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全面流程管理在急诊护理中的实施范文

全面流程管理在急诊护理中的实施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全面流程管理在急诊护理中的实施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全面流程管理在急诊护理中的实施

摘要:目的:探讨急诊护理管理中引入全面流程管理模式的实施成效。方法:选择医院急诊科2015年10月~2016年10月行常规护理管理期间收治的患者200例,设为对照组,选择2016年11月~2017年11月行全面流程管理期间收治的患者200例,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工作效率及医护患三方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接诊登记用时、急诊留观登记用时、急会诊人员到达用时等,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医、护、患三方护理管理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现医疗纠纷1例,占0.50%;对照组出现医疗纠纷7例,占3.50%,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急诊护理管理工作中引入全面流程管理模式,可增强工作效率,保障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

关键词:全面流程管理;急诊;护理管理;实施

全面流程管理是以对管理流程进一步规范、优化、再造为主要工作内容,以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护理服务、持续性增强护理效率为管理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开展价值[1]。急诊科患者病情不同,但通常以危重多见,且流量较大,加之接诊时间不固定,故工作复杂且繁重,对护理管理质量有更高的要求[2]。在急诊科引入全面流程管理模式,对有效缩短急救处理时间、降低医疗纠纷率意义显著,以此为内容展开了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医院急诊科2015年10月~2016年10月行常规护理管理期间收治的患者200例,设为对照组,其中男121例,女79例;年龄为19~79岁。选择2016年11月~2017年11月行全面流程管理期间收治的患者200例,设为观察组,其中男119例,女81例;年龄为21~78岁。两组患者的医护人员相同,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其结果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所收治病例应用急诊科常规护理管理方案,即护士层级划分、构建管理小组等。观察组引入全面流程管理模式。(1)合理分配空间布局:对急诊所收治患者的分级、分区标准精准掌握,与医院各科室间保持有效联系及良好沟通。可依据卫生部的《医院就诊规范诊治疗程》对具体的分区标准制定,即依据病情,将患者按非急诊、急诊、病情危重、病情濒危四级别划分;诊疗区域可按红、黄、绿不同色别划分。就病情处于危重、濒危级别患者,可安排至红色区域,并开设绿色通道,由总值班室对最有资历、优秀的医护力量派遣,负责全面诊治,并积极协助完成各项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急会诊、手术抢救等多项工作,使患者得到有效、快速的救治。针对急诊级别的患者,可在黄色区域安置,对其病情密切监护,依据相关流程和具体病情,开展个体化干预,同时,与相应科室医师建立有效联系,使其做好接收准备。针对非急诊级别的患者,可在绿色区域安置,做好情绪安抚工作,等候医护人员处理。急诊科需加大针对空间区域予以合理分配的实施力度,每个区域间标识需醒目易辨识,各区责任护士依据患者病情行针对性干预,确保在使危重者被快速被救治的同时,其他区域患者也可有效兼顾,保障整体运行效率。(2)急诊分诊管理:设分诊台,患者一旦到达急诊,即严格遵循急诊分诊程度,准确对其病情做出初步评估,并予以有效分诊。对患者思维意识、症状、面色等加以评估,详细询问病史,向患者及家属告知病情、病因,需在5min内完成评估工作。依据病情对患者精准分级,并根据病情级别,向不同空间区域安置,协调完成后续医护工作。即危重和濒危患者,需在红区迅速安置,在最短时间内,为患者开通绿色通道,展开抢救工作;针对病情较轻者,做好密切观察,行对应医护。(3)信息系统管理:在信息系统日趋完善的现代化高科技背景下,积极对极具信息系统特色的急诊医护人员工作站、工作系统等予以建立,可显著增强工作效率。如医生可经工作站的网络系统,对患者就诊信息、病情等迅速掌握,并建立电子档案病历,对电子处方予以拟定,在方便诊疗的同时,也可使患者挂号、检查、交费等多环节操作更具快捷性。护理人员可经信息化输液管理系统,对患者个人信息及输液用药掌握,仅需对药物标签扫描,即可确认患者身份。如在实际应用时,可通过对条码扫描,来对患者个人信息、匹配药物予以确认。在结束输液后,再次做扫描操作,以对结束输液确认,使整个输液流程信息核对环节更具严谨性和快捷性,避免人为操作引发的漏输、误输事件,从根本防范医疗纠纷。同时,在急诊加强信息化管理,可进一步规范医护流程,可将患者信息采集工作、数据存储工作一体化完成,从根本上增强诊治效率。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接诊登记用时、急诊留观登记用时、急会诊人员到达用时。比较医、护、患双方护理管理满意度,采用医院自制量表评分,总分均为100分,分值越高,越满意。比较两组医疗纠纷率[3]。

1.4统计学方法

涉及数据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处理数据,组间计量数据接诊登记用时、急会诊人员到达用时等采用(χ±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护理管理满意度、医疗纠纷率采用%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护理工作效率比较观察组患者在接诊登记用时、急诊留观登记用时、急会诊人员到达用时等方面,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

2.2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患者中,其医生、护士、患者自身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2.3两组患者的医疗纠纷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患者发生医疗纠纷1例,占0.50%;对照组患者发生医疗纠纷7例,占3.50%,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在急诊科日常护理管理中,引入全面流程管理模式,即以流程为导向,开展系列诊疗工作,可使管理更具合理化、科学化、规范化[4]。全面流程管理的开展,可促进各部门间精准、有机结合,使工作协调性最大程度提高,为实效高效的、一体化的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依据病情特点,分区、分级予以管理,可使管理流程得以优化,将急诊科工作的重点突出显示,集优质力量予以有效处理,从根本上增强了工作运行效率[5]。应用先进的、现代化的办工理念,对护理管理流程进行再造,可使护理人员积极性得以调动,减轻了工作繁杂所造成的精神压力,可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患者照护中来,进而使护理质量迅猛提高,且在一定程度上,也规避了医疗差错事件,降低了医疗纠纷率[6]。结合本次研究结果示,观察组接诊登记用时、急诊留观登记用时、急会诊人员到达用时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医、护、患三方护理管理满意度评分经评定,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医疗纠纷1例,占0.50%;对照组医疗纠纷7例,占3.50%,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综上,在急诊护理管理工作中引入全面流程管理模式,可增强工作效率,保障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

参考文献

[1]董建兰,居伟.探讨全面流程管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实施与效果[J].吉林医学,2014(26):5928-5929.

[2]张芳,王海虹.人性化护理管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6,54(33):147-149.

[3]车根利.全面流程管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实施与效果探讨[J].系统医学,2017,2(1):134-136.

[4]刘丽昕.全面流程管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实施与效果评价[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5(5):104-106.

[5]吴兴燕,李娟.全面流程管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实施与效果评价[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13):71-72.

[6]王利.全面流程管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实施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27):171-173

作者:齐淑娟;徐琳;李小燕 单位: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路桥医院