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口腔医学研究生人才培育范文

口腔医学研究生人才培育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口腔医学研究生人才培育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口腔医学研究生人才培育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不同于科学学位研究生教育,是应社会不同职业需求应运而生的一种实用型高等教育。由于其专业性、实用性和普及性等特点,从一诞生起就受到了各行各业的青睐,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在我国,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自1991年才正式开始实施,至今刚刚走过二十年的历程。由于其起步晚,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比普通医学教育存在更多需要探讨的方面。参考国外研究生教育资料,结合当前现实,特提出对我国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一点拙见,期待其对我国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具体工作能够提供些参考。

1美国等国外医学和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

育的历史及特点二十世纪初,美国开始将硕士教育引向多向化发展,开始将专业教育引入到硕士教育之中。至二战前夕,专业硕士教育已占主导地位[1]。1945~1970年期间,专业教育从数量到专业门类都成为硕士教育的支柱。但真正给硕士教育专业化赋予发展内涵的时期还是20世纪80年代,专业硕士教育强调专门化(专业越分越细)、专业化(职业导向性)、应用性(强调知识的应用)、分权(将专业设计权交给教师和管理的最底层)及非人为化(学校不再制定统一的标准,如是否住宿、配备导师等),并且强调实习、经验学习等,使教育实现以职业为导向的真正意义上的多样化和专业化[2]。不过,美国的学士学位教育为通才教育,随着职业领域对从业人员要求的提高,特殊职业实行专门培养,才逐渐产生了专业学位教育[3]。在专业设置上,美国具有形形色色的专业硕、博士学位,如教育学、工程学、建筑学、牙外科学、法学等等,它反映的是高层次的职业水准,而非学术水准,即完成一特定职业领域的理论学习后,获得高于通常学士学位水平的职业技能[4]。在学制上,美国和加拿大在医学研究生教育阶段只设立对应于医师资格的医学学位和学习计划,能否成为专科职业医师取决于相应时期内及毕业后的专业学习和培训,共计需要约16年时间(即文理学院4年+医学院4年+住院医师及专科医师培训3~8年),且需要通过此间的多次考试,包括:1)大学入学考试;2)进入医学院的MCAT考试;3)二年级结束时的全美医师资格考试(USMLE)第一部分;4)医学院毕业前全美医师资格考试(USMLE)第二部分;上述考试合格后才可以获得MD;5)MD后3年参加全美医师资格考试(USMLE)第三部分。欲成为口腔医学专科医生必须在随后的8年训练中再接受2次医学教育研究生认证委员会(ACG-ME)的考试和口腔医学专科委员会的2次证书考试[1]。这种专业型研究生教育与口腔医学专科医生临床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使理论密切与实际相结合,充分保证了所有取得相应资格证明的学生的质量。此外,一些西方国家在专业型医学人才培养上,将实习学生视为受训医生,有权接触病人,相关责任由导师及医院负责,而导师及医院的风险由相应的社会保险承担。这点明显不同于我国[2]。

2国内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现状

我国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实际从1986年就相对于基础医学学位,已经有了临床医学学位,即医学专业学位的雏形。但真正的专业学位自199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相继批准设置11个专业学位开始,1998年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设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并在全国陆续正式展开此项工作,并逐步取得可喜成绩[5]。口腔医学专业学位培养比大医学起步晚两年[6],但其强烈的实践性专业特点决定其自上马就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态。有调查资料显示,自2000年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正式培养以来,其毕业生良好的临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临床科研及外语能力等,均展现了良好的个人发展空间,大批优秀人才已经成为临床关键岗位的"少壮派"和核心[5]。仅以北京地区仅有的两所口腔医学院的毕业生为例,近五年专业学位研究生较科学学位者具有十分明显的就业优势,受到用人单位的大力欢迎,超过90%以上的专业型研究生均能找到比较理想的就业岗位。然而,由于这是一个新生事物,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口腔医疗队伍日益庞大、水平参差不齐的国情下,急需高层次、具有较强综合分析能力的口腔专业人才,而此类人才缺口很大[7,8],因此,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面临着不同的挑战,也因此暴露了一些不尽人意和尚待完善的方面。国内在获得学位与医师资格上也与国外存在着相当差别。我国在口腔医学专业型硕、博士培养上有明确的培训要求,即专业硕士学位要达到高年住院医师水平,博士要达到初年主治医师水平。为了达标,各院校都相应制定了专业培养要求。而大学本科和由应届生直升硕、博士学位者的职业医师资格需毕业后参加国家医师资格的理论和实际操作考试后才可获得,因此,在实施专业学位培养的临床训练上存在一些问题,许多情况参差不齐,主要表现在:1)招生对象的入学条件不同。如有的是应届生,有的是主治医师甚至是副高级职称,但入学后的培训方式和考核标准大体一致。这种机制下,如果入学者为在职且已经多年从事临床工作,以相同的培训要求和相同的考核标准势必会使他们达不到进一步提高的效果,而且浪费了时间;反之,对于应届生直升硕、博士者,有限的3年时间中除去半年基础课和一半做实验的时间,用仅有的一年左右时间完成正常本科生用3~5年才可完成的毕业后医师规范化培训,达到高年住院医或低年主治医水平,常常顾此失彼。2)部分口腔院校不重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临床培养质量,实训管理不严,导致部分研究生临床轮转或培训时放任自流。3)临床考核时流于形式,考评委组成不严肃,许多院校考核时由导师选择考核专家,由于碍于导师面子考核怎样都能通过,达不到临床培训的目的,使研究生走上工作岗位无法承担临床工作,败坏了学校的声望;4)部分院校管理部门和导师还一定程度地片面重视论文水平,致使应该用于临床的时间大部都被研究实验所占用,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很多导师从心理上难以接受仅以一篇综述或临床报道就可以毕业的事实,依然用旧的培养观念要求、培养学生,案例教学不够,实习安排不足、不系统,或不认真安排带教指导教师,或有的导师招研究生的目的就是为了帮自己做课题,不顾研究生的培养方向,一入学就将大量的验安排给学生,使学生没有机会参加临床培训。5)由于一些院校不同程度的大规模扩招学生,有质量承担口腔教学的临床资源有限,使得研究生临床操作机会减少,二级或三级学科实习时缺乏足够的实习椅位、病床、病种,病历数等达不到要求。6)我国《执业医师法》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制定与现行实习医生的临床训练之间存在着严重矛盾,也导致愿意接受实习医生的患者每况愈下,实训机会严重不足。

