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口腔医学通科培育模式思考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实践教学是将之前学习的大量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习的阶段,是医学生培养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尤其对于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口腔医学专业学生来说更是如此[1-2]。基于口腔全科医师的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广东省口腔医院探索了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生实践教学通科培养模式,现对此进行总结。
1资料和方法
1.1培养对象南方医科大学2005级、2006级、2007级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生,安排至广东省口腔医院实习者,分别为17人、12人、8人,共37人。
1.2软件及硬件配备2008年医院新辟医疗大楼一楼层的中座和北座,装修17个诊位专门作为教学诊室(综合科),各诊位按情况配备基本的牙体牙髓、牙周、牙槽外科、口腔修复医疗设备和器械。试运行1年后于2009年7月正式迎来2005级本科生。教师配备要求具备高级职称、有较丰富临床带教经验的医生,其中牙体牙髓病学专业2名、牙周病学专业1名、口腔颌面外科学专业1名、口腔修复学专业1名,设教学组长1名。
1.3通科培养模式根据南方医科大学实践教学大纲要求,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生实践教学总时间为10个月。其中口腔颌面外科病房、口腔正畸学、口腔放射影像学、预防口腔医学共2个月的实习由相应的独立科室承担,其余均由综合科承担。学生在门诊两人配对进行四手操作,除医疗操作外,还需掌握相关护理操作,强化感染控制教育。在综合科的8个月中,初期3个月将学生分为口内组(含牙体牙髓、牙周)、口外组和修复组3大专业组,每月轮换1次,旨在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强化某一专科的理论和实践操作,从而能较快地掌握相关专科的基本临床操作技术,为下一阶段顺利进行通科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综合科随后的5个月期间进行通科培养,即除非病种分布极不平衡时,对每个学生接诊患者的病种一般不再控制。总的要求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患者口腔情况进行个体化系统治疗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同一位患者牙体牙髓、牙周、口外、修复的治疗均由同一位实习生完成,注重治疗过程的完整性。因为诊室空间较大,在具体实践中,为了确保带教老师能及时掌握每一个诊位进行的是哪一个专科的治疗,要求学生在接诊后根据诊治疾病的不同于诊位入口显要位置挂上代表不同专科的不同颜色的指示牌(图1~4)。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教师随时结合临床诊治患者情况进行讲解和分析。另外,科室每周三下午停诊半日进行“三基”学习,每周一下午班后安排了紧贴临床的专题讲座。在教学质量监控方面,采取科室每周晨会、教学管理部门监管、院领导教学查房相结合的方式,及时解决教学运行过程中的具体问题。
1.4教学时间安排由于本科生实践教学时间为10个月,即占用综合科椅位时间为10个月(期间每个学生实际在综合科时间为8个月,分批外派到其他科室实习2个月),为保证科室全年的运转,该科室除承担本科生教学外,还承担包括研究生等其他层次的教学任务。研究生每年2月入科,次年1月底出科,共12个月。教学组围绕本科生实习周期一年一换,每年6月到位,次年5月底随本科生完成实习而结束该轮教学任务,教学组长时间又单独安排。下面结合学生、教师的“大综合”情况,以2010年1月~2011年8月时间段为例(图5),说明教学工作的具体安排。首先,每一年新成立的教学组在6月份入科,因为本科生进科时间为8月份,所以有6月、7月两个月的“磨合期”,这段时间主要带教对象为已于2月份进科、此时已有一定基础的研究生,带教压力相对较小。在“磨合期”教师熟悉彼此、熟悉带教模式,为8月份本科生进科做准备。其次,采用本科生和研究生“综合”实习的方式。本科生8月份进科之初,对诊室环境、接诊要求、治疗技术等都比较陌生,与已学习半年的研究生混合安排,采用四手操作的工作方式:研究生既可帮助监督本科生临床操作,减少医疗差错风险,减轻带教老师的压力,又锻炼了教学能力;与研究生一起上临床,又可以激发本科生对口腔医学专业的学习兴趣。第三,在每年的2~5月份,特意安排下一组的组长早于教学组其他人员进科,跟随上一组“观摩”带教,在上一组于5月份带教任务完成后,6月份随着下一教学组的入科,开始接手组长工作。这有利于带教模式的传承,并在此基础上每一届教学组不断创新,保证每一届学生教学质量的稳定与提高。
2结果
