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口腔专业留学生管理思路与设想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介:董美丽(1980-),女,河南许昌人,硕士,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教学办公室,管理研究实习员。近几年随着我国医学教育的发展,来华学医的外国留学生迅速增加。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来华留学生数量最多、生源国家和地区数量最多、就读学校数量最多的一年,共有20355名留学生来华学习医科类,占所有来华留学生人数的比例超过12.5%。[1]2003年北京大学医学部开始招收口腔医学专业海外留学生(五年制本科),截至目前共招收近90名学生,他们的培养模式为前两年在医学部学习医学基础课程,之后两年进入口腔医学院学习口腔医学专业基础和临床知识并开展前期实习,最后一年进入临床实习,按要求修完所有课程并考核合格者授予口腔医学学士学位。
1.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留学生现状分析
1.1人数。北京大学口腔医学专业海外留学生的招收人数从2003年和2004年的分别12人,增加到2005年的17人,再到2006年的25人和2007年的24人,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经过严格的筛选,能够进入口腔医学院学习的留学生数量也从2003级的5人,增加到2004级的11人,再到2005级的15人。
1.2年龄。留学生的平均年龄为24.1岁,其中男生的平均年龄为24.8岁,女生的平均年龄为23.2岁。他们正处于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建构时期,求知欲和可塑性都较强,但同时他们的逆反心理也较强,心理矛盾冲突较多。
1.3来源地结构。31名留学生中,韩国留学生人数最多,共有15人,占留学生总人数的48.4%,其次为几内亚比绍和中国台湾地区,均各占12.9%。此外还有少量留学生来自加拿大、美国、日本、菲律宾。
1.4学历构成。在31名留学生中,高中毕业后通过考试申请来华留学人数占留学生总人数的61.3%;其余留学生一部分是在本国大学毕业后(非口腔医学专业)免试来华学习口腔医学的,另一部分是已在本国考入大学,但因对所学专业没有兴趣转而来华学习口腔医学的。这些留学生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专业基础也不尽相同。
1.5语言水平。在31名留学生中,汉语水平较好、听说读写无障碍的学生约占总人数的38.7%,而汉语听说写能力较差的学生约占32.2%,汉语水平一般的学生占29.1%。这说明留学生整体的汉语水平不高,这对他们之后的专业学习会产生不利影响。
1.6留学动因。家庭因素是首要原因,留学生家庭成员多为牙医或开有牙科诊所;其次牙医在国外的收入水平和社会地位高、声誉和职业前景较好,也是他们来华学习口腔医学的重要原因之一;再加上英美等发达国家口腔医学专业的录取分数线较高、学费昂贵、入学申请考试手续繁琐、语言水平考试门槛较高,在此情形下,我校以其较为完善的医学教育体制、大大低于西方国家的留学费用、相对容易的入学考试等条件,吸引了这些海外学生来华学习口腔医学。
2.口腔医学专业留学生教育管理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2.1文化差异。和其他专业留学生一样,口腔医学留学生也是来自不同国家,其文化背景、宗教信仰、道德观念、风俗习惯、社会价值等等与中国有明显的差异。例如在宗教信仰方面,我院31名在校留学生中,有将近40%(12名)的学生信仰基督教或佛教,这对他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产生了深刻影响,既有积极影响,如勤勉学习、忍耐、宽容、帮助关怀别人等,同时也会产生一些消极影响,如对现实社会漠不关心、把社会进步希望寄托于宗教的传播、对社会问题看法简单和片面等。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着“文化差异”并会产生“文化摩擦”。留学生来校后往往遇到诸如在社会制度、思想观念、生活习惯、学习方法、纪律约束、心理健康、人际关系甚至法律法规等方面的不适应,甚至个别人会产生变异行为。[2]再加上他们大多正处在青年时期,阅历较浅,考虑问题较理想化,期望值偏高。同时,来华前他们一直生长在与我们不同的文化模式中,已形成了自己固有的文化习性和价值定势,来华后,他们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以此去衡量外界“新事物”,于是,异文化的冲突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尽管我校口腔医学专业留学生大多来自东方文化的国家和地区,但由于各国文化、种族、风俗习惯的差异,他们看问题的角度、思维方法、情感体验、行为模式等都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例如日本学生不喜欢“突出”自己,处理问题总是采取一种“审慎”的态度;韩国学生群体意识强,他们往往为了群体的利益或帮助某个群体成员而不顾及行为的正义性等等。