3对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思考和建议比较国外口腔医学专业学位培养与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存在许多不同。当然,中国的专业学位教育应当适合国情。但从研究生教育的效果看许多预期的目标并未实现,如何学习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把握严格的培养标准,使来自不同水准的入学者都能通过不同方式的培训切实掌握职业技能,真正达到为临床培养实用型高级口腔医学人才的目的,这是我们不得不深刻思考的问题。在此,提出自己的一点针对性拙见。

3.1完善入学标准即准入制,统一培训后的考核标准,实行弹性学制,使不同层次研究生按需要分别加强培训,达到最终培养目标。研究生教育不同于本科生教育,衡量其质量的标准应着眼于出口的临床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临床科研、外语能力及专业理论水平的统一考核。为此应强调对不同层次人员的培养以保证培养质量为根本目的。如:本科应届生应在临床科研双方面加强培训,必要时应加强临床前训练[9],为了达到培养目标应可适当延长学制;多年在职生应侧重在科研能力培训上下功夫,能很快达到培训目标者应允许其提前毕业;而对少数临床科研能力都很强,却因种种原因未能读研者,则关键在于规范其临床技能和顺利完成课题,如果都能达到考核标准应允许其提前毕业。

3.2临床能力的考核建议由上级干预组成公平的考核委员会,避免由导师或同一院校自主做无原则的选择。当然这方面可以通过对不同院校、不同导师进行全面评估,对教育质量好、管理严格、社会信誉高者增加其学校组织的自主权,否则加强上级监控,实行院校间交叉考核,或由学会、专委会组成统一考核组进行统一考核。

3.3克服传统阻力,切实落实专业学位培养目标。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宣传力度,适时组织院校间的经验交流,使更多的研究生导师和管理人员明确专业学位高级口腔医学人才培养的特点和目标,重点放在临床能力培养上,并积极配合将这一有发展前途的研究生教育做好。

3.4从政策上淡化专业学位教育的学术性,明确解决较强职业能力的培养。上级部门应进一步完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管理政策,引导院校更加明确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硕、博士研究生培养标准(包括入学标准、临床培训考核标准和毕业、获得学位标准等),明确其不同于科学学位研究生培养的要求,尤其淡化对学位论文的过高要求,强调临床能力培训的重要性。

3.5建议通过各种渠道呼吁政府改革或协调适应中国国情的临床教学有关政策形成,赋予实习医生从医的合法地位或保护措施。建议促成出台一系列保护医、护、患的可行措施,发挥社会保险事业的有效作用,以确保临床实用型口腔医学高级人才的培养质量,保证实习医生的实习机会。这方面可以借鉴美国和加拿大的良好经验,使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尽快与国际接轨,从根本上解决实习问题。

3.6加强对院校间研究生教育的规范评估,形成良好的社会监控体系。象本科评估一样,建议形成对研究生教育的经常性评估,引进国外将评估工作常规化、社会化、社会影响权威化的经验,逐渐将我国的研究生教育真正办好。

3.7专业学位的设置应以将来的服务领域、岗位设置和工作需求来确定。如口腔临床各专业应可根据医疗或科研工作的需要分别设立专业为主、适当设置科学学位,口腔病理专业也应根据临床病理诊断和科研工作需要分别设立专业和科学学位,以满足不同岗位需要。同时应根据设置的不同学位类型制定不同的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当然,临床专业的性质决定培养人才应以专业学位为主,科学学位的培养应当精减和提高培养标准,培养临床科研工作的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