2.1学生方面从目前已毕业的2005级和2006级两届学生的反映以及对毕业后用人单位的反馈来看,通科培养模式基本达到预期的效果。首先,有利于学生树立口腔整体观念。在临床教学中,从一开始就要求学生在接诊后对患者进行全口检查和全面规划,而不是仅仅关注主诉牙,同时适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由此不断强化学生整体口腔的观念。其次,有利于学生临床思维的培养。学生对患者进行全口检查后,就需要根据全口情况的轻重缓急制定系统治疗计划,并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计划的制定过程就是一个很好的临床思维锻炼过程[3]。第三,有利于促进学生专业知识的整合。学生在理论学习阶段是分不同学科来学习的,临床实践如分科太细,显然缺乏一个各专业知识的整合过程。第四,有利于解决实习生诊室患者少的问题。从大环境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疗的要求亦有更高希冀,有时甚至达到苛刻的程度。实习生患者少的问题已成为各医学院校学生实践教学中难以回避的矛盾[4]。而通科培养模式从内部挖掘病源潜力出发,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此矛盾。例如,在综合科完成根管治疗的患者,进行下一步的全冠修复就顺理成章了;而拔牙后的患者,约复诊进行修复治疗可弥补修复患者来源的不足。有上述各种类型的患者,至少牙齿洁治方面可比较容易地完成教学任务。最后,在就业方面,鉴于大环境对口腔全科医生的需求高涨,经过通科培养的学生到工作单位后能更快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5]。总之,通科培养模式使学生出科时能更好地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临床操作更加规范全面,并能够完成口腔常见病种的诊断和序列治疗,对较疑难病例也能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诊治。
2.2教师方面一般认为,教学相长是带教对教师的积极意义。因此,从带教老师的角度,可促进带教老师对本专业的学习,防止知识老化。而参与通科培养模式的教师,由于和其他专业的教师共同带教,还要经常进行科内会诊,意外的收获是促进了跨专业的学习与密切合作。特别是对于长期在口腔专科医院工作的教师,长期从事自己的小专业工作,对口腔医学其他专业的进展往往了解不够,而参与通科培养模式的教学工作对教师而言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不少完成带教后的教师感言:收获大,愿意将来有机会再次带教。这个过程有利于师资培养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3讨论
3.1对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生实践教学通科培养的考量广东省口腔医院作为以临床为主的大型口腔专科医院,培养临床操作能力强、适合口腔临床需要的临床医生是其医学教育的基本目标,如何充分利用医院优质的临床教学资源(包括师资和病源)是医院教学管理部门重点思考和探索的课题。传统的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生实践教学以分科实习为主。分科实习的益处很突出:学生在短时间内得到某一专科操作的强化训练,诊疗技术掌握快,如连续一周重复拔阻生牙操作,学生的拔牙水平可在短时间内有较大提高。这符合人类学习的规律。此外,多数口腔医学院校有自己的口腔专科医院,口腔医院分科较细,分科实习模式符合口腔医院的分科建制,方便安排,且有利于降低口腔专科医院的教学成本。但分科实习模式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教学中很容易受专科思维的局限,对学生实习中各专业的知识整合不足,毕竟患者不是按课本的专科来生病的。而且目前的就业环境对口腔全科医师的需求也较高[6-7]。提出对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生实践教学进行通科培养主要是基于传统分科实习模式的不足,同时充分发挥医院各科室专业间良好的协作传统[8-10]。当然,在具体实施中,并非完全所谓通科,而是兼顾上述人类学习的规律,在实习的前3个月采取了类似分科实习的分专业接诊患者,尽量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得到某一专科操作的强化训练,且事实证明了这一做法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否则,因口腔各专业的操作各具特色,可能今天做了口腔修复的操作,才有一些体会,之后较长时间没有这方面操作,刚积累的经验又被慢慢淡化了。
3.2通科培养模式的不足及弥补方法在通科培养模式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对于一些疑难杂症,患者常常首诊去专家诊室,如果是分科实习,专家教授常常会召集学生讲授,无形中扩大了学生的视野。为了弥补此不足,综合科的教师采取了定期请各专业专家为学生进行针对性讲座的方式,专家们通过大量的图片资料拓展学生的视野。综上所述,在目前口腔就业环境和需求变化的大背景下,虽然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生实践教学普遍采用分科培养模式,通科培养模式的探讨亦有其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