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口腔医学课程改革策略范文

口腔医学课程改革策略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口腔医学课程改革策略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口腔医学课程改革策略

为了更好地为基层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适应新时期社会需要的口腔专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借鉴口腔行业专家指导,我校结合实际情况,针对口腔医学专业课程设置提出改革思路。专科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只有2年在校学习时间,主要完成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学习。笔者将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思路和建议介绍如下。

1目前口腔医学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1)基础课尚未形成对口腔医学专业的支持。众所周知,口腔医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培养的人才专业性更强。但现在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口腔医学与其他医学专业的差异,基础课设置与临床医学专业相差无几,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没有突出口腔医学的专业特点。2年的在校学习时间非常有限,所开设课程都应具有递进性和衔接性,如果前期教学中存在课程设置针对性不强、涉及口腔基础内容少等问题,口腔专业学生就会出现在完成第一年教学任务后,对口腔医学无明显感性认识现象。

(2)临床医学课程授课针对性不强。口腔医学专业学生所学临床医学课程主要包括诊断学、外科学总论、内科学和眼耳鼻喉科学,这些课程主要由附属医院安排教师授课。每次选派的教师不同,不便协调安排教学内容和要求,尤其是口腔医学专业临床医学课程所用教材和临床医学专业相同,但教学要求和学时却不同,这使任课教师难以严格区分,很难根据专业要求有针对性地、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

(3)专业课授课模式单一,以课程来安排授课任务。口腔专业临床课包含内容广泛,从临床表现到检查,再到治疗均需要医生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诊治知识,从头至尾由一名临床医生授课不太科学,也无法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2考试形式滞后

目前在校生考试仍采用最基础的模式,学生在答题过程中书写答案的时间远远超过思考时间。该考试与社会、国家级考试形式脱节,为以后学生参加国家级考试带来诸多不适应。

3口腔医学专业课程设置改革思路

(1)突出口腔医学固有特点,区别于临床医学。学生在大学前期基础医学课程学习与临床医学专业同步,但课程设置应具有其针对性。与将来从事专业关系不甚密切的课程没必要用大量课时去学习,而与专业非常密切的一些基础知识应花时间研究,否则就不能保证学生后续的专业课学习。

(2)重视口腔医学专业临床课程教学。选择相对固定的临床医生,积极与口腔医学专业教师沟通,依据专业特色及岗位需求共同建立和完善该门课程的课程标准,遴选授课内容的重、难点和执考点,切实符合口腔医学生的学习特点。让临床教师熟悉口腔医学专业的临床教学要求,提高教学积极性,改善教学效果。

(3)专业临床课依据临床分工采取教师分段式授课模式。在授课任务安排上,不以课程选教师,而是以章节选教师,尽量选用对口的临床医生。这样,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学生享受了最优质的教学资源,学习兴趣与教学质量都会有所提高。

4考试形式改革思路

口腔专科生毕业参加工作一年后由单位提供证明即可参加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获得执业证书2年后即可参加执业医师考试,这也是医学生行医必须取得的资格,该类考试均采用选择题方式,在一定时间内考生涂写答题卡。这类考试主要考核应试者短时间思维能力,若不加以锻炼很难适应。学校应将该类考试形式运用到在校期间考试中,使学生及早接触、熟悉和适应。同时,建立相应课程试题库,并加以建设和维护,不断编入新内容(尤其是执考点)。

5思考与建议

5.1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口腔医学专业课教学工作由附属医院承担,教师除繁重的医疗任务外,还须完成艰巨的教学任务,显得力不从心。我们需要临床经验丰富、懂得教学规律、具备教学艺术的教师,即优秀教师来授课。优秀教师应具备较高的素质和专业知识,同时热爱教学事业,善于理解讲授课程,最终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1]。如何改善临床医生不能很好地兼顾教学的现象,加大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力度?校本部专业教师可在课余时间或假期去附属医院学习、坐诊,参与临床医疗活动,积累临床经验,提高对各种疾病的诊治能力。这样既保证了教师双师素质的培养,又参与了专业临床课教学。

5.2坚持学习、使用和完善课程标准口腔医学专业的课程标准主要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岗位工作需求和国家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大纲制定。课程标准不是为了制定而制定,在制定后应不断学习,尤其是新教师。只有把课程标准引入到教学中,才能发挥作用,发现不足并加以完善,最终培养出适应社会和岗位需求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