效、可行的关键。首先,评价的内容能够全面、系统和科学,不仅要考查学生对知识记忆理解的能力,更要考核学生对知识灵活运用、举一反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次,评价的形式应多样,充分利用书面考试、实验操作、临床技能考核等各种形式的不同特点,从不同侧面考查学生。同时,小论文、小综述、调研报告的形式可以反映学生是否能够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于学生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最后,评价结果的反馈性,科学的评价结果应及时反映给老师和学生,纠正老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偏差和不足,总结经验教训,调整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