这就给留学生的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2.2语言能力差异。语言对于留学生来说,是一大关卡。[3]口腔医学专业留学生教学有其特殊性,尤其是后期临床教学需要直接接触病人和医务人员,因此,留学生的汉语水平如何将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效果。如前所述,我院留学生大多是高中毕业生,除台湾学生外,其他留学生本身在来华前只经历了半年或一年的汉语培训,虽然能够进行一些日常交流和沟通,但远远不能满足专业学习的需要;同时口腔医学本身理论深奥,难以理解,专业词汇多,记忆背诵困难大,而我院的授课方式采用的大都是汉语,尽管从2003级就开始给留学生班单独开课,但仍有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课堂上不能跟老师互动;再加上留学生有“扎堆”现象,住宿相对集中,平时跟中国学生交往机会不多,也就不能在真正的语言环境中学习汉语。所以,由于语言滞后,势必会给留学生造成交流障碍,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在临床实习阶段,由于留学生汉语水平薄弱,无法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难以完成口腔医学临床实践任务,因而很难保证教学质量。另外,这些留学生的英语水平也较差,用英语为他们开设专业课的可能性亦受到制约。
2.3人文素质教育缺乏。当前,口腔医学留学生由于汉语理解能力有限,只能在传统医学教育模式中接受培养,留学生本身也比较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而轻视人文素质培养,主要表现在:重视医学专业知识的学习,放松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补充,许多留学生对医学史知之甚少,对医学的发展和医学生肩负的责任认识模糊;同时,由于汉语语言水平较低,缺乏与周围人际沟通和交流,导致部分医学留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控能力较差,遇到困难容易走极端。[4]另外留学生管理部门缺乏对留学生文化背景的研究,针对留学生没有设置跨文化的专门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也是造成留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缺乏的因素之一。
3.改进我校口腔医学专业留学生教育管理的思路
3.1把好两个“关口”:招生条件和教学质量。能否培养出合格的口腔医学留学生,关键是把好两个“关口”:一个“进口”和一个“出口”。[5]一个“进口”是指留学生生源的选拔、录取工作应结合口腔医学专业特点和实习条件,严格掌握招生条件和人数,对申请者进行入学资格审查、考试或考核,并通过面试了解留学生的汉语表达能力、思维应变能力和综合素质,以保证生源质量,宁缺勿滥。另一个“出口”是指严格把好留学生“毕业”关,保证教学质量。无论是基础医学教育阶段,还是口腔医学专业教育阶段;无论是每学科的考试还是毕业考试;无论是学习成绩还是日常纪律,都要严格按照学校制定的规章制度执行,不合格的就要补考、降级或劝退,对违纪的学生就要按照规章制度处理,不能迁就。
3.2建立良好的跨文化交流。要建立良好的跨文化交流。培养来华留学生,不是也不可能让他们成为与我们具有同样思想和价值观的群体,但是要让他们了解并理解中国人的思想和生活方式,并在这种交流活动中激发出新的思想认识,以奠定今后交流与合作的基础。[6]为了减少文化冲突,要加强对留学生所在国文化的了解,尊重他们的文化传统,对由文化差异引起的矛盾和冲突,能真正从爱护他们的角度去帮助、分析,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有计划地为留学生开设各种多样的中国文化课程、讲座等,增加他们对中国文化的了解;营造丰富的校园文化,充分发挥校园和社会力量来促进校内的文化交流活动,增加中外学生的协作和交流机会,积极引导来华留学生融入我们的文化,减少文化冲突。
3.3严格教学质量标准,逐步实施与中国学生趋同化管理。根据各国接受外国留学生的一般规律,高等医学院校招收的海外学历留学生自然要和中国学生一起学习并完成学习任务。如果因为语言或素质问题,单独对留学生进行学历教育,不但难以保证留学生与国内学生的同等教育质量,而且他们容易被人们划为“另类”。所以,目前我校单独为留学生开课的做法只能是暂时的。要发展我校的口腔医学留学生教育,就要尽快过渡到使外国留学生与中国学生一起上课。随着我国招收外国医学留学生规模的扩大,在教学上对留学生和中国学生趋同管理是大势所趋,它不但反映留学生培养的本来面貌,同时也是保证外国留学生教育质量的必要之举。对此我们可以采取在低年级时对留学生单独授课,同时加大对他们的汉语语言培训,到高年级时,使留学生的学习完全与中国学生